第三十五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Adrenocorticosteroids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证、用法。•熟悉:糖皮质激素的生理效应、体内过程。•了解:盐皮质激素、促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类mineralocorticoids醛固酮aldosterone去氧皮质酮desoxycorticosterone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glucocorticoidsexhormones第一节概述肾上腺结构与功能示意图髄質球状帯束状帯网状帯球状帯盐皮质激素束状帯糖皮质激素网状带性激素皮质肾上腺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糖皮质激素分泌的昼夜规律【构效关系】C3的酮基C4-5的双键C20的羰基生理功能必需绝大多数人工合成制剂C1-2为双键,不易灭活,作用强。第一节概述•C17上有-OH,C11上有=O或-OH;有较强的影响糖代谢和抗炎作用等,而水盐代谢作用较弱。•C17上无-OH,C11上无O或O与C18相联,则水盐代谢作用较强,而糖代谢作用很弱。第一节概述C9引入F,C16引入-CH3或-OH,抗炎更强,H2O、盐代谢更弱。由此获得了多种新型药物。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作用广泛而复杂:①生理剂量②超生理剂量(药理治疗量)③当剂量过大或长期应用时【体内过程】第二节糖皮质激素•口服、注射均易吸收;局部大量用药也可致全身作用。•80%与皮质激素转运球蛋白结合,10%与白蛋白结合。雌激素、肝、肾功能↓时、游离↑,易致不良反应。•经肝代谢、肾排泄,部分药物,如可的松和泼尼松需在肝内转化为氢---考和泼尼松龙后才能发挥作用,严重肝病时只宜用经转化后的如氢---考或泼尼松龙。•与肝药酶诱导剂合用时需加大GCS用量。第二节糖皮质激素调节作用方式:①直接调节功能蛋白表达:如脂皮素-1,细胞因子,NO、环氧酶-2②允许作用:除自身调节外,同时具有调节其他神经递质或激素的作用。如儿茶酚,ATⅡ③快速作用:如GCS对ACTH的负反馈,对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效应只需数秒或数分钟时间。第二节糖皮质激素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生理作用)①.糖代谢:加速↑糖原异生降低外周组织对GS的摄取和利用②.蛋白质代谢:促进皮肤、肌肉、骨骼、淋巴腺蛋白质分解抑制合成影响生长发育、伤口愈合负氮平衡血糖↑【药理作用】第二节糖皮质激素③.脂肪代谢:促进分解,抑制合成,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胆固醇含量增加;激活四肢皮下脂酶,脂肪重新分布。④.水、盐代谢:长期大量用可致水钠潴留;抗VD的作用,降低钙的吸收,促进排泄,导致低钙、低磷、脱钙。⑤.核酸代谢:GS对各种代谢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核酸代谢实现的。⑥.对抗应激环境和恶性刺激的适应作用:糖皮质激素是维持心血管、免疫、内分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以及肾和骨骼肌功能状态所必须。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体内可分泌大量的糖皮质激素,使机体通过自身调节等作用,适应内外环境所产生的强烈刺激,保护机体免受损害。第二节糖皮质激素2.允许作用permissiveaction糖皮质激素对有些组织细胞无直接效应,但可给其他激素作用的发挥创造有利条件。如:增强儿茶酚胺的血管收缩作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第二节糖皮质激素3.抗炎作用:非特异性,强,各种原因所致类症反应均有效。1)早期:抑制渗出,缓解症状,改善全身状况。2)后期:抑制毛细管和成纤维C增生。延缓肉茅组织的形成,减轻后遗症。抑制炎症的同时,也降低机体防御功能,致感染扩散、阻碍创口愈合。第二节糖皮质激素第二节糖皮质激素机理:1)抑制炎症细胞功能:①抑制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和游走②抑制炎症相关细胞因子(TNE)表达及生物效应;③抑制粘附分子及某些趋化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游走和聚集;④促进炎症细胞的凋亡第二节糖皮质激素2)抑制炎症介质合成和释放:诱导产生脂皮素(为抑制性蛋白)→抑制磷酯酶A2活性→↓花生四烯酸生成→↓PG、白三烯类炎性介质合成同时,还可抑制磷酯酶A2、环氧酶-2和诱生型NO合酶的表达→↓相关介质的产生。3)抑制炎症效应:①稳定溶酶体膜—↓释放;②↑血管对儿茶酚的敏感性—↑张力↓通透性;第二节糖皮质激素第二节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GCS)基本作用模式CBG:皮质激素转运球蛋白;S:糖皮质激素;R:糖皮质激素受体;R*:激活的糖皮质激素受体;HSP:热休克蛋白;IP:免疫亲和素RRIPIPSIPHSP70HSP90R*R*激素-受体二聚体(激活)R*R*DNAGRE转录复合体(RNA聚合酶等))pre-mRNAmRNA生物效应功能蛋白细胞浆细胞核编辑(不稳定)CBGIPIPSSIPSSSSSS【作用机制】第二节糖皮质激素3.抗免疫作用:–作用于免疫过程中多个环节–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干扰体液免疫特点:–抑制巨噬细胞处理,吞噬抗原–抑制免疫母细胞的增殖和分裂;抑制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破坏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并使淋巴细胞移行至血管外、血液中LC↓。第二节糖皮质激素第二节糖皮质激素4.抗休克抗毒作用:–大剂量具有抗休克作用,特别是感染中毒性休克。其机制除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心血管对儿茶酚的敏感性,↑心肌收缩力;↓血管对某些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改善微循环。②稳定溶酶体膜,↓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③↑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不能中和毒素,↓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第二节糖皮质激素5.其他功能系统的作用退热作用–抑制体温中枢对致热原的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血液系统RBCHb↑pt↑纤维蛋白原的浓度N↑(但功能↓)L↓、M、E↓心血管系统儿茶酚、ATⅡ敏感性↑AS第二节糖皮质激素神经系统兴奋性↑:焦虑、抑郁、躁狂,↓致癫痫阈值,诱导发作消化系统↑胃酸、胃蛋白酶分泌诱发或加重溃疡骨骼、肌肉系统抑制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数量、且功能↑;↓Ca2+的吸收,抑制蛋白质合成,促进分解。生长发育生长迟缓等。第二节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1.替代疗法: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次全术后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2.严重急性感染:伴有明显毒血症状者,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重症伤寒,败血症等。先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后用激素。一般病毒感染不用,但对严重肝炎、乙脑、流行性腮腺炎、麻疹,为了缓解症状,可考虑应用。第一节糖皮质激素3.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结脑、脑炎、心包炎、风湿性办膜病、睾丸炎,损伤性关节炎,烧伤后瘢痕挛缩,各种非特异性眼炎等,可局部用药。4.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过敏性疾病:1)自身免疫性疾病:只缓解症状,采取综合疗法。2)器官移植排斥反应3)过敏性疾病一般采用抗组胺药和拟肾上腺素药。对危重病例或其他药物无效时作为辅助治疗。第一节糖皮质激素5.休克:早、短、大量突击应用1)中毒性:足量有效抗菌药合用;2)过敏性:首选Adr;3)低血容量:补液、补血、纠正电介质紊乱效果不佳时;4)心源性:针对病因治疗。6.血液病:儿童急淋,对非淋效果差;再障、粒C减少症、pt减少症,过敏性紫癜、易复发。第一节糖皮质激素7.局部应用接触性皮炎、湿疹、肛门瘙痒、牛皮癣等;肌肉韧带或关节损伤,可局部注射;眼科、呼吸道也可局部应用。第一节糖皮质激素【用法和用量】1.大剂量冲击疗法2.一般剂量长期疗法3.小剂量替代疗法第一节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1.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消化系统并发症诱发或加重感染诱发感染,体内潜在病灶扩散,如TB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等癫痫或精神病史者禁用或慎用第一节糖皮质激素2.停药反应①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腺垂体分泌功能要3~5个月才恢复,肾上腺对ACTH起反应需6~9个月,长者要1~2年才能恢复,个体差异大,停药后1年内遇到应激情况时应及时给予足量GCS。②反跳现象第一节糖皮质激素【禁忌证】活动性溃疡、胃肠吻合术后、角膜溃疡、高血压、糖尿病、孕妇、精神病、癫痫病、创伤修复期、骨折、皮质功能亢进症、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感染等。GCS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物质代谢抗炎免疫抑制抗毒抗休克其他保钠排钾脂肪分解蛋白质分解升血糖严重感染或炎症局部应用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抗休克血液病替代疗法稳定溶酶体膜稳定肥大细胞增血管敏感性抑制巨噬细胞移行、成纤维细胞合成、磷脂酶A2活性干扰巨噬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干扰补体作用耐受内毒素减少致热原改善微循环稳定溶酶体膜造血改变中枢兴奋骨质脱钙神经兴奋骨质疏松消化系统并发症诱发或加重感染功能亢进综合征停药反应心血管系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