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民生热点问题•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陈述了去年的国家发展,提出今年的政府目标,总体而言,是一个务实求进的工作报告。以民生角度视之,总理报告,尽可当成关注民意、示惠民生的施政总结与新政宣示,与当下普遍的民生期许甚为搭配。•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一张冗长的问题清单,民生成为了统摄全篇的主线索。•1、今年,在全国农村全部要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受益人为1.5亿,在普通高校、高职和中专院校要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在今年还将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2、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人也能象城里人一样享受低保,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3、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要扩大到80%以上的县市区,15种传染病被列入国家免疫规划;•今年,要平抑房价过快上涨,所有城市和县城镇将全部建立廉租房制度……而更多的民生问题仍待破题,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普遍的民怨仍待纾解,土地征收、城市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等方面,损伤的民间利益还未平复,激起的民间情绪亟需安抚。•应该指出,当前民生福祉所系,与政府自身的改革成败攸关。今日社会转型的诸多世态,民情怨叹的种种问题,虽一时难以尽述,总理亦不讳言,却不能不正视,问题之中,更有政府自身改革不力,公权不彰,丧失监督,不尽善治而造成的诸多方面。坦率而论,总理报告所指陈的部门职责不清、效率低下、奢侈浪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滥用权力,无不尽出于分权制衡的不完善,以及政府自身改革的滞后停顿。五个社会热点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诉求渠道的问题•单独的民生问题,从来不只是技术性的治理方案,只有全面的配套制度跟进,系统的现代政治形成,改革才会最终落定为民生福祉。改革推进,则民生有福,改革停滞,则民生无益。一、抓住“公平之要”•收入分配是关系社会公平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抓住了收入分配调整这个关键,就牵住了社会公平的牛鼻子。•要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前提下,进一步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鼓励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收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完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和信息体系建设,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二、解决“民生之本”•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后几年内,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和积极应对的艰巨任务。•因此,要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大力支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非国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完善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三、要筑牢“托底之网”•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之网”,对落实民生举措具有最基本的保证作用。要按照“增加保障线,扩大保障面,力争全覆盖”的思路,加快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工作,逐步把农民工、民营企业职工、临时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进一步扩大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农村低保覆盖面。加强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保障体系建设和扶贫开支,落实好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和老龄事业。四、要补足“发展之短”•长期以来,我们在发展中重经济、轻社会事业,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教育优化发展,加快义务教育普及、优质和均衡发展,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和水平,实现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落实对经济困难和智障、残疾学生的教育资助,保障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完善助学和奖学体系,规范招生和教育收费。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良好氛围和条件。•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保障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责任,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大力建设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生活。五、要畅通“诉求之道”•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安全阀”和削减社会不满情绪的“泄洪器”。•当前,人们的利益诉求表达意识日益觉醒,开始用各种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陈述自己的种种不满,如果处理不好,就很容易造成矛盾激化,引发社会冲突,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各级政府要进一步适应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要坚持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定期开展接访、下访和蹲点调研,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让不同利益主体都有表达自己诉求的平等机会;完善决策听证制度,保证政策制定的公平公正;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对与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事情及时了解。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公众的话语权、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让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充分表达。•总结:•1,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问题;•2,民生问题关系每一个社会公民;•3,民生问题解决水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程度;•4,是社会进步文明的前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