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1目录1.前言.....................................................................................................31.1实习目的与任务....................................................................31.2工作区位置与交通条件........................................................31.3实习内容与工作量...............................................................41.4工作方法与提交成果............................................................62.区域地质构造特征.........................................................................72.1区域地质构造总体特征........................................................72.2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83.测区自然地理与水文气象环境...................................................103.1自然地理.............................................................................103.2气候水文环境......................................................................114.测区工程地质条件.......................................................................144.1地形地貌.............................................................................144.2地层岩性.............................................................................144.3地质构造..........................................................................184.4水文地质条件...................................................................184.5新构造运动.........................................................................194.6岩土体物理力学特征.........................................................214.7物理地质现象.....................................................................215.工程地质分区评价.....................................................................22峨眉山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25.1工程地质分区.....................................................................225.2工程地质评价..................................................................236结论与认识.................................................................................256.1结论.....................................................................................256.2认识....................................................................................26峨眉山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31.前言1.1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实习是在学生学完了各门地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土力学”、“岩体力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在收集掌握测区及其附近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测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核对或进一步认识掌握前人资料,为测绘工作做好技术准备进行的,其目的在于于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用工程地质观点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筑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以及个人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加强工作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有:学习并掌握图件编制,报告编写等内业工作方法,并完成以黄湾为中心的9km2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测绘与填图,完成各个地层的分层、剖面图、工程地质分区、和工程地质评价。并提交峨眉山市黄湾地区工程地质平面测绘实际材料图一份、峨眉山市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图一份、工程地质测绘报告一份。1.2工作区位置与交通条件峨眉山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4峨眉山属邛崃山脉最南支,雄踞于四川盆地西南隅的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主峰万佛顶位于北纬29.59,东经103.48。峨眉山地区交通较为发达,公路密如蛛网。北可抵成都,南至西昌,东到乐山,西达洪雅县高庙;成昆铁路在山麓南北穿越,往来十分便利。本次测区(峨眉山市黄湾地区)位于峨眉山山脚,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下雨天气很少。且测区有龙门硐河穿过,岩层露头很好,便于野外测绘工作。1.3实习内容与工作量A实习内容:(1)踏勘:包括3条路线。①川主砖厂—凉水井路线②黄湾大桥—交大后门路线③果儿寺—五叉沟路线(2)实测剖面:川主河-k实测剖面一条,总长245m.(3)野外填图:包括以黄湾阶地为中心的9平方公里区域及其周边区域。(4)室内资料整理:报告编写(峨眉山市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与图件(峨眉山黄湾地区实际材料图,峨眉山市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图,川主河-k实测地形图剖面图)(5)试验部分:测区各地层岩石回弹仪试验(野外完成),测区各地层岩石取样点荷载试验(室内完成)B工作量:详见附表1-1和附表1-2表1-1峨眉山地质填图工作量统计表项目工作量备注踏勘3条路线实测剖面245m1条野外填图9km243个地质点室内资料整理图件绘制2份实际材料图与综合工程地质图个一份峨眉山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5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1份表1-2工作时间安排表日期工作内容备注9月1日上午:成都—峨眉9月2日休整9月3日①川主河砖厂—凉水井路线踏勘(涂国祥老师带队)9月4日②黄湾大桥—交大后门路线踏勘(涂国祥老师带队)9月5日③果儿寺—五叉沟路线踏勘(涂国祥老师带队)9月6日阶梯教室大课(关于工程地质填图和平面导线布置,实测剖面等内容)由魏玉峰老师讲解9月7日④黄湾大桥—罗坝大桥路线(白天在图上勾出黄湾阶地)晚上整理资料9月8日用导线法实测川主河-k剖面晚上整理资料9月9日⑤狮子山—黄田坝路线晚上整理资料9月10日⑥交大后门—狮子山路线晚上整理资料9月11日在室内绘制川主河-k实测剖面图晚上整理资料9月12日⑦理工基地—符汶乡机砖厂晚上整理资料9月13日⑧黄湾大桥—交大体育场晚上整理资料9月14日⑨狮子山铁索桥—五叉沟路线晚上整理资料9月15日阶梯教室大课(工程地质平面测绘中所有图件的绘制和测绘报告的编写)由左三胜老师讲解9月16日补点(找到1个地层分界点)晚上整理资料9月17日补点(找到2个观察点和2个构造点(G43))晚上整理资料9月18日补点(找到1个地层分界点)晚上整理资料9月19日峨眉山黄湾地区实际材料图绘制晚上整理资料9月20日峨眉山市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图绘制晚上整理资料9月21-23日2个组员回成都参加计算机考试,其余组员打晚上整理资料峨眉山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6duta9月24日测区各个地层岩石的回弹仪试验和对各个地层岩石取样本组对沙溪庙岩层取样(共取15个岩石样本)9月25日峨眉山市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图绘制晚上整理资料9月26日对取回的岩石样本进行点荷载试验晚上整理试验数据9月27日峨眉山市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图绘制晚上整理资料9月28日峨眉山市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编写晚上整理资料9月29日峨眉山市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编写晚上整理资料9月30日峨眉山市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编写晚上整理资料1.4工作方法与提交成果(1)工作方法:①收集资料:对测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核对或进一步认识掌握前人资料(包括峨眉山黄湾地区地形图1:10000一张、区域构造地质图及说明书、区域地震资料、水文气象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已有的工程勘察资料)为测绘工作做好技术准备。②线路踏勘:了解实习区的范围、位置交通,初步掌握测区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条件。③实测剖面:建立正确地层层序,确定地层时代。地层厚度以及接触关系,掌握各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相带分布及岩性变化规律,确定地质测区填图单位和标准层。④平面地质测绘:了解地质填图基本原则,掌握地质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全面系统地收集测区地层、构造、第四系、地貌、水文工程资料。⑤试验:A野外试验(对测区各地层岩石进行回弹仪试验);B室内试验(对测区各个地层的岩石取样并进行岩石点荷载试验,测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便于后面进行工程地质分区。)(2)提交成果:①完成图件---实际材料图、综合工程地质图(包括柱状图、图切剖面图)共2副大图;②报告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1份。峨眉山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72.区域地质构造特征2.1区域地质构造总体特征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抬升,造就了峨眉山。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如处于石灰岩层中则有藏九老洞之类岩洞地貌;经花岗岩及变质岩区,又形成深峡之姿;而山顶上坚实的玄武岩又是一番熔岩平台的景象峨眉山区域地跨上扬子台褶带的峨眉山断拱和四川台拗的川西台陷,是一座断块山。区域内山势陡峻,河谷深切,由一系列复背斜和复向斜组成,断裂纵横交错,其构造较复杂。褶皱构造主要有峨眉山背斜、二峨山背斜、牛背山背斜和桂花场向斜。断裂构造主要有峨眉山断层、观心庵断层、大峨寺断层、回龙山断层和挖断山断层等。(断层和褶皱具体位置见图2-1),区域构造稳定性总体相对较差。图2-1峨眉山区域地质构造图峨眉山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82.2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现对峨眉山区域内各个构造活动进行详细描述并进行区域稳定性分析:①峨眉山背斜峨眉山背斜是峨眉山地区规模最大的主干构造,轴向近南北。核部位于张沟、洪椿坪一线,出露新元古界峨眉山花岗岩,两翼依次出露地层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和三叠系。两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