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与面子理论outline1.礼貌原则产生的基础2.礼貌原则的内容3.礼貌原则的贡献及缺陷4.中国的礼貌原则5.面子理论PolitenessPrincipleGeoffreyleechEmeritusProfessorofEnglishLinguisticsLancasterUniversityLeech礼貌原则的六个次准则1得体准则tactmaxim使他人受损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2慷慨准则Generositymaxim使自身受惠最小;使自身受损最大。3赞誉准则approbationmaxim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4谦虚准则modestmaxim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5一致准则agreementmaxim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6同情准则sympathymaxim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反感;尽量增大对别人的同情。1.礼貌原则的由来在礼貌原则提出之前,不少中外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注意到语言使用中的礼貌现象并对其做出研究。上世纪五十年代E.Goffman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问题。Goffman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是个体按照社会赞许的标准表现的自我形象。他注意到“脸面工作”渗透于人际交往过程中,人的行为受到面子的约束,人们也期待交际对象对面子给予考虑。“脸面工作”是相互配合的。交际双方的面子始终掌握在对方手中,如果要不伤害自己的面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伤害他人面子。因此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往往贬低自己,抬高对方。在Goffman面子概念基础之上,P.Brown和S.Levinson更为具体地阐述了面子理论。他们认为“所有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面子具有相互联系的两方面:消极面子;积极面子。礼貌原则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解释合作原则未能解释的某些现象。合作原则认为,语言交际的进行需要交际双方遵循合作原则下的四项准则,即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联准则以及方式准则。为了达到交际目的,交际双方可以故意违反准则,说一些不真实的话,说过多的话,说不相关的话,说隐晦的话等等。合作原则只是说明了交际者有意违反准则可以获得特殊会话含义,但却并未解释交际双方为什么要这样说话。正是基于Goffman的面子概念和P.Brown与S.Levinson面子理论,以及为解释合作原则所不能解释的交际双方说话时间接性,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PrincipleGeoffreyleech礼貌原则的具体提出Leech从修辞的角度研究语用学。他将语用学分为普通语用学和社会语用学。前者研究制约言语交际过程的会话原则,后者研究这些会话原则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他提出的普通语用学的修辞原则包括两大修辞:人际修辞和语篇修辞。礼貌原则就是组成人际修辞的重要语用原则之一。礼貌原则的内容(i)TheTactmaxim(策略准则,得体准则)(a)Minimizethecosttoothers;使他人受损最小(b)maximizethebenefittoothers;使他人受惠最大(ii)TheGenerositymaxim(宽宏准则,慷慨准则)(a)Minimizethebenefittoself;使自身受益最小(b)maximizethecosttoself;使自身受损最大(iii)TheApprobation(orflattery)maxim赞扬准则(a)Minimizedispraiseofothers;尽量缩小对他人的贬损(b)Maximizepraiseofothers.尽量夸大对他人的赞扬(iv)TheModestyMaxim谦虚准则(a)Minimizepraiseofself;尽量缩小对自身的赞扬(b)Maximizedispraiseofself.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v)TheAgreementMaxim赞同准则,一致准则(a)Minimizedisagreementbetweenselfandothers;尽力缩小自身同他人之间的分歧(b)maximizeagreementbetweenselfandothers;尽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vi)TheSympathyMaxim同情准则(a)Minimizeantipathybetweenselfandothers;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b)Maximizesympathybetweenselfandothers.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礼貌原则的特点1.可以看出,得体次则与慷慨次则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讲的是如何对待他人,适用于请求或命令他人做某事的言语行为;后者讲的是如何对待自己,适用于答应帮助他人做某事的言语行为。根据这两条次则,eg.couldyoulendmeyourcarthisweekend?比lendmeyourcarthismonth要客气得多.2.赞扬次则与谦虚次则也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规定的是如何看待他人,后者规定的是如何看待自己。由于有赞扬次则的约束,当很容易表扬对方而却没有表扬时,就意味着某种程度的批评。礼貌原则的特点3.同样,由于谦虚次则的约束,自我吹虚是社会所不能接受的(除非是反语或开玩笑),而自我贬低是无害的。由于赞同次则的约束,直截了当地发表不同看法是不礼貌的,因此在表示不同意见往先表示歉意(如I’msorrytosay…),或先表示在某种程度上的相同意见(如yes,inaway或表示象征性的同意(如Yes,youareabsolutelyright,but…),然后再表示不同意。同情次则可以解为什么“祝贺”和“吊唁”是有礼貌的。虽然这两种行为绝然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二者所表达的都是与听话人共有的感情.Leech礼貌原则的六个次准则1得体准则tactmaxim利益分配2慷慨准则Generositymaxim3赞誉准则approbationmaxim评价4谦虚准则modestmaxim5一致准则agreementmaxim对待他人的态度6同情准则sympathymaximLeech的礼貌原则的贡献:一是明确指出区分礼貌与不礼貌行为的标准;Leech提出,礼貌原则可以和Grice的合作原则结合起来,解释人们的某些交际行为。比如故意违反量准则、质准则或相关准则,拐弯抹角,不直抒其意等。对此,Grice的合作原则无法解释,但礼貌原则却能给予完满的回答,即人们有时为了不伤及他人的面子,做出对他人不礼貌的行为,会以会话含义形式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对方。Leech认为,礼貌原则拯救了合作原则。不足1.作为合作原则的补充,礼貌原则所概括的是因为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交际现象,而对于其他一些常见的言语中的礼貌现象却并未完全覆盖。例如对于日常生活中不文明话语的现象,礼貌原则就未能涉及。2.六项次则中“尽量少、尽量多”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一方面“尽量少、尽量多”并不绝对符合人们言语交际。例如在交际一方对另一方给予称赞时,实际交际中往往会出现过于谦虚而否认对方称赞的情况。这一情况符合尽量多贬低自己的准则却是语用失误的典型例子。另一方面,六项次则中尽量少与尽量多同时出现给人以必须同时遵守的错觉。虽然Leech也认为礼貌语言的运用同交际双方所处的利害关系以及双方的社会地位、疏密关系有关,但他在概括礼貌原则时却未能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体现,是原则的表述过于绝对化。3.缺少对可能涉及的交际时在场的第三方的足够重视。交际过程中存在有第三方情况,此时交际时的话语应考虑到对在场的其他人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如果只一味的尽量多赞誉别人,而不顾别人之外的第三方,那么赞誉其中一个人越多,对第三方的副作用实际越大。礼貌语言作为调节交际各方的杠杆,不能忽略掉交际中的哪一方,否则就起不到恰当的调节作用中国的礼貌原则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在数千年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规范和礼貌原则。我国语言学家顾曰国(1992)认为,汉语言文化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尊重、谦逊、态度热情、文雅、基于这四个特征,在回顾了礼貌这个概念在汉文化中的历史渊源后,提出了制约汉语言语行为的五种礼貌准则:1)称呼准则:即用适当的称呼问侯对方。它体现了汉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等在现代文化中的积淀和反应。使用恰当的称呼语被认为是最起码的礼貌原则。2)贬己尊人准则: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要“抬”,要“尊”。以及尊称他人或相关的事物。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夫礼者,自卑而尊人”,也体现了汉文化中的谦虚品德。3)雅言准则: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人认为是懂礼貌,“有教养”。文雅准则的重要内容仍然是“先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委婉语,少用直言”。这一原则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修养和自身的文化素养。4)求同准则:这与“脸”、“面子”有关。所谓求同,就是注意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即交际双方尽量减少不同之处,尽量和谐一致,满足对方的要求,赞同对方。它体现了汉文化的“尚同”或“恭敬不如从命”的礼仪。5)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利益。在言词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这个原则反映了汉文化中“有德者必有言”以及“君子耻有其词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的传统思想。Face-savingTheoryBrow&LevinsonBritishanthropologists面子理论的由来早在1955年,美国社会学家高夫曼(Goffman)就根据中国人类学家胡先缙(1944)介绍到西方的面子观提出了“脸面工程”这一概念。Goffman认为,面子就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通过采取言语行为而为自己获取正面的社会价值,是按照社会所赞许的属性而创造的自我形象”。他还提出,“脸面工程”是相互配合的,面子的维护和赋予取决于他人要想不丢面子的最佳方案就是不去伤害他人的面子。而将语言学礼貌真正引入并成为持久的语言学学术讨论的是英国人类学家——Brow&Levinson。在1978年出版的《礼貌: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中,他们在Goffman的理论基础上第一次“礼貌”、“面子”这些现象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通过与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他们还提出面子理论有跨越不同文化的特点,“具有普遍性”。每个交际参与人都有两种面子: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重。消极面子是不希望被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干涉、阻碍,有自己选择的自由。根据Brown&Levinson的理论,每一次谈话说话双方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会面临威胁,因此几乎所有言语行为都是面子威胁行为,而礼貌的会话功能就在于保护面子,削弱面子威胁行为的程度。Brown和Levinson还将面子分为正面子(positiveface)和负面子(negativeface)。PositivefacePositiveface:thepositiveconsistentself-imagethatpeoplehaveandwanttobeappreciatedandapprovedofbyatleastsomeotherpeople.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喜爱NegativefaceNegativeface:therightstoterritories,freedomofactionandfreedomfromimposition;essentiallythewantthatyouractionsbenotimpededbyothers.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或阻碍.既然在交流过程中,面子威胁行为无法避免,人们往往会采取补救措施补偿面子威胁行为带来的后果。Brown&Levinson把礼貌称为“补救策略”,之后系统地提出了五种面子威胁行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