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湘教版):必修二6.2城市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3.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措施。1.城市化(1)概念: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1]人口和[2]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3]乡村地区转变为[4]城市地区的过程。(2)标志:[5]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6]一产业向第[7]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8]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意义: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9]交流,缩小城乡[10]差距;带动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11]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12]工业生产的效率,使城市化获得持续的推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提高了区域的[13]整体发展水平;城市文化影响着乡村的[14]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15]对外开放程度。2.城市化动力机制[16]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17]高;城市发展与[18]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城市的兴起又与[19]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3.城市化特点(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大多在[20]75%以上;随着市中心[21]环境质量的下降,及乡村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出现了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现象,城市[22]中心区衰落,城市[23]边缘地带发展较快,即出现了[24]逆城市化现象;出现了[25]人口高度集中,[26]大城市密集分布,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十分发达的大都市连绵带。(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比较[27]低;发展中国家具有[28]虚假城市化的特点,即城市化水平明显[29]超过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这种状况南美洲国家最为突出;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30]滞后城市化,即城市化进程显著[31]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32]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状况。4.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城市化对生活的影响:城市现代文明深刻影响着传统的[33]生活习惯和[34]劳作方式。随着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城乡差距不断[35]缩小。(2)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36]地表形态(地形地貌);改变了[37]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产生热岛效应(气候);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38]河网系统(河流);城市是重要的[39]污染源,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生态)。(3)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40]建设用地,形成了城市[41]功能分区(土地利用方式);劳动力从第[42]一产业向第[43]二、三产业转移(就业方式);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44]城市景观所取代(聚落景观);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45]分散到[46]集聚,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47]加强(人类活动);影响和改变着[48]地方文化,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文化)。5.城市环境问题(1)表现:城市中心区人口[49]密集、交通[50]拥挤、环境质量[51]下降、地价房租[52]昂贵、就业[53]困难、社会秩序[54]混乱。(2)城市居民为追求比较好的生活质量,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这一迁移过程称为[55]城市郊区化,这是城市化进程从[56]集聚发展到[57]扩散的一个新阶段,又可将其称为[58]逆城市化阶段。6.我国城市发展趋势[59]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强调[60]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61]城市病”;运用[62]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有更多的[63]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64]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考点1城市化的标志、动力机制及城市化的意义1.城市化的标志2.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最根本的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从推力和拉力因素分析,如下图所示:3.城市化的意义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项目意义人口转化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产业结构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工业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科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了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文化、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针对训练1】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等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1)~(3)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总量比重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答案]A(2)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各省中,只有湖北的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经济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D.总体来说,我国东部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高[答案]D(3)有关各省区城市化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大城市扩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B.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资源丰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C.江苏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发展D.西藏城市化水平高[答案]B[解析]第(1)题,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2)题,由图分析可知,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高。第(3)题,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发展;江苏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大城市扩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西藏城市化水平低。变式训练1: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GIS图像示意图。读图,回答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解析:读图可知,自1951年至2000年的50年间,北京城区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答案:B考点2城市化的进程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来表示(如下图所示)。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晚目前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60%~80%较低发展趋势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止;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合理性问题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造成许多社会问题3.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项目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在城市化速度方面快,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在城市化动力方面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变动方面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在人口流动方面由内地流向沿海,由山区流向平原,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入城市,70%流向大中城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环境和生态保护采取了许多措施,城市生态环境也得到初步改善,但城市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本协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应大力促进工业化进程4.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1)郊区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它出现在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2)逆城市化则由于城市人口高度聚集,导致城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居民为了追求比较好的生活环境,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商业和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结果造成城市中心区的衰落。它是城市发展到后期阶段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3)再城市化是指面对城市人口的减少,大城市开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城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的现象。它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后。【针对训练2】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读下图,完成(1)~(2)题。(1)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A.中期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高级阶段D.衰落阶段[答案]C(2)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划带来的有益启示是()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办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行城乡统一规划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答案]C[解析]第(1)题,由图和题干可知东京这个特大城市目前仍在进一步发展,处于城市化的高级阶段。第(2)题,放射状城市道路网容易造成市中心交通拥堵;中心区规划绿化带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作用;城市乡村统一规划有利于城市功能合理分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卫星城建设可以促进乡村转变为城市,但不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变式训练2: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1)~(2)题。(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A.初期阶段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2)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①交通通达性差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A.①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1)B(2)B解析:第(1)题,从图中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看,郊区城市化不断发展,故选B。第(2)题,阶段Ⅱ中,城市化不断发展,出现城市环境问题,如地价高、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使一些城市人口不断向郊区迁移;交通通达度市中心高,商业中心要有大量的人流和物流,故①④都不准确。考点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表现(1)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改变了生物原有的栖息环境,使部分生物因生存环境的改变而灭绝或减少。(2)土地质量的下降:城市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堆弃于土地之上,污染了土地,使城市土地质量下降。(3)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中工业企业、住宅、交通干线的建设,以及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循环,影响到了各种水体的再分配,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4)对气候的影响:城市工业各种气体的排放和各项建设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和地面的热容量,导致气温的变化,产生城市“热岛”现象,也使城市中降水发生变化,以及日照、风等变化。2.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治理措施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危害人们的健康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影响人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