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的护理内三科:马可指导老师:刘建蓉一、概念血糖:血液中的糖分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二、血糖波动的八大原因1、过多食入高油脂食物:引起胰岛功能不能很好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升高。2、长期便秘:导致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利,影响血糖。3、饮水不足:导致代谢失衡,影响血糖。4、气候因素:寒冷刺激可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肝糖原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减少,而使血糖升高;夏季炎热多汗,注意补充水分,否则血液浓缩而使血糖增高。5、感冒二、血糖波动的八大原因6、患者因外伤、手术感染发热、严重精神创伤、呕吐、失眠、生气、焦虑、烦躁、劳累、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应激情况,可使血糖迅速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7、药物剂量不足:有的患者自行将药物减量;有的长期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后原来剂量未及时调整,会因药物剂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8、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患者暂时性机体不良反应。三、正常血糖参考值1、正常空腹血糖:3.9~6.1mmol/L2、餐后血糖♦餐后1小时:6.7~9.4mmol/L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餐后2小时:≤7.8mmol/L♦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四、低血糖1.低血糖诊断标准♦男性血糖≤2.7mmol/L♦女性血糖≤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儿童血糖≤2.22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2.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摄入不足:饥饿、重度营养不良♦消耗过多:剧烈运动、发热、腹泻♦降血糖激素分泌过多♦糖原分解与糖异生不足♦糖原合成或转换为非糖物质增多3、低血糖的表现4.低血糖的危害♦激素水平增加,导致反应性高血糖,造成血糖波动,病情加重。♦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引起性格变异,精神痴呆,失常。♦低血糖还刺激心血管系统,触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5.低血糖的急救措施♦绝对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即使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食物,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尚未造成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有条件的患者应立即用血糖仪进行测定,血糖小于3.8mmol/L者,应迅速补充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半杯甜果汁,半杯糖水,一汤匙蜂蜜,3~5块饼干,2~3块糖果等。10~15分钟后,若症状还未消失可再吃一次。若症状消除,但离下一餐还有1个多小时,则加食一份主食,如一片面包,一个馒头,3~5块饼干等。如出现神志不清、突发昏迷等,家属应及早将患者送往医院。6.低血糖的健康教育对于低血糖,必须要做到“防重于治”,所以要做好低血糖的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病人要遵医嘱使用药物和胰岛素,定时复诊,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教会病人掌握正确注射胰岛素,特别要注意按计量准确抽吸,定时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以免影响胰岛素吸收。♦指导病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饮食量。∞建议病人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患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加餐,即从三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用。∞一般可在上午九点到十点,下午三点到四点之间,及晚上睡觉前加一次餐。♦病人要适度运动。∞运动时主张中、轻度运动方式,剧烈运动易导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的剂量。∞病人运动前后及时监测血糖,必要时运动后要加餐。♦病人要加强自我监测∞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睡前应监测血糖,如果血糖低于6.0mmol/L,睡前需要加餐。∞无症状低血糖患者要更加注意,避免低血糖发生。♦告知每一个低血糖患者外出应随身携带两件宝贝∞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便及时纠正低血糖。∞急救卡片,注明姓名、诊断、药物、电话等,以便得到及时治疗。五、高血糖1.高血糖诊断标准♦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在一天之中是轻度波动的,一般来说餐前血糖略低,餐后血糖略高,但这种波动是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血糖>7.8mmol/L就称为高血糖。♦注意:高血糖不是一个疾病诊断标准,而是一项检测结果判定,高血糖不等同糖尿病。2.引起高血糖的原因♦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够♦运动量减少,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摄食过多,摄入甜食或含糖饮料♦过度肥胖♦情绪波动或精神压力过重♦应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或服用糖浆♦应激情况下原先使用的胰岛素或降糖药剂量不够等3.高血糖的临床表现♦尿多,皮肤干燥,脱水♦极度口渴♦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厌食,体重减轻,虚弱无力♦心跳加快,呼吸缓而深♦血糖测试值升高♦尿糖测试呈阳性反应4.高血糖的危害♦短时间,一次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如应急状态下,可出现短暂高血糖,它可通过调节逐渐恢复正常。♦长期高血糖会使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如胰腺功能衰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肾功能受损、神经病变、眼底病变。♦高血糖还会引起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症病情较重、病死率高。约70%~80%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调节饮食∞每日摄取的总热量及营养成分一般要根据自己的体重和体力活动强度来制定。另外,还应限制酒精、食盐、高胆固醇食物、脂肪和食糖的摄入。经临床验证,每餐七成饱为适宜,超量则会使血糖升高。♦坚持运动∞应根据自身年龄及体质,每日坚持适宜强度的运动和锻炼,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等。有规律的运动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水平。5.高血糖人群的日常护理♦调整用药∞尽管运动和调整饮食的方法很经济而且副作用很少,但是当这些做法不能使血糖达到理想的水平时,就提示我们有必要调整用药了。与前两种方法相比,药物的确可以更快的、有效的治疗高血糖。♦自我放松与情绪调节∞放松可以帮助缓解压力,使降糖治疗更有效。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克服患病后的恐惧、消极等不良心态,同样有助于血糖的控制。研究表明,当人的情绪发生急剧变化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促使肝脏中的糖原释放进入血液,以提高血糖,满足大脑等重要器官能量的需要。由于糖尿病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一旦血糖升高,胰岛素就显得更加匮乏了,以致血糖持高不下。♦增强免疫力∞感冒、发烧等都会引起体内肾上腺素的增多,这将会导致血糖的升高。尽管这种变化是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生理反应,但却不利于血糖控制。因此,虽然在这种情况下胃口不好,吃的较少,仍然需要继续用药来控制血糖,有时甚至还需要增加药物的用量。♦监测血糖∞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及进行其他检测血糖,超过了医生制定的血糖范围时,就需要每两小时测一次血糖,直到血糖降至正常为止。♦增加无糖液体的摄入∞脱水也会引起血糖的升高,人每天都应该摄入大约2~3升的无糖液体。当血糖升高时,喝水除了可以冲淡血糖还可以避免食物的过多摄入。存在心脏病或肾脏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适当限制液体的摄入。♦减少失眠∞失眠会诱发血糖升高,导致血糖持高不下。而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应努力消除诱因。6.常用降糖药物♦硫脲类: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等。♦非硫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瑞格列那、那格列奈。♦胰岛素增敏药:罗格列酮、环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双胍类:二甲双胍(甲福明)、苯乙双胍(苯乙福明)。♦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7.各类降糖药的服用方法♦需饭前服用的降糖药如硫脲类,这类降糖药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刺激胰岛的B细胞而发挥作用的,故这些药应在饭前三十分钟内服用。♦需饭前5~20分钟服用的降糖药如非硫脲类,这类降糖药是作用于胰岛B细胞,从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起作用。在血糖低时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在血糖恢复正常时即停止作用。这类药起效较快,作用时间较短,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服用可引起低血糖,故应在餐前5~20分钟服用。♦需早晨空腹或进餐时服用的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强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调节脂代谢,降低胰岛素耐受性,可减少发生低血糖的危险。♦需进餐时或进餐后服用的降糖药如双胍类,主要是通过抑制葡萄糖吸收和动员,促进组织利用葡萄糖来降低血糖。主要用于轻、中度2型糖尿病,特别适用于有胰岛素耐受的糖尿病患者。此类降糖药可出现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发生乳酸血症,故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再逐渐增加剂量。♦需与第一口饭同服的降糖药如α糖苷酶抑制剂,这类药除需与第一口饭同服外,还需要嚼服。其机理主要为作用于小肠内竞争性抑制糖苷水解酶,延缓和减少小肠内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使小肠内的葡萄糖吸收减少,从而使饭后血糖下降。这类药在吃第一口饭时嚼服效果较好,如在饭前或饭后服用则效果欠佳。8.常用胰岛素♦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0.5~1h起效,2~4h达高峰,持续6~8h。注射后30min内必须进食,以免引起低血糖♦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中效,白色悬液,皮下注射1.5h起效,作用时间为4~12h,持续24小时。注射后30min内必须进食含有碳水化合物的正餐或加餐♦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0.5h起效,2~8h达高峰,持续24h。由于快速起效,所以一般需紧邻餐前注射。必要时,可在餐后立即给药9.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1/4处和臀部,这些部位利于胰岛素吸收且神经分布较少。不同胰岛素因起效时间的差异,注射部位应有所选择。例如:短效胰岛素注射部位首选腹部;中效胰岛素首选大腿和臀部;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在早餐前注射首选腹部,晚上则首选大腿或臀部,以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由于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导致皮下硬结,降低该部位的胰岛素吸收率,进而使得血糖不稳。因此,平时的注射一定要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部位的轮换包括不同注射部位间的“大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小轮换”。“大轮换”是指在腹部、手臂、大腿和臀部间的轮换注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左边一周,右边一周的方法;另一种是按照左边一次,右边一次的方法;而“小轮换”则要求与上次的注射点距离约1手指宽度,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为保证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若使用较长的笔用针头或胰岛素注射器注射时必须捏起皮肤并以45度角注射。大多数成人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时,无需捏皮,直接注射即可。另外,将活塞完全推压到底后,针头应在皮肤内停留10秒钟,先拔出针头再松开皮褶。♦患者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应遵守针头“一针一换”的原则。否则多次使用会造成针尖钝化,可能导致皮下脂肪增生,甚至出现将针头留置在体内的意外。注意:用完的针头不能随意丢弃,必须放入加盖的硬壳容器中,以免造成污染。▲谢谢观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