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三境佛家有智慧三境,一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现在我认为,智慧还能分为三境:山,海,天。第一境便是这山。山,屹立于大地之上,向来是高大、稳重的象征。一开始,人的智慧就如同一个土丘,随着时间流逝,经验累积,人的智慧也便如山一般逐渐升高。由一名不见经传的土丘升格为名山,最后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地步。但是,这一境的智慧也是如山一般死板,只是量上的累积,不能变通。就如同山永远无法比人高,无论山多么巍峨,如何顶天立地,山就是山,不能动,不能跳,只能被局限在方寸之间。因此,第二境便是这移动的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经过不断学习,融会贯通,智慧转变为辽阔的大海。水无常形,人的智慧在这一境,可以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不被死板的思路所困。同时,大海何其宽广,就算是将地上的山全部填入,都无法将其填满。然而,人要到达这一境界是何其困难。虽然人有时也会灵光一闪,做出一些精妙绝伦的事,但那就如名山上的流水。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将那流水归一,成就智慧第二境:海。比海还宽广的只有天,所以这第三境便是天,但天不仅只是比海宽广。天,首先它笼罩万物,无处不在。同时又无形无象,不可捉摸。在这一境界,人的智慧已趋于化境,大智若愚。就如同气,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在那。智慧到了这一境,便已不再是智,而是到了道的地步。道之道,非常道,有这种智慧的人,做事都有着各种深意,并很难为人所理解。人类历史上下几千年,有这种大智慧的人不过几人,如老子、释迦摩尼等。智慧三境,智慧逐渐增加,但人却变得谦虚,山自认为可通天,海自认为围绕了一切,但只有天知道,智慧无穷。就如同大圆与小圆,大圆面积比小圆大,但其接触的未知也比小圆多。因此,智慧虽可分为三境,但仍是无穷无尽的,就如同天外便是那星辰大海。所以,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尽自己所能,向着下一境,向着那无尽的天空,星辰大海进发。请你说说上文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第一境便是这山。山,屹立于大地之上,向来是高大、稳重的象征。第二境便是这移动的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比海还宽广的只有天,所以这第三境便是天,但天不仅只是比海宽广。天,首先它笼罩万物,无处不在。同时又无形无象,不可捉摸。请你说说上文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第一境便是这山。山,屹立于大地之上,向来是高大、稳重的象征。第二境便是这移动的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比海还宽广的只有天,所以这第三境便是天,但天不仅只是比海宽广。天,首先它笼罩万物,无处不在。同时又无形无象,不可捉摸。【评语】本文简约而有意味。文字清晰明白,不作佶屈聱牙之语。从佛家的人生三重界入手,类比导出智慧的三境界。主体部分用比拟手法具象地演绎三境界的内涵与特征,山,是经验累积,不能变通;海,水无常形,融会贯通;天,笼罩万物,无形无象。结构简单,乍一看,山、海、天机械排列,一、二、三数来,无特别之处,其实是步步推进,由小智到大智,由否定走向肯定。作者真心要肯定的是大智慧,这种智慧已到达“道”的地步,拥有这种智慧的人开宗立派,化育万物,这吻合了智慧的基本特质。书写不佳。判为一类卷:69分。议论文结构之递进式议论文递进式结构又称推进式结构,或纵式结构。其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断递进的。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更深入地揭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分论点之间,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先后有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结构美,逻辑上呈现出“由浅入深”的一种“台阶性”思维过程。它们的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换的,意思是一层一层逐步深入的。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㈠递进式结构的基本模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这种结构纵向开拓,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深化议论。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路线结构文章,展开议论分析。1)提出问题:引论是文章的开头,用来提出文章的论点或用来点明文章的论题。主要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2)分析问题:本论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为什么”的问题。3)解决问题:结论是文章结尾,或是得出结论,或是进一步强调论点,有时也用来提出希望、要求或解决问题的办法。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呼唤生命教育》的结构当前现象:青少年学生虐待生命提出问题:我国生命教育不够分析问题:为什么要进行生命教育1、生命是人生最可宝贵的东西。2、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3、21世纪人的生命意识凸显。解决问题:如何进行生命教育(保存生命的教育,发展生命的教育,死亡教育)它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进行写作,论证严密,逻辑性强。当堂练习:中心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分论点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是什么)(次)分论点②:符合人的本性(人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什么)(主)分论点③:要会工作,也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怎么样)(次)递进式结构的基本模式:㈡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要做老实人》第一层:做一个老实人,对自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第二层:做一个老实人,对别人是一种莫大的尊重。第三层:做一个老实人,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莫大贡献。文章分别从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社会三个角度由近及远加以论述,这三个方面是层层深入的,从而构成了递进式结构,使文章说理更有说服力。课堂练习以“人要有涵养”为话题,列出议论文递进式结构的分论点。(范围程度)分论点1:有了涵养,自己就会充实、坦荡、快乐。分论点2:有了涵养,就受人尊重、信任、景仰。分论点3:人人都有了涵养,社会就会安定、健康、文明进步。方法:依据“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维模式来提炼分论点的。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的危害性。运用递进式结构时要注意:分论点设置应注意的问题1.扣得住(扣住中心,扣住题目)——分而不离。2.分得开(多角度、多方面)——分而“多彩”。3.排得顺(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等)——分而有序。课后作业曾听到有人呼喊过“理解万岁”。是的,理解是沟通的桥梁,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乃至人与动物之间都需要理解,而且理解要的是一种真诚的感情。以“理解”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使用递进式的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