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知识定位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宏观综合1.关于小农经济的认识(1)产生的条件: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主要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③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利因素: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②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精耕细作。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赋税沉重,甚至收泰半之赋;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④严重的自然灾害。(4)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显著特征与商业发展的特点(1)手工业发展的显著特征①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成的新部门。②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其动力主要来自手工业工人的经验以及对手工业的充足投入。③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从经营的方式来说,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明代中叶以后,城市手工业生产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④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随着经济重心南移,不少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⑤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影响。⑥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2)商业发展的特点①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同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②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③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水平。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城市逐步增多,城市的商业性和经济功能逐步加强。⑤在明前期对外贸易兴盛,特别是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并促成了沿途商业城市的兴盛。⑥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出现实力雄厚的大商帮,如徽商、晋商等。⑦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3.中国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我国封建社会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牢固结合。农民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是自给性的生产,它的发展起着巩固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维护封建制度的作用。尽管家庭手工业中自用有余的一部分产品也进入市场,但仍然是副业性质,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小商品生产。这对独立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来说,是一种限制力量。(2)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在清朝具体表现为对内实行重农抑商,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加上沉重的封建赋税剥削,导致小农贫困化商品经济难以发展。财富的积累、社会生产的扩大都十分困难。(3)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逐渐形成地主、商人、高利贷者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在这种剥削体系中,地主、商人和放贷者往往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备课资讯一、新材料新视角1.“赞成162票;反对0票;弃权1票。”“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从2006年第一天起,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新华网解读当今废除农业税是为彻底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本材料可联系春秋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史实联系命题。2.邓小平在1980年曾深刻地指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来,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解读本材料前半句突出从现实发展中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后半句可用来对闭关政策的评价,一要从暂时延缓了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侵略,二要从造成统治阶级愚昧无知,使中国近代不断受到侵略两方面理解。3.如果采用重农抑商政策,则王朝寿命可能长达二三百年,相应地,资本积累周期将放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商行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重新认识中国历史》解读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明清时期以消极作用为主。本史料开始一句可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方面来思考。4.广东之为铁冶于利固肥。……凡韶、惠等处,系无主官山,产出铁矿,先年节被本土无籍流徒,每年于秋收之际,纠集凶徒,百千成群,越境前来,分布各处山铜(洞),创察住扎。每山起炉,少则五六座,多则一二十座。每炉聚二三百人,在山掘矿,煽铁取利。山主、矿主利其租税,地鬼总小甲利其常例,土脚小民利其雇募。——《嘉靖广志通志初稿》卷三十解读这段史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广东的冶铁业中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生产关系。二、教学精彩片断1.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的比较比较项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实施时期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衰落时期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内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影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大多采用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三、教材细节对比1.中国古代农具的改造[人教版]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人民版]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岳麓版]唐代,在长江下游一代已经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三、教材细节对比2.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发展[人教版]春秋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鼓励。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人民版]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户”。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岳麓版]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在曲折中发展,规模日益扩大,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分。明代中叶以后更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3.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人教版]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民版]历代王朝推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岳麓版]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势,依然坚持抑商政策。统治者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