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展 心 理 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发展心理学主讲:牛玉柏(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第一部分:发展科学的理论与研究第二部分:发展的基础遗传对发展的影响孕期发展、出生及新生儿对未来生活的准备生理自我:大脑、身体和动作技能的发展第三部分:语言、学习和认知发展早期认知基础:感觉、知觉和学习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的观点智力的测量语言和沟通技能的发展第四部分社会性和人格发展情绪发展和亲密关系的建立自我和社会认知的发展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的发展攻击行为、利他主义和道德发展第五部分发展的生态学家庭家庭以外的影响因素——电视、学校、同班结语2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学科,属于基础理论学科。它的研究又属于应用基础研究。心理发展内容心理的种系发展: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比较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即民族心理学)个体心理发展: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即发展心理学)心理发展的内涵发生(从无到有)和发展(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心理发展的性质整体性: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质的规定性;各种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社会性: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由社会文化所决定。(维果斯基)活动性:通过动作和活动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皮亚杰)。规律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既有同性,也有个性。如3正态分布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是先天排定的向性和序性程序。如身体发育和运动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从中心到外周”原则。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展的。如发展的“加速期”。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年龄特征(本质特征),具有普遍性。心理发展在年龄中进行,但非绝对同步,也不是因果关系。年龄阶段的根源:认知过程的差别。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4遗传与环境和教育因素怎样制约着心理的发展;心理的连续不断发展与阶段性跳跃之间是有机统一的;个体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间是怎样取得平衡的;不同心理机能发展过程中是否具有各自的“关键期”。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功能描述:是基础,揭示并描述研究对象的心理特点与发展的状况。解释:心理发展现象、特点、形成原因、互相关系和发展变化的说明。预测:通过推论,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及其特定情况中的反应作出推断。控制:创设并操纵教育环境和条件,促进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变化或发展。特殊性关注的是一生的发展和变化历程,体现了发展性,即过程性和动态性。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横向研究(比较)设计定义: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5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优点:适用性:抽样的代表性可概括出某一年龄阶段的年龄发展特点,联结成整个发展趋势。时效性: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缺点:人为的联结性:即用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的发展特征来代表同一批个体年龄的发展特征。组群效应:又称同辈效应,即年龄上的心理差异也可能是文化和历史因素造成的。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6纵向研究设计(纵向跟踪研究)定义: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案例:优点:能够系统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能够揭示从量表到质变的规律。缺点:时效性较差(耗费时间、人力和物力)被试容易流失出现练习和疲劳效应跨代效应纵向研究设计7例1:1955年韦尔纳和史密斯开始追踪当年出生在夏威夷考艾岛上的所有760名婴儿的发展(出生、2岁、10岁、18岁和成年初期)。出生时,16%表现出中度到重度的并发症,31%轻微,53%正常和健康。10岁时就发现,家庭环境(是否有丰富刺激、较高的敏感和支持性)特征能较好地预测孩子的智力操作成绩。不良环境造成的长期后果是出生并发症的后果的10倍。例2:美国1928年,追踪了8—30岁的个性处于两端的男女被试。一端容易激怒,脾气暴躁;另一端害羞、退缩。结果:男性,脾气暴躁——与同事、老板关系不好,常失业影响收入;女性,脾气暴躁——急性子母亲和妻子,离婚率比较高;男性,害羞、退缩——结婚迟,当父亲迟,工作稳定;女性,害羞、退缩——社会接受、无社会适应困难。纵横交叉研究设计(横向持续研究)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对不同年龄群的被试进行反复研究的一种设计。8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跨文化比较研究旨在探查文化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有两种类型:探讨发展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三个研究案例。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方法的整合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跨文化研究(案例一)性别角色的跨文化比较:人类学家比较了新几内亚岛三个部落中的性别差异。“阿”部落——男人和女人被教导:相互协作、攻击性低且关心别人的需求。“蒙”部落——男人和女人:攻击性较高且对他人的情感反应迟钝。“加”部落:——男人:被动的、情感依赖型的、社交敏9感型的;女人:有控制性的、独立的和果断的。跨文化研究案例二:幼儿发展目标的跨文化差异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过程只是这些先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环境(包括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理发展是受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的自我显现而已。10结论:智力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智力变化中的70%都可以归因于遗传的影响)。11人的特性是由遗传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决定的。人的特性影响着环境,并非环境影响着人的特性。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环境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决定的;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对智力的影响12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二因素论(共同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看作是两种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缺点:没有揭示出遗传和环境之间复杂的本质关系,只是简单而机械的拼凑。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社会学习(认知)理论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机制是对榜样的认同,即儿童有意识地模仿模型人物的13态度和行为方式;儿童的模仿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具有主动性和自我调节能力。班杜拉的观察学习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文化—历史理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14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心理机能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人类特有,由文化历史因素所制约)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标志:随意化、概括—抽象化、整体化、个性化。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所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的可能性。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15教学要引导发展和促进发展。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的指导学习通过动作示范和口头指导。老师的支架作用:设计发现学习活动,提供暗示或指导,监控学习进程,安排合作学习训练,鼓励儿童彼此协助。维果斯基的合作学习可以受到更多的激励。在向他人解释自己的观点,解决产生的冲突时,可以检查自己的观点,提高表达能力等。可以运用更高水平的认知策略。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美国儿童“做你自己的工作”难以适应共同决策的方式。16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客体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主客体间相互转化的关系;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图式(认知结构),指思维或动作的一种组织化的模式,个体通过建构这样的模式,去解释一些相关的经验。分为动作、符号和运算图式。它的建构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的。同化:是主体讲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量的变化)。顺应: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改变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质的变化)。17平衡:是主动建构的动力。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智力的本质是适应。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动作是认知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最早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是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经验: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社会经验:主动性是重要前提平衡化:成熟、经验和社会环境三个因素的协调作用是功能;同化和顺应的自我调节是实质。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过程一、心理发展的进程心理发展的连续论心理发展是连续进行的,不分什么阶段。如弗洛伊德的“人格”形成观点。心理发展的阶段论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其质的的规定性。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以快速期为分界出现不同的阶段。心理发展中的量变、质变关系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18段性的统一。二、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0~2岁)——直觉动作思维水平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从而获得低级的行为图式。延迟模仿最早在18~24个月出现。9~12个月,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最显著成就)。认知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客体永久性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能使用大量的心理符号(词汇和表象)来表征他所遇到的事物和事件。心理符号除语言外,还使用延19迟模仿、绘画、意象和象征性游戏。泛灵论:无生命物体赋予生命特质自我中心: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能考虑他人观点(缺乏观点采择能力)。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缺乏层次类概念。思维的不可逆性:反演可逆性和互反可逆性。缺乏守恒:认识不到表面特征改变不影响本质特征。20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形象逻辑思维水平获得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能理解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推理。如排队和传递性。只能将运算模式应用到真实的、可以想象的事物、情境或事件上。认知水平处于依靠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关系符号可以运用到代数中抽象符号上。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先提出假设,然后进行演绎,21寻求可能中的现实性和正确答案。在专业领域内更能表现出形式运算推理。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心理社会危机: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心理危机。个体人格的发展过程是通过自我的调节作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整合的过程。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信任—怀疑(0~2岁,婴儿前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主要社会动因是照料者。22自主—羞耻(2~4岁,婴儿后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主要社会动因是父母。主动—内疚(4~7岁,幼儿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主要社会动因是家庭。勤奋—自卑(7~12岁,童年期):良好的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