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录片透视视觉文化:追求真善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纪录片透视视觉文化:追求真善美专业:教育技术学学号:040202002姓名:陈松生E-Mail:bargerli@163.com一、纪录片及其定义二、纪录片的发展阶段三、纪录片的分类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纪录片重要作品年表五、20世纪90年代以来纪录片栏目六、纪录片网站七、纪录片欣赏与剖析八、思考——从纪录片透视视觉文化:追求真善美九、参考资料从纪录片透视视觉文化:追求真善美一、纪录片及其定义纪录片即Documentary,当100多年前,卢米埃尔兄弟最初的电影实践《火车到站》揭开了纪录电影的序幕,也就是纪录片的原始形态。纪录片的定义:1、纪录片是不包含一切戏剧化的虚构将现实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来的电影的一种形式。2、纪录片是一种纪录真人、真事、非扮演、非虚构的电视节目形态。3、纪录片应该有的特征:①、应是一种利用没有虚构的方法进行的创作,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认识方式,因此可以有创作者的想象手法,但一定要真实;②、应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声音、图像等原始素材,在获取方法上也可以有加工万分、在叙述、语言表达上也可以有自己的方法;③、表现内容上应表现在客观现实情状和创作者对客观存在方式的一种认识。二、纪录片的发展阶段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弗拉哈迪的人类学电影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美学探索欧洲先锋派纪录电影英国激进纪录电影学派德国纳粹宣传纪录片法国真实电影美国直接电影后现代纪录电影电视栏目化纪录片DV个人纪录片本文所指的纪录主要是电视纪录片。三、纪录片的分类1、时事写真型:《新闻调查•大官村里选村官》、《纪事•少年法庭》2、历史题材型:《幼童》《荡涤尘埃》、《百年中国》、《邓小平》、《失落的文明》、《东方时空•纪事》、《纪忆》3、问题调查型:《新闻调查》、《人在单位》4、常态生活型:《生活空间》、《百姓家园》、《荒岛生存者》5、民族志范畴栏目纪录片:《北方的给努克》、《中华民族》、《纪事•达比亚》6、科学题材纪录片:《国家地理频道》、《Discovery》纪录片主要分为六类: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纪录片重要作品年表1990年:作者纪录片《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导演:吴文光。1991年:大型文献纪录片《望长城》,中央电视台,总编导:刘效礼《藏北人家》,四川电视台出品,导演:王海兵《沙与海》,中央电视台、宁夏电视台、辽宁电视台联合出品,导演:康健宁、高国栋1993年: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栏目开播,代表作有:《摩梭人》、《远去的村庄》、《毛毛告状》、《茅岩河船夫》。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栏目开播,开电视纪录片每日定期播出栏目之先河。《最后的山神》,中央电视台出品,导演:孙增田。获亚洲广播电视联盟大奖。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纪录片重要作品年表1994年:《普吉和他的情人们》,编导:范志平、郝跃骏。入围德国格廷根国际民族学电影节、瑞典第15届NAFA国际民族学电影节、英国皇家人类学电影节、葡萄牙第7届国际纪录片电影节。1995年:《回家》,导演:王海兵。获1995年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入围法国FIPA国际影展。1996年:《远去的村庄》,编导王小平。获上海国际电视大奖,法国第10届国际电视节惟一获得提名的亚洲纪录片。1997年:《今晚我们相识》,编导:乌尔善。第11届柏林录像节、第16届阿姆斯特丹国际录像节参展作品。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纪录片重要作品年表1998年:《春节故事:回家》,编导:郝跃骏。1999年中国金桥奖纪录片一等奖、最佳录音奖。1999年:《好大一个家》,沈阳电视台出品。获第20届东京电影电视节最高奖。2000年:《北京的风很大》,编导:睢安奇。片比1:1。2000年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正式作品。《最后的马帮》,编导:郝跃骏。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诡优秀纪录片、纪录片最佳摄影奖,第6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最佳录音奖,第6届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委特别奖,最佳长纪录片和最佳创意奖提名。五、20世纪90年代以来纪录片栏目《东方时空•百姓故事》,中央电视台—1《东方时空•纪忆》,中央电视台—1《东方时空•纪事》,中央电视台—1《纪录片》,中央电视台—1《人物》,中央电视台—10《纪录中国》,中央电视台—4《纪录》,中央电视台—9《中国纪录片》,北京电视台《纪录编辑室》,上海电视台8频道《纪录片之窗》,江苏电视台《中国纪录片》,云南电视台《人物志》,阳光卫视《杰出纪录片》,阳光卫视《人生在线》,阳光卫视国家地理频道,美国发现频道,美国六、纪录片网站东方纪录片:中国纪录片:中国纪录片门户让你感受中国俯视世界,让你体验真实,体验感动.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大气魂、大事件、大主题。登高临远,鸟瞰全局,将观众关注的历史和感兴趣、具社会意义的事件全新曝光。纪实频道(上海卫视):纪录片编辑室、国家地理频道(中央电视台):七、纪录片欣赏与剖析《幼童》故事简介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130年以前,这批幼童远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15年的留学生活。他们被分配到了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四十多户美国人家中,快速适应着在美国的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成为各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他们也迅速适应了异国的文化,脱去了长袍马褂,活跃在各项体育运动的赛场上。七、纪录片欣赏与剖析—《幼童》故事简介他们是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和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比邻而居,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亲切接见。十九世纪末,当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刻,他们恰好被送到了那场工业革命的最前沿。然而当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大清国却突然提前终止留学计划,全部留美幼童被招回国。这批饱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回国后的这批西学所造之子历经中国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留美幼童的命运,离奇曲折;他们的故事,美丽而忧伤。七、纪录片欣赏与剖析—《幼童》组照他们有一个永远的名字——留美幼童七、纪录片欣赏与剖析—《幼童》组照哈佛大学的学生纪念册,当年留美幼童中有一人在此就读七、纪录片欣赏与剖析—《幼童》组照在康州库布鲁克小镇拍摄当年客死他乡的留美幼童谭耀勋的墓碑七、纪录片欣赏与剖析—《幼童》组照在珠海采访留美幼童唐绍仪侄孙唐鸿光七、纪录片欣赏与剖析—《幼童》组照在美国巴尔的摩采访留美幼童钟文耀的外孙女杰琦七、纪录片欣赏与剖析《人在单位》简介单位带来的喜怒哀乐、恩怨祸福,几乎伴随着很多中国百姓的一生。大学生就业称之为找单位,不熟悉的人见面总是问“哪个单位的”,连登纪结婚也要单位的介绍信,个人的生命历程、事业成败更与单位紧密相连,单位成了中国城市社会的缩影。“单位”一词是中国的特产,是一种普遍而特殊的社会现象,中国人对“单位”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一个个“单位人”组成一个单位,一个个单位构成一个大社会,单位社会派生出了一系列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譬如涨工资、分房子、评职称、办户口、办调动、提干晋级、福利分配等等,它几乎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原有的单位与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哪些新的矛盾和冲突?单位和人的关系正在发生怎样的历史变革?七、纪录片欣赏与剖析—《人在单位》简介《人在单位》这部电视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了被人们称为“吃公家饭”的单位,纪录了人们在单位里的喜怒哀乐,以及单位里发生的种种故事。《人在单位》讲述了正在经历这场变革的普通百姓的故事,关注他们的命运变化,纪录他们的酸甜苦辣。该片集中表达的主题就是展示中国单位社会里人的命运,纪录正在变革的中国单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节目的总体基调是善意的呈现变革中的中国单位,展示社会转型时期的具体矛盾,寻找转轨时期单位改革成功的案例,为促进改革寻找合理的现实依据。七、纪录片欣赏与剖析—《人在单位》组照你从哪里来?七、纪录片欣赏与剖析—《人在单位》组照等待中生活七、纪录片欣赏与剖析—《人在单位》组照谁能相信我?七、纪录片欣赏与剖析—《人在单位》组照我想有个家?七、纪录片欣赏与剖析—《人在单位》组照你能值多少?八、思考:从纪录片透视视觉文化:追求真善美1、真:历史品格的书写(1)、真实感受:历史进程中个体生命的生存空间(2)、感性认识:翻开生动丰富的历史画卷(3)、深刻理解:洞察社会历史生活的本质2、善:文化品格的统一(1)、倾情奉献:主流文化的导向(2)、平民视角:大众文化的落点(3)、张扬个性:精英文化的视角3、美:美学品格的提升(1)、彰显灵动:形式之美(2)、蕴孕内涵:内容之美九、参考资料五集电视纪录影片《幼童》十集电视纪录片《人在单位》《视觉文化概论》张舒予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什么是纪录片”三解作者:田维钢=30《电视记录片创作》作者:陶涛中国电影出版社什么是电视纪录片——关于导演意识的探讨(日本)作者:安间总介=27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