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国——纪录片概观1.纪录片概念解读2.纪录片发展历程及现状3.纪录片的分类4.文化与文明的记录——人文纪录片5.影片赏析一、纪录片概念解读为什么是“纪录”而不是“记录”?《现代汉语词典》“记”:①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②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纪”:①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元、纪传”等②古时以十二年为一纪,今指更长的时间“纪录片”也做“记录片”,但约定俗成使用“纪录片”的写法最早在电影领域里使用“纪录片”一词来进行理论表述的是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1926年,约翰·格里尔逊在《太阳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好莱坞影片《摩亚那》“对一个波利尼西亚青年的日常生活事件所做的视觉描述,具有文献资料的(纪录的)价值”。随后,他在《纪录片的第一原则》一书中指出,纪录片是指那些“对真实素材作有创意的处理”的影片,而“素材的自然使用”是“至关重要的区别标准”。这个一般被认为是对纪录片的经典定义,其突出价值在于定义了纪录片的真实原则和现实原则我国学者对纪录片定义的探讨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视艺术,它通过摄影或摄像手段对于真实的环境里、真实的时间内,发生在真实人物身上的事件所作的记录报道,并给人一定的审美愉悦功能的影视作品;真实是纪录片最根本的特性,是纪录片的灵魂。讨论:如何把握纪录片的真实原则?1948年布鲁塞尔世界纪录片大会纪录片是以各种记录方法在胶卷上录下经过诠释后的现实的各个层面,诠释的方式可以是去拍摄正在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忠实而有道理的重演发生过的事实,其目的在于通过感性或者理性的管道去激发和加强人类的知识和认识,并真正提出经济、文化和其他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真实性&表现性以文化观察和解释文化——纪录片的功能:传播知识舆论导向记录历史解释历史情感沟通信息交流给人以愉悦和审美感受二、纪录片发展历程及现状1.国外纪录片的起源与发展卢米埃尔兄弟和他们的摄影师:《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纪录电影的开端罗伯特·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第一部完整意义的纪录片维尔托夫:《电影眼睛:一场革命》——前苏联纪录电影史上“电影眼睛”学派的诞生约翰·格里尔逊:对纪录电影的理论界定;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直接电影(美)与真理电影(法)新纪录电影:林达·威廉姆斯“新虚构化”目前,国外纪录片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A.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化运作模式B.以英国、日本为代表的公共体制C.以法国、韩国为代表的政府扶持模式探索传播公司Discovery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GeographicChannel美国纪录片英国纪录片日本纪录片由于NHK纪录片对国际视角的特殊关注,因此很多纪录片都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进行拍摄和制作。作为中国的邻邦,NHK纪录片在题材方面表现出对中国话题的特别关注,从历史文化到现实问题,以及重大的政治、经济等话题,有关中国主题的节目占据很大比例。2.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国家话语1958-1978•民族记忆1979-1989•个人表达1990-1999•市场呼唤2000至今1958—1978:国家话语,一个社会的公开表情这一时期的纪录片,从性质上看是宣传品,从主题上看是统一的革命思想,从文化形态上看是主导文化,从美学上则是画面加解说的“形象化政论”。代表作品:《收租院》《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下课以后》《欢呼发射导弹成功》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收租院》1965年1979—1989:民族记忆,一个民族的文化寻根中华民族需要从支离破碎的话语体系中站立起来,通过文化地理打捞失落的历史记忆,成为激活中国人文化自信与民族向心力的密码这些纪录片在性质上属于文化纪录片,在文化形态上属于精英文化,在美学形态上向纪实美学迁移,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开始显现代表作品:《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丝绸之路》《话说长江》1983《话说运河》1986《丝绸之路》1980《河殇》1990—1999:个人表达,一个时代的众声喧哗精英文化衰落,通俗娱乐文化浮出水面,以消费娱乐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勃然兴起多元共生的纪录空间:主旋律、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与边缘文化同在,纪实美学引导了主流思潮,价值观和美学风格、表现手法空前丰富代表作品:《望长城》——美学观念转变的里程碑《英与白》《流浪北京》《我们的留学生活》《望长城》1990《英和白》1999《我们的留学生活》19992000至今:市场呼唤,一个片种的历史转型媒介生态发生急剧变化,作为非市场行为的宣传纪录片(如《大国崛起》)与独立纪录片(如《马克》)依然发达,但市场转型条件下的商业纪录片仍有待发展。商业纪录片不是宣传品,而是通过市场消费行为完成价值传播,塑造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荐书目:《影像中的20世纪中国——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变迁》唐晨光著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2011年3.我国的电视纪录片发展现状(2010—2012)纪录片研究频道栏目作品文化美学特征市场2010:中国纪录片的转折年2010年10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始筹建2010年的纪录片频道: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上海纪实频道、金鹰纪实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三频道、重庆科教频道、辽宁北方频道各频道的纪录片栏目汇总2010年全国主要纪录片栏目内容2010年纪录片作品的类型特征宣教纪录片•意识形态功能•地方旅游文化产业的形象传播审美纪录片•历史人文纪录片•世界眼光和思考意识消费纪录片•纪录片栏目的特别作品•《迷徒》2010年纪录片作品的文化美学特征不同类型文化的融合是2010年纪录片的突出特点当代中国的价值观重新审视历史和世界美学特征:情景再现、类型片元素、特效手段、时尚元素、“口述历史”2011:中国纪录片的频道年2011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中国出现了第一个覆盖全国的纪录片频道2011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高清纪实频道开播——中国第五家地面纪录片频道(上海、金鹰、重庆科教、辽宁北方)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频道发展概况频道节目来源及构成节目编排社会招标国际项目合作2012:中国纪录片的品牌年2012年,中国纪录片蕴酿已久的力量终于喷发,像一座深沉的火山。这是中国纪录片的品牌元年,也是产业化推进与国际化开拓的重要一年。我们一起见证了改变历史的时刻。——张同道中国纪录片的品牌元年纪录片作品社会、事件平凡人物、生活中华文明《舌尖上的中国》中国纪录片第一个成功品牌精品大片数量迅速攀升√技术美学日渐成熟,视听风格产生变化√优秀纪录片供不应求,产业价值苏醒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中国纪录片走上国际舞台中国眼光审视世界三、纪录片的类型划分美国当代电影理论家比尔·尼柯尔斯在他的文章《消失的人声》里,将20世纪的纪录片归纳为六种模式:诗意解说观察参与反省表现依照节目形态来划分1.历史人文真实再现类2.历史人文文献类3.自然类4.生活纪实类5.当代社会文化纪录类6.其他依照题材和表现方法的不同划分1.时事报道片2.历史纪录片3.传记纪录片4.政论纪录片5.人文地理片6.舞台纪录片7.专题系列纪录片8.其他依照观众收视区域来划分1.适合全球观众观看的纪录片2.本土纪录片3.自媒体纪录片:制作者只表达自己的看法,不针对观众的需要,任何喜爱拍摄的人都可以自己完成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的分类1.宣教型纪录片→→意识形态功能2.审美型纪录片→→文化或审美功能3.消费型纪录片→→大众文化市场四、影片赏析《china瓷》导演:徐欢/张越佳/薄晓琳/Mahboubeh/成晓星类型:纪录片官方网站: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英国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上映日期:2012-12-04片长:50min×2推荐影片:《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魅力肯尼亚》《美丽中国》《china·瓷》《故宫100》《货币》《金砖之国》《江南》《美国国家公园全纪录》《萌宠成长记》《二战中的指挥官》《环球同此凉热》《华尔街》媒体盘点2012央视最热播纪录片五、人文纪录片——文化与文明的记录我国关于人文纪录片的两次大讨论20世纪80年代人文专题片热议影片:以《话说长江》为代表的表现祖国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的系列专题片21世纪初人文纪录片热议影片:《江南》《徽州》《徽商》何为“人文纪录片”人文纪录片,通常被认为是反映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类文化的纪录片,而不存在一个更加精确的定义。在关于人文纪录片的探讨中,不同学者对“人文纪录片”的概念作出了不同的阐述。人文纪录片与“人文关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纪录片,无论作者的身份如何,投资来源如何,也无论其完成片是否谋求通过媒介传播,纪录片最宝贵的品质——人对人的直接的、平等的情感交流与道德关切,应当得到精心的保护与完善,并且让它从‘天上’回到‘人间’。——刘红梅人文纪录片是一种文化口味相对较高的节目形式,它可以用精致简洁的镜头语言表达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传播者对历史解读后,通过电视元素表达出来的影像作品。——高峰人文纪录片就是在传统与现代的对峙当中呵护传统;在物与人的关系当中强调人的因素;在历史的讲述中突出民间的生活;在交流层面上尊重个人的主观选择。——李舫历史文化与人文理念人文内涵与艺术价值文化品位与文学特性商业价值与运营机制人文纪录片时间与空间的表达人文纪录片首先需要处理的是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空间是地理或物体,人文则需要时间或历史来体现,也就是在特定的地域概念或物体存在中去处理时间、空间与人的历史的关系。建构怎样的时空关系,直接体现了怎样去理解历史和现实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