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生物教学设计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二课时)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孟浪教材内容分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学生情况分析: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结合教师发的学案进行了自学,自学过程中一定产生了疑问和困惑,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提出并解决疑惑,在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的基础上,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课前自学习得的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教学目标确定: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在活动建议中,提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本节内容的第二课时重点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及其应用,其知识背景是线粒体、酶、ATP、光合作用等,要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达成迁移应用、设计和实施探究的能力目标。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学生借助导学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了自学,教师批阅了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题。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和模型构建引入,然后以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为主线,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穿插联系生活实际的讨论,解决自学产生的疑惑,构建正确的能量供应模型,并通过课堂检测和导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题的重点解析来引导学生进行矫正反馈。本课设计的基本模式就是:自学质疑——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矫正反馈——精讲点拨。2教学实施程序: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思考回答,互相评价补充思考讨论小组合作,讨论并尝试建立模型,各组发表意见复习提问,引入本课课题1.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有哪些?2.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3.ATP在供能过程中起什么作用?4.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条件(酶、原料、能量)?5.其中能量的来源有哪些?展示大力水手的图片,提问:怎样让大力水手充满能量的时间更短呢?引导学生讨论并尝试给出关于葡萄糖、ATP、生命活动之间的能量关系的模型(假设)。如:葡萄糖ATP生命活动不同组给出不同模型假设,本课围绕这些假设进行探究学习。对各组建立的模型不做评价简要梳理背景知识。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激发探究的欲望。培养用模型建构来诠释原理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说出细胞呼吸概念思考回答首先请同学们展示自学成果提问:细胞呼吸在哪里发生,又是怎样进行的呢?让学生说出细胞呼吸概念设问:原料是?在哪里?产物?能量去向?有机物是如何被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理解生物学专有名词的由来概括性把握细胞呼吸。小组讨论并解释简述酵母菌酒精发酵过程:酵母菌与粮食在适宜条件下混合后,先通气,后密封,结果是先来水,后来酒。提问:谁能解释上述现象?围绕导学案内容带领学生通过板书、表述、思考回答、习题训练等方式,巩固关于有氧呼吸反应式、过程与场所、物质与能量变化、概念以及与体外燃烧的区别等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展示自学所得,学会表达与交流。能量能量3学生板书简述说明简述简述小组讨论建立表格学生板书简述说明简述讨论、展示表格有氧呼吸:1、反应式:酶C6H12O6+6O26CO2+6H2O+能量2、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场所(学生简述后,媒体展示场所及过程图解)3、能量变化:形式变化、转移率等4、概念5、特点(与体外燃烧的区别)列表总结有氧呼吸,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建立表格,教师投影展示部分表格无氧呼吸:1、反应式:2、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场所(学生简述后,媒体展示场所及过程图解)3、能量变化:形式变化、转移率4、概念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反应物有机物有机物反应条件需酶、氧气需酶、缺氧反应程度彻底氧化分解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物CO2、H2OCO2、酒精或乳酸产能多少大量少量评价:欣赏性评价,对学生合作学习及成果表示肯定,指出不足,给出建议。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回答如何让大力水手更快获得能量,构建生物体生命活动供能模型过程场所条件反应物反应产物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巩固学生自学掌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用表格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同上一环节让学生充满自信。4回答、认同正确的模型,发表观点小组代表发表观点提问:让大力水手获得能量的最快途径是?动画片中除了夸大大力水手的力量外,还有不符合生活实际的地方吗?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以小组为单位,从课本95-96页“资料分析”中选取2-3个实例,讨论并分析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了细胞呼吸的哪些方面?并再举一两例加以说明。要求准备简单的发言稿。让学生体验用习得的知识科学合理地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解。思考解答矫正反馈展示课堂检测题,其中包括学生导学案上的易错题,要求学生给出答案同时说明理由,得到错误答案的学生分析自己的错因。出示各小组课前整理出的疑问,先由学生解答(举手抢答),再由教师补充。教师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展望新知小结本课内容,简介下节课学习内容,根据导学案布置自学任务。“点火”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简要说明下节内容的重点。教学反思:1、可取之处:(1)引言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同学们都知晓的大力水手有趣事例,投影相关的探究问题,使学生很快进入探究氛围。教师提出大力水手是否直接以菠菜为能量?让学生讨论;然后又提出葡萄糖、ATP、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等问题。让学生尝试进行知识框架模型的构建。学生在此处探讨得很热烈。(2)自学成果展示对激发学习内驱力效果显著。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依托导学案进行了自学,并对导学案进行了批阅,将本节课内容分配给各学习小组,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所学知识。课堂上,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展示都充满期待,表现出高度关注。学生的语言明显经过了梳理,显得精炼、准确,令人欣慰。学生解读文本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3)学生讲练结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程教学容量,这节课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识,所以将这些内容以投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探究每个知识点之后,随即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自讲自练。及时地进行矫正反馈,迁移应用。2、不足之处:5(1)关于有氧呼吸示意图,应让几位学生板演,错了可让其他学生进行修正,从中发现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2)课堂上,由于学生表达交流热烈,教师预设的环节可能落实不到位,如教师的精讲点拨容易被压缩。另外一点就是极个别不善或不愿表达的学生可能有受挫感。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上要关注这类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表达,并通过积极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3)课前对各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先进行筛选,切合本课内容的在课堂上结合相关知识点解决,与本课内容关联很小的可以课后单独交流。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