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管理》第八章执行力,必须绝对落实——组织氛围这些年,我研究了不少企业的安全管理,也考察了很多企业。我的目的就是要寻找安全管理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企业都有一个普遍存在的共同点——“有章不循,屡禁不止”。为什么在我们的安全管理中这种现象如此普遍?它又会带来多大的危害?我们拿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来说吧。很多场合禁带火种,禁止抽烟,多少制度的条款都在说这个问题,多少个危险场所还要树一个大牌子,在一棵燃烧的香烟上画上醒目的一道儿,提醒人们注意。可是,有多少火灾事故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烟头。烟头上集中反映的正是“有章不循,屡禁不止”。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们似乎忘记的话题,进入新世纪后,在管理界重新被提起,并且推陈出新,形成共识,这就是执行力。因为,不仅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需要执行和服从,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在内部也必须强调执行力,并落实执行力。执行力意味着竞争力。在各种企业行为中,最能说明执行力至关重要作用的,就是安全生产。从安全生产角度看,企业里历来不缺战略家,缺的是优秀的执行者。所有的企业在安全生产目标前面都是一个指向:减少乃至消除事故的发生。你无须为指定战略目标过多地费心劳神。安全管理的战略仅仅体现在企业高层主导的管理体系的确定上。而安全管理的重心则是在执行环节,需要全体员工不遗余力,坚决贯彻。从某种程度来说,执行力是企业的生命;对岗位员工而言,执行力则是为了“保命”。你的一举一动,不仅体现企业的执行力,更牵涉到自己的身家性命,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有一位军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司的命令,好似大炮发射出的炮弹,在命令面前你无理可言,必须绝对服从。”我把这句话记在笔记本上,每当听到小烟头这个祸根时总让我想起。1事故是积累出来的“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之所以有难事,是因为容易的事情没有做好;要做好大事,必须从要从细小的事情做起。中国人很有思想指挥,从老子的这句话就可以看出。类似的问题,“老外”怎么说:“在1个死亡重伤事故背后,有30起轻伤害事故,30起轻伤害事故背后,有300起勿伤害虚惊事件,以及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存在。”也是大事与小节的关系。这就是“安全金字塔原理”,或称“事故冰山理论”。说这话的美国工程师,我们一时还不知道怎么称呼他的名字,本来名字叫W.H.Heinfich,我们翻译的不一样,安全管理界说的海恩、海因里希都是他。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我们的理论很抽象,是定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人家的理论很具体,是量化的,针对一件事情,解决一个问题。海因里希不仅用数字说话,还用图形表示,左图最下面一层是每10000起不安全行为方式,在它之上会孕育出3000起被忽视的隐患,再上一层是300起可记录在案的隐患,这些隐患会导致上一层30起严重的违章操作。这些都是基础,金字塔的塔尖或者冰山浮出海面的部分就是一起事故。海因里希说话的依据不是学术推理,而是通过55万起工伤事故发生概论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很多人或许觉得安全金字塔原理、事故冰山理论没有什么,只是概率而已。而概率是什么?概率就是可能性。买彩票中头奖机会极低,仅仅上千万分之一。上千万人不重复地购买才会出现一个中头奖的人,可为什么很多人还要买?是因为有一丝的希望。上千万分之一的微弱希望都令大家觉得是希望,为什么万分之一的危险很多人却不觉得是危险?我们接着再来打比方。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食物不足,上千万的人每天抽签决定有一个人做出牺牲,比如说拉出去枪毙。这个时候千万分之一的概率也会叫人非常害怕。事故的冰山理论相当于1000人去抽签,每10000次抽签都要决定一个人会丢掉性命。这并不是说,只有不安全行为达到10000次才会发生事故,就像买彩票,不是第一千万个人去买才会中,运气好的话,第一个人买就可能中奖。条件具备的话,你的第一次不安全行为,就可能带给你一生的遗憾。如果大家都认识到不安全行为和事故关系是如此的直接,就会感觉到事态的严重。何况可能的背后是必然。一枚硬币自由落地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但他必然会出现正反面。不安全行为可能会产生隐患,隐患可能会带来事故,数量累计到一定程度,就不是可能,是必然,必然会造成事故隐患,必然会导致事故发生。海因里希之所以在安全管理方面享有很高的历史地位,是因为他还揭示了金字塔或冰山背后的东西。193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工业事故预防》,提出了后来被称为“工业安全公理”的理论。“工业安全公理”这个光荣的称号不是我封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企业界的公认。我们暂且不管他是不是公理,先看看他说的是不是有理。对于安全金字塔原理——事故冰山理论,海因里希有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在工业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随机性质。人员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数百次来自勿的方面的危险。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身体状况不佳;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这些原因是采取预防不安全行为措施的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效率高,企业不安全,生产效率低;事故后用于赔偿及医疗费用的直接经济损失,只不过占事故总经济损失的1/5.除了人道主义动机之外。这两种强有力的经济因素也是促进企业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动力。企业领导者有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能力,并且能把握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时机,因而应该承担预防事故工作的责任;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班组长是预防事故的关键,他们工作的郝海对能否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有很大影响。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防止工业事故的有效方法有4种: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人员调整;惩戒。海因里希的理论告诉了我们什么?他谈的是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谈的是不安全行为的原因,谈的是安全工作的基本责任。他让我们认识到:事故的发生是以往的不安全行为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就像中国的老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多行不义必自毙”。多次不安全行为必然要使行为人咽下自己酿造的苦酒。同时也说明,无论是多么先进的技术,多么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人的责任心永远是第一位。责任心要体现在预防上,在点滴的细节上,因为,要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必须预防轻伤害事故;预防轻伤害事故,必须预防无伤害无惊恐事故;预防无伤害无惊恐事故,必须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而能否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必须重视细节。古希腊有位大英雄阿吉里斯,刀枪不入,无往不胜,战功赫赫。在攻打特洛伊城时,他的敌人太阳神阿波罗一箭射中了阿吉里斯的脚后跟,刀枪不入的阿吉里斯竟然倒下去了。原来,阿吉里斯还是婴儿的时候,母亲、海洋女神特提斯捏着他的右脚后跟,把他浸在神奇的斯提克斯河中,被河水浸过的身体变得刀枪不入。脚后跟正因为被母亲捏着浸不到水,变成了全身唯一的弱点。海洋女神在细节上的疏忽,留下了安全隐患,要了儿子的命!抓行为抓细节抓执行,是安全管理的头等大事。管控有力,约束有效,才能进退有据,才能算是安全有道。请记住中国另一位哲人韩非的话:“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2听得进批评,才没有哭声我很喜欢安全格言,有一段时间见到新鲜的就要记到笔记本上,比如“严是爱,松是害,疏忽大意事故来。严是爱,松是害,保障安全利三代。”这些安全顺口溜,之所以能够流传,是因为说的都是大实话。“严是爱,松是害”,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有道理,未必人人能接受。严格管理,管理行为很严厉,避免了事故,也可能会招来反对埋怨牢骚甚至是咒骂;松是害,管理松松垮垮,领导不敢得罪人,没出事故“你好我好大家好”,出了事故造成伤亡,受害者流血又流泪,被处罚人也会受到很大的挫折。所以,还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宁愿听骂声,不愿听哭声。”这哭声和骂声里面有学问,往深里说:哭声和骂声密切关联,互为前提。有骂声可能就没哭声。如果管理不严格,没有骂声,出了事故哭过之后,还会有更大的埋怨。对哭声和骂声的关系,有不少人整天研究,就是没人公布研究成果。优秀产业工人徐振超的日记被“曝光”后,我才发现工人兄弟中有人研究得很到位。徐振超写道:忽视安全生产就是对职工犯罪。对安全要严加管理,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不确保质量不作业。安全生产都表现在具体小事上。大事故都是有小违章引起的,没发生事故前的事是小事,发生了就是大事。要坚决从小事抓,抓小事,成大事;抓小事,防大事。找事的目的是为了不出事。违章不一定出事,但出事肯定是违章。对习惯性违章,不能习惯性不管。徐振超作为队长,担负着企业中基层安全管理者的责任。“宁愿听到骂声,不愿听到哭声。”不仅是基层管理者直接面对岗位操作行为的管理追求,更成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政府主观官员的工作准则。它反映出管理者勇于承担责任、不计个人得失的道德修养水平和可贵的品格。每当我在电视上听到、报纸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总是有几分感动。不要怪我矫情,安全管理工作者真不容易,需要人们去理解。骂声中委屈的干部,是管理人员;哭声中受伤害的是员工,是操作者,是被管理人员。无论是哭声,还是骂声,我相信不会有人愿意去听。心情本来好好的,突然挨顿骂,那感觉可远远超过一盆脏水泼在身上;净听到些哭声,也不会好受到哪儿去。“宁愿听到骂声,不愿听到哭声”,只是在二难条件下的一种无奈选择。严格执行制度,做“黑脸包公”,要从第一件违规抓起,不搞下不为例。心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八斗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把他们放置在中产阶级社区和杂乱街区。他把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了个洞。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杂乱街区的那辆车摆了一个星期却仍旧完好无损。而把这辆车也打了一个洞,结果仅过几个小时这辆车也被偷走了。如果有人打坏一栋楼的窗玻璃却不被制止,受这块玻璃的暗示,可能就有人去打破更多的玻璃。千万不能做过头,为了听骂声而听骂声;不要成为偏执狂,就是要听骂声,爱听骂声。这就走向了安全管理的反面。有的媒体的褒奖宣传,塑造了让人难以接受的安全管理者形象。我们把这个宣传的形象描绘下来,是什么样的呢?“铁青的面孔,铁石的心肠,铁打的手腕”,说话掷地有声,吐口脱毛都能把地板砸几瓣儿。这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机器人。如果这样的机器人是最好的安全管理者,那我们这些人做的工作,还不如交给机器去做。安全管理者不能是机器人。为了不听到哭声,宁可听骂声,前提是同情心,是责任感,是人的感情存在,是人性化的一种表现。如果管理者没有人性,没有脸皮,没有自尊心,任什么人骂都不怕,反而有意去找骂,这实际上变现出一种不好的管理心态。这里举一个交通管理的例子。最近两年,国家公安部门从严治理警察队伍,为什么?说明少数警察的素质很成问题,比如交通管理就一个“罚”字,只会乱舞罚款的大棒,似乎只有罚款才算管理。有一次,我们驾车路过某市。当地警察对外来车辆警惕性特别高,我们一直很小心。突然,对面有人骑摩托车横穿马路,我们为了躲避摩托车轧上中线。继续行使不到50米,被交警拦下。他不由分说,强令扣驾照,交罚款。我们辩解是为了躲避摩托车,紧急避险,情有可原。交警说不行。我们就说:如果要罚,首先应该罚摩托车手。交警却说:“我没看见他,就看见你了。你要不服,你去把摩托车追回来我问问。”可是我们到哪儿追去?如此管理,没有理由不遭骂。当然,像这种有意找茬的“管理”极为罕见,我们在安全管理上见到最多的是批评、严肃批评甚至是勃然大怒。依我看,只要管理者主观上没有恶意,我们员工都应该接受。“听得进批评,才没有哭声”。很多年前,我到亚洲最大的天然碱矿安棚矿采访,在工地上见到这样的镜头:小队长见到有两个工人没有戴安全帽,上去劈头盖脸一顿训斥:“你们这两个兔崽子,竟然敢不戴安全帽,小心早晚有一天掉下螺丝帽砸死你。”说得很激动,甚至还挥拳头想打人。那两个工人赶紧戴上安全帽:“别,别,我们戴上还不成吗?”看到这场面,我就想到了大人教训不争气的孩子,但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