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6)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本讲主要内容:一、社会分化与阶级二、社会分层三、社会流动四、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社会分化与阶级1、社会分化2、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3、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4、等级、身份和种姓1、社会分化(1)社会分化的概念社会学将事物之间具有相同特点的现象称为同质性,将事物之间相互不同的现象称为异质性。分化就是指事物从同质性向异质性的变化过程。社会分化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社会分化的重要特征:功能专门化和地位多样化。1、社会分化(2)社会分化的类型从分化的方向看: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从分化的基础看: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如性别、年龄等自然差别)和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职业、收入等社会差别)。2、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定义及划分标准列宁:“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的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定义及划分标准所谓阶级,就是由那些对生产资料具有相同关系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集团。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地位,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的不同,才使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阶级。2、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2)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一,阶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第二,阶级是有相同的经济地位和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共同的利益使他们具有共同行动的可能性。第三,阶级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同一阶级的不同阶层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有差异。第四,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的必然产物,当阶级矛盾不可协调时,就可能爆发社会革命。第五,阶级的消亡有赖于消除阶级产生的基础,消灭私有制和生产力高度发展是阶级消亡的基础。3、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1)新中间阶级新中间阶级,在西方指管理阶层。在我国,中国国情研究会秘书长张仲梁提出了“新中间阶层”的六大标准:具有较高学历,受过专业化训练;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工作;以工资薪金谋生;对社会公共事务有一定的发言权及影响力;强调自我实现,对社会意识形态有相当的影响力;拥有生活必需的体面财富、闲暇时间。3、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2)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在资本主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一些学者在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模式去分析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新马克思主义者赖特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组织和技能作为一种财产被经理和专家所控制,但经理和专家又受拥有资本的资本家所限制。他们既受资本家剥削,又剥削别人。(2)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新马克思主义诸流派在理论上重视以知识劳动力为主体的新中间阶级的普遍化这一西方社会结构的最大变化,其方法对认识当代西方社会各种矛盾、冲突及其变动的复杂性具有很高的包容度,为西方参与民主的成长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其主要缺陷则在于不同程度的去阶级化和反阶级政治的理论倾向。3、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3)罗西兹的五阶级模型社会学家罗西兹用五阶级模型来描述美国的阶级体系。五阶级指:上层阶级、中上阶级、中下阶级、工人阶级和下层阶级。罗西兹将1%-2%的美国人归为非常富裕的上层阶级,这些人在会员专属的高级俱乐部和名流社交圈里活动;占有10%-15%人口的中上阶级,是由专业人士如医师、律师、建筑师所组成;中下阶级大约占30%-35%的人口,包括生活不宽裕的专业人士(如小学教师和护士)、小型公司的负责人、为数众多的白领劳工;占有40%-45%人口的工人阶级,是从事体力或蓝领工作的人;下层阶级囊括了20%-25%的人口,包括黑人、拉丁裔人、单亲妈妈和无法找到正规职业或是必须从事廉价工作以糊口的人。4、等级、身份和种姓(1)等级制度等级制度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将阶级差别用居民等级划分而固定下来的制度。按照这种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成员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2)身份制度身份制度是对各类社会成员进行社会声望评价并将其规范化、体系化的制度。它规定了不同类别的社会成员有不同的权力和机会,而且不同类别的社会成员难以改变自己的身份。(3)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一些国家所采取的封闭型的社会分层制度。在这些国家,一个人在社会层次中的地位是一出生就确定的,而且终身不变。如印度历史上出现的种姓制度。传统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颜色、品质。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也不同。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地位最高。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政权与军权。以上两个高级等级占有大量生产资料,靠剥削为生,构成统治阶级。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是指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居民,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第三、四等级构成被统治阶级。各个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线森严,贵贱分明,甚至不能共食、共住。久而久之,下层等级愈演愈繁,出现贱民,即所谓不可接触者,他们最受鄙视。首陀罗和贱民被压在印度社会最底层,受到统治阶级的压制和剥削。二、社会分层1、社会阶层的涵义与特点2、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3、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二、社会分层1、社会阶层的涵义与特点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社会阶层的划分具有多元特征,可以说任何社会特征,几乎都可以作为社会阶层的分析视角。因此,社会阶层分析是多视角的。1、社会阶层的涵义与特点社会阶层研究的意义:第一,社会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深化和必要补充。第二,在非阶级社会中,阶层分析是认识社会结构的基本视角。第三,社会阶层分析是了解国情和判断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是一个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2、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1)社会分层的涵义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现代社会学用“社会分层”反映社会不平等现象:制度化的社会不平等:社会成员存在着普遍的等级式的社会分化,从而造成了极为广泛的社会地位差别和不平等;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平等:社会被分成了若干数量按等级排列的社会集团。2、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2)社会分层的理论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韦伯主张从经济、声誉、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财富(经济标准):是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会。权力(政治标准):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即使在遇到反对时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声望(社会标准):是指个人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得到的声誉和尊敬。(2)社会分层的理论在西方社会学中,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处于最重要的位置。财富、权力和声望三个标准有时是相互联系和可以互相转化的,但同时又是相互对立的。其他分层理论其他比较重要的社会分层理论有:索罗金的多元分层论(职业、经济、政治);伦斯基的分层理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社会分层现象)等。(3)社会分层的方法与标准社会分层的方法主观法(又称自我评分法):由人们根据某种标准,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归类,指出自己所属阶层的方法。客观法: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指标(如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对人们进行层次划分的方法。声望法:由熟悉社区情况的人按照事先规定的分层标准,对本社区成员进行评价并进行阶层归类的方法。(3)社会分层的方法与标准社会分层的标准分层的标准有两类:第一,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如正式职业);第二,以潜在地位为标准(如收入、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等)。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有以下几种:收入、职业、教育程度、权力。三、社会流动1、社会流动的涵义与类型2、社会流动的模式3、社会流动的功能1、社会流动的涵义与类型(一)什么是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指个人或群体由社会的某一阶层到另一阶层的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社会流动:(1)社会流动是指个人或群体的社会地位的变化;(2)社会流动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3)合理的社会流动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从量上看,既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又不超越社会承受力;从质上看,应能体现机会平等的理念。(1)根据流动的方向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水平流动(也叫横向流动):指人们在同一社会阶层内部社会地位的变动。垂直流动(也叫纵向流动):指人们在同一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地位的变动。它可以进一步分为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2)根据流动的参照基点分为一生中的流动(同代流动)和代际流动(异代流动)一生中的流动:指个人一生中地位的升降变化。参照基点一般是自己的最初职业。代际流动:是通过同上一代人进行比较而确定的地位变化状态。参照基点是父亲(母亲)在同一年龄时的职业或其他地位。(二)社会流动的类型(二)社会流动的类型(3)根据流动的原因分为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自由流动)结构性流动:指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而造成的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结构性流动是由外在原因推动的。非结构性流动:是由于个人原因所造成的地位、职业的变化。非结构性流动不强调结构变动的客观条件,而强调个人的条件、流动欲望和社会背景对社会流动的意义和作用。(4)根据流动主体的特征分为群体流动和个人流动群体流动:是较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群体流动的流动规模可能对社会结构发生影响。个人流动:是个体的社会流动。它反映一个人在社会阶层结构中地位的变化。2、社会流动的模式(一)社会流动的模式(1)开放式流动:指社会成员在各阶层、职业间的流动不受制度性限制的流动模式。(2)封闭式流动:是社会成员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流动的社会流动模式。(3)混合式流动:是在一个社会中,既有开放式流动,又有封闭式流动的状况。(二)精英的流动精英是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成员。精英分为两种:统治精英与非统治精英。(二)精英的流动意大利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1848~1923)认为:精英是社会中最优秀的那部分成员。帕累托认为一个社会的特征是由精英尤其是统治精英的性质决定。精英的流动维持着社会的稳定与秩序。(1)社会结构的性质:社会结构的性质是指社会结构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它指的是一个社会在制度上建构某种社会结构的本质性特点。(2)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它直接影响社会流动。(3)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它使受教育者获得向上流动的可能性。(4)家庭背景(5)社会网络资源(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3、社会流动的功能(一)引起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社会流动意味着个人社会位置的改变,其目的是改变自己所处位置上的社会资源(经济利益、政治权力、职业声望等)的分布状况。(二)缓解社会差别的消极影响(三)合理的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运行和社会稳定合理的社会流动是指那些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流动。合理流动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能拓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接触面,有助于各阶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社会的整合程度;能有效激发人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增加活力。四、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我国传统社会的分层与流动我国传统社会的分层比较简单,社会流动的规模较小,也不剧烈,社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稳定性。2、新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改革之前我国的社会分层与流动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三个身份系统:户籍身份、所有制身份和单位身份。户籍身份是由户籍制度所确立的身份等级。(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所有制身份是根据人们所在工作组织的所有制性质而确立的身份。(全民所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