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总结表格时间背景城市生活形态规划思想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荷马文化时期1.古希腊文化孕育成长的阶段。2.公元前六世纪波斯侵入亚欧,造成名族的迁徙和融合。1.城邦的社会基础是公民。2.对城市的定义: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的生活而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的享受轻松地生活。3.许多希腊城市都以方格网划分街坊,贫富住户混居在同一街区,仅在用地大小与住宅质量上有所区别。4.对于小规模的城市,基本上不可能存在具有很大政治权利的宗教。5.雅典卫城不是膜拜的禁地,更是市民公共活动的中心。6.广场最后变成了希腊城市中最重要的、最富活力的中心。1.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原子论”、“宇宙数学结构”等。2.人文主义的思想,从“自然哲学”的研究到探求人的“社会哲学”是古希腊哲学思想路线的自然引申。3.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古希腊的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思考,努力去发现各种规律。4.公正平等的政体意念。社会公正的意念被置于政体建设的中心位置。5.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所设计的城市是按照“社会几何学家”的理想理念设计的,即圆形加放射。6.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平整,而是乐于顺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已构成活泼多变的城市。7.希波丹姆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棋盘式路网,城市公共中心明确规整,代表城市:米利都城。但是这种模式也给城市生活的活力以及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桎梏。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古风文化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古典文化时期1.雅典联合各个城邦与波斯军队展开决战,在希波战争中获胜。2.建造了雅典卫城。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希腊化时期1.伯罗奔尼撒战争造成希腊城邦解体。22.马其顿人入侵地中海,建立包括全希腊在内的马其顿帝国。公元前146年希腊为罗马所灭公元前750年------公元前300年:伊特鲁里亚时期1.古罗马国家先后经历了城邦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2.古罗马国家的存在完全是依靠强力保证的,强力指的是罗马军队和国家行政机器。3.罗马人的精神日益世俗化。1.世俗化,城市中的神庙退居次要地位,公共浴池、斗兽场、宫殿、府邸大量出现。2.军事化,出现了营寨城。3.君权化,广场、铜像、凯旋门、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4.罗马人把城市造成了一个享乐的容器,忽视了城市的文化与精神功能。1.伦理化倾向,追求不断满足享受的种种现实技法。2.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罗马公民完全沉浸在享乐中。3.唯心主义,真理就是主观感觉和印象,没有什么客观真理存在。4.超级国家的思想,人类应该生活在一个世界城邦中,每一个人都是世界公民。5.强烈的实用主义态度,通过城市规划追求切身生活范围内的种种现实利益。6.凸显秩序思想,将广场通过运用轴线系统、对比强调、透视手法建立整体的城市空间秩序。7.采用大比例模数,不以人的尺度作为参照。8.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公元前510年------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罗马帝国时期公元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后来成为了拜占庭。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入侵西欧。1.中世纪指的是从西罗马灭亡到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萌芽(文艺复兴)这其中的封建时1.教区与社区和二唯一。当时城市的整体结构、城市的分片区空间组织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种种社会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大大小小的教堂而展开的。1.宗教世界观统治了物质与精神领域的一切,《圣经》成为最高的权威。2.凌驾于王权之上的神权。3.11世纪以后,西欧社会就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许多辩论,世俗权力的地位逐渐提高。公元4世纪------公园9世纪:西欧衰落,拜占庭强大。39世纪------12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初期。期。2.9------10世纪,手工业分化,带动商业。3.11---12世纪,城市发展出现质的飞跃。4.11------13世纪的城市自治运动,本质上讲是一场反封建的斗争,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做好了铺垫。5.12世纪后期在一些城市中出现了大学组织。4.凸显了以教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一般格局很一致:在教堂前面有围合感较强的广场,道路基本以教堂和广场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并逐渐形成蜘蛛网状的道路系统。5.城市总体结构布局都非常自然,无论是景观还是尺度都非常接近人,建筑环境亲切可人,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环境特色,是所谓的“自然主义”。6.从城市设计角度看,中世纪和谐的城镇环境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将一定得体系引入大自然,结果使自然和几何学之间差距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完全消失。12世纪------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盛期。415------16世纪:文艺复兴从本质上看,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为了动摇封建统治和确立自己的地位而在上层建筑领域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1.城市生活对人本主义的追求,人应该欣赏并享受人生具有的权力、自由与幸福。2.城市建设活动的世俗化,总督府、市场、图书馆等与教堂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新中心。3.古典主义在建筑群与城市总体布局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集合形体,强调统一性和稳定感。注:巴洛克和古典主义的比较巴洛克是文艺复兴的一个分支和变形,典型做法是彻底抛弃西欧中世纪中自然、随机的空间格局,将建筑风格的原理放大到城市,通过建立整齐、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来强调城市空间的运动感和序列景观。城市道路格局一般采用环形加放射,并在转折的节点处用高耸的纪念碑来作为过渡。1.人文主义与乐观主义,“人是世界的美”。2.美是客观存在的,是内在的,是和谐完整的,是符合“数”的规律的。3.唯物主义自然哲学观开始孕育。4.追求理想王国的城市图景,数与宇宙关于美得规律决定了城市必然存在理想的形态。5.建筑和城市规划成为一种深刻和高雅的文艺构思,普通人不可企及。6.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都非常珍惜和慎重地对待前人留下的艺术作品,恪守着城市和谐与整体的艺术法则。7.16世纪末,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倾向:巴洛克和古典主义。16------19世纪中叶:绝对君权时期1.以法国最为鼎盛。2.启蒙运动起源于17、18世纪的法国,实质是资产阶级用来批判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1.理性思想与绝对君权结合增强了对至高无上的君主的颂扬,成了城市规划建设中越来越突出的主题。2.古典主义园林中首先透出唯理得秩序。3.凡尔赛宫、卢浮宫、整座巴黎都是反映古典主义规划思想的典范。53.自由、平等、博爱为主要口号。4.理性主义渲染自然的科学精神。5.近代自然科学的哲学精神具有机械思想。4.古典主义提出了规划的真实性、逻辑性,构图简洁、几何性强,但是它反对创作中对个性和热情的体现,追求冷冰冰的“数的和谐”是不可取的。19世纪下半叶1.城市急剧爆炸的时代。2.恶劣的生活环境导致社会矛盾的极度尖锐化。1.社会契约论、民主观念、人权思想是公民社会的三大支柱。2.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是资产阶级文化本质的体现。3.欧洲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得以最终确立。1.对城市公共环境进行改良。2.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探索。3.近代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两位大师: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盖迪斯的综合规划思想。4.现代机械性规划的起源:马塔的带形城市和戈涅的工业城市。5.城市美化运动的代表:纽约的中央公园,但实用性小,装饰性大。6.西谛关于城市形态的研究,为近代城市设计的思想提供了基础。7.赖特的广亩城市是对自然主义的探索。1900------二战前(1939年)一些精英分子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进行各种探索、实践的时期,为战后功能主义思想的垄断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基本情况: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资产阶级在政权上的进一步巩固,西方各国普遍进入比较繁荣的时代,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对原料以及市场的扩张需要,德国领导人企图通过战争的方式改变自由竞争和政治势力格局。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特征:1.功能主义。2.在形式上提倡简单的几何造型与非装饰原则。3.奉行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原则。4.在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使用方面的考虑。5.重视节约建设的费用与开支。未来主义F.T.MarinettiA.Sant’Elia将高度集聚的景观视作城市的基本特征,未来的城市只能由高层建筑组成。对高技派的延续和机械理性城市观的形成有巨大影响。6机械理性主义勒。柯布西耶对“集中主义城市”的看法:1.城市集中才有生命力。2.通过技术完善市中心的功能。3.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4.通过用地分区来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5.高密度的城市需要立体化的交通系统来支撑。代表作:昌迪加尔对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他的设计:1.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2.强调的低成本与发展中国家的预算能够吻合。3.高度理性的规划思想容易被发展中国家领导欣赏。4.强烈的形式感对于年轻人有感召力。对于西方的国家来说,他的作品往往不被接受,因为他的规划思想中常常透露出对机械美、机器理性与形式的追求和“专制”“独裁”的设计哲学。《雅典宪章》1.提出了功能分区的思想,将城市中的活动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2.城市规划是一种基于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科学。3.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将各区建立最合适的关系。4.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1.功能分区的思想突破了过去城市规划中追求平面构图的形式主义,有着深远的创见意义。2.否认了人类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将城市看作“居住地机器”。3.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不予理睬,忽略了丰富的城市生活。极度分散主义赖特高度重视自然环境,努力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结合。与田园城市的比较:田园城市:1.“公司城”,试图建立劳资双方的和谐关系。2.既想保持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想环境优美。广亩城市:1.“个人城市”,是富人生活形态的反映。完全抛弃传统城市的结构特征。有机疏散沙里宁城市与自然界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结合体,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他的改造目标:1.吧衰败地区的各种活动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2.把腾出来的地区改作其他用途。3.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他将城市活动分为日常性活动和偶然性活动,认为“对日常性活动进行功能性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分散”。代表作:大赫尔辛基规划7城市人文生态学Burgess的同心圆模式H.Hoyt的扇形模式C.Harris和E.Ullman的多核心模式J.Jacobs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社区、邻里单位理论佩里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邻里单位的基本空间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建,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和归属感。雷德朋体系:1。形成没有大量汽车交通穿越的大街区。2.城市道路按照不同功能分类。3.车行交通和步行交通完全分离。4.主要居室不面向道路而面向庭院或者步行道。5.通往每组住宅的道路都是尽端路。批判:来自C.Alexander的《城市并非一棵树》,规划师应该把选择的多样性和自由性作为目标。区域规划思想盖迪斯、芒福德有效地城市规划必须从超越于城市的范围着手,从城市及其周围农村腹地来着手,甚至从若干城市构成的城镇集聚区及其相互重叠的区域腹地来着手。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研究城市问题的基本框架。伪古典主义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西斯政权希冀利用古典主义建筑和城市规划所彰显出的秩序、宏大氛围,来强调政权的稳固、强大,因而具有明显的政治含义和象征功能目的。代表作:西班牙马德里新古典主义前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兴建了许多城市与大型公共建筑,强调通过秩序井然、规则威严、气势恢弘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来展现当时前苏联在经济和政治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体现俄罗斯民族的8优越,强调民族团结的政治目的。二战后(1945年)------1960年代末以现代建筑运动为支撑的功能主义规划思想在战后西方城市的重建和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从而最终完成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的确立并达到其认知的顶峰。产生了老三论:系统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