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宰相制度的废除(二)内阁制度的形成1.原因:明太祖明成祖废除丞相导致皇帝政务繁多。2.形成、发展及职责演变3.权限:职权范围不明朗。4.评价:内阁仅是为皇帝提供顾问以加强专制统治的政治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后期内阁无能导致宦官专政。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清朝军机处的设置1.初设原因:3.特点: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2.职能的演变:协助处理军务的军事机构辅助皇帝处理军政大事的中枢机构。雍正(1)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2)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较高。(3)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但政治决策易封闭。4.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二)清朝的密折制1.目的:加强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2.影响: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三)清朝的边疆政策2、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位与六部相同,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事务3、改土归流:西南地区(从明朝开始,清雍正时大规模进行)1、基本原则:尊重各自社会习俗和民族信仰,笼络上层,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4、作用: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三、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以及社会的安定、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2.消极作用: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以致到近代无法抵挡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四、中国近代化的浪潮(1)目的:(3)内容:(2)主要行动:1.晚清统治者的近代化冲浪摆脱政治上的被动局面,迎合西方列强的要求,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洋务运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4)评价:小知识: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也就是实行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变化;三是政治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变化。其核心是工业化,同时还包括对外政策和中央机构的一系列变化。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外交等方面。虽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由于不能彻底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后都以失败告终。2.晚清资产阶级的近代化探索(1)维新派:(2)革命派:要求实现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运动,但最终失败。进行辛亥革命,最终结束了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果:中央集权与皇权占了上风,皇帝越来越成为国家中枢权力体系的核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秦朝:建立汉清:不断发展完善演变秦、汉、唐、宋、元、明、清权力中枢机构(中央官制)的变化:秦——三公九卿制:管理宫廷与朝廷的事务汉——中朝唐——三省六部制:管理朝廷事务,三权没有完全分开宋——二府三司:行政权、军政权、财政权完全分开,相权被分割元——中书省明——内阁:丞相被废除,专制皇权加强清——设置内阁、议政王大臣、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秦、汉、唐、宋、元、明、清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秦——郡县制汉——州、郡、县唐——道、州、县宋——路、州、县元——行省、路、府、州、县明——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清——省、道、府、县1.明朝正式创立内阁制度的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明英宗D.明神宗2.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废丞相,权分六部B.设立内阁C.设置军机处D.大兴文字狱3.清朝为近代中国版图的奠定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其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B.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御史台C.明代形成的土司制度发展到清代,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D.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是清政府实施“改土归流”的结果4.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其坐着,还时常赐茶。到明清时,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满族与汉族的风俗有很大区别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5.“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政府矣。”对文中“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A.草拟政令B.发布政令C.监察百官D.传达圣旨6.面对近代化浪潮,清朝统治者进行了一些政治制度方面的改良。其中取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机构是()A.外务部B.民政部C.国家工商总部D.资政院7.明清之交,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B.军机处的设立C.官僚机构的膨胀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比较中国明朝的内阁制和西方现行的内阁制。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化的相关内容。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请回答:(1)明太祖为什么要罢除丞相?(2)废丞相后怎么处理原来由丞相统辖的权力?(3)明太祖有没有实现其罢除丞相的目的?但又滋生了什么问题?(4)对于上述滋生的问题,明太祖及其后继者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宰相制度自秦朝开始建立,到明朝废除,试分析宰相制度“立”与“废”各有何利弊?立的利弊: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因而形成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废的利弊: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固然可以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皇帝独操权柄,固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加强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是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稷的兴衰维系于皇帝的个人素质,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洪武)十五年(1382),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指编修、检讨、侍讲、侍读等翰林院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仁宗以杨士奇、杨荣东宫(太子宫府)旧臣,升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阁职渐崇。其后士奇、荣等迁尚书职,虽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景泰中,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入内阁。自后,诰敕房、制敕房(内阁的两个辅助机构,负责机密文件的誊录、保管工作)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世宗时,三殿成,改华盖为中极,谨身为建极,阁衔因之。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明史》卷72《职官志》(2)明成祖(永乐帝朱棣)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正式设立内阁制。(1)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3)后来,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日益提高。内阁的形成发展及职责演变: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宰相制内阁制相同(相似)不同地位职权对皇权的作用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有实权非法定,咨询机构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隆宗门内军机处军机处内景从上面军机处的图片中可以获取什么信息?机构简单,只有几间入值房舍,内部陈设简陋。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1.根据材料一,军机处最初设置的原因是什么?用兵西北,防止军事机密泄露。2.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材料三中军机处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由一个暂时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一个掌握军国大事、位处皇帝一人之下的常设机构。3.根据材料二指出军机处处理政务的主要特点。掌管一切军政大事,但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结合当时世界形势,分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