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伟大创举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第二,它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大创新。第三,它是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大创新。因此可以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它在很大程度上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2第一节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马恩在其著作中分析的是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经济,特别是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对未来社会是否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问题,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灭亡,商品货币关系将随之消灭。商品经济消亡的条件在于人们劳动的直接社会性。3未来社会不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是:第一,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基础上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单一所有。第二,劳动者的劳动是直接的社会劳动。第三,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4马恩对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的认识可以概括为如下:(1)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3)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4)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5)在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5人类社会的演进和发展存在两大序列:一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一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自由个性经济。62、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第一,自然经济只限于自然分工,而排斥劳动的社会分工和协作。第二,自然经济是封闭经济,商品经济是交换经济、开放经济。第三,自然经济以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为目的,自给自足,自己需要就生产,自己不需要则不生产。商品经济是以价值为目的,即通过交换以满足别人和社会需要为目的。73、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首先,商品经济是社会分工条件下协调人们利益关系的惟一形式。其次,资本主义使商品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它还远远没有使商品经济内部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再次,只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才能为社会总劳动的直接分配创造条件,进而为自身走向消亡创造条件。8第二节列宁的经济思想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践1、实行余粮收集制。2、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并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体制。3、禁止私人贸易,实行商业国有化。4、推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实行经济关系实物化和劳动军事化。9(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走向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其核心是恢复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10(三)斯大林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从基本经济制度上说,它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这种公有制采取了全民和集体两种所有制形式。从经济运行上说,它是一种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分配关系上说,它通行按劳分配原则,一般采取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形式。11(四)原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利别尔曼于1962年9月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它向斯大林模式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并由此推进了前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赫鲁晓夫虽然看到了苏联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矛盾现象,但对产生这些现象的深层原因并没有准确地把握,只是就事论事地采取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改革措施,12勃列日涅夫彻底否定了赫鲁晓夫按地区原则改组苏联工业建筑业管理的作法,重新恢复部门管理的原则,沿着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加强企业经济核算和物质刺激的路线推进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基本上是按照“西伯利亚学派”的理论主张进行的。13按照西伯利亚主张进行改革的戈尔巴乔夫较以往苏共领导人自认为高明的地方,也是导致最终失败的地方在于:他把建立新思维作为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苏联经济政治改革的新的目标模式。14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本假设–1、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人本假设理论斯密认为人是“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人。泰罗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也从人是“经济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一整套“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行为科学通过“霍桑实验”得出了人是“社会人”的结论,15西蒙认为人们在实际的决策中难以做完全理性的选择,在多数情况下只能做“有限理性”的选择,因此提出了人是“管理人”的假设。权变理论学派通过实验,得出人是“复杂人”的结论,于是提出了管理没有固定模式,一切因人而异的管理思想,。162、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第一,生产活动是人类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一切历史活动的一种基本条件。第二,经济发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社会需要,最终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人的本性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第四,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7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本假设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对于人本假设理论尚无明确而系统的研究和认可。这里只是作一些初步地探索。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本假设理论的难点在于要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的角度来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人的本性。考虑到种种复杂因素,研究和分析这一问题必须要坚持以下原则。18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的基本观点,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的角度来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本性。第二,坚持从大多数人出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主体为主要对象,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的本性。第三,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对人的本性和需要的影响。第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在姓“公”姓“私”的问题上打破传统观念和旧的思维定式。19第四节我国实践的回顾与总结4-1.中国近代工业从一开始就是以“官商合办”为基本形式的,企业从一开始就绕过了市场,绕过了竞争。这对于我们后来体制的形成有着非常深厚的影响。4-2.建国前夕,人们迫切希望近百年来未能成功的工业化梦想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迅速变为现实。这种急于求成的情绪给以后经济建设的失误埋下了伏笔。204-3.50年代末的大跃进;60年代在“要准备打仗”的形势估计下实行“三线”方针;70年代末错误地估计中国的资源前景,提出“搞十来个大庆,十来个鞍钢”。“左”的指导思想、无视客观规律的盲目蛮干和原有的不合理体制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惨痛的教训。214-4.在改革开放30年中,我们创造了很多值得认真总结的成功经验。如:特区经济、乡镇企业、浦东开发、恶性通货膨胀后的“软着陆”、非公经济的大发展等。但我们也有很多值得汲取的教训。如:在资源产业搞“国家、集体、个人一块上”的“有水快流”,市场化进程中的“拨改贷”尝试等。还有一些举措有成功也有不足。如区域间的“梯度发展战略“、存在不规范问题的股票市场等。还有些问题,如:下岗分流、积极财政政策、国企三年脱困等,可能还要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才能做出确切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