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4-消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消渴2【概说】一、概念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古代亦称“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3二、历史沿革•1、消渴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奇病论》:“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2、《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创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方剂。•3.《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说:“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首先观察到了消渴病小便甜。4•4、《诸病源候论.消渴候》曰:“其病变多发痈疽•5《丹溪心法·消渴》治疗以“养肺、降火、生血为主”。形成养阴为主治疗理论。•王肯堂《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5三、证候特征1.“三多一少”2.年龄体质6四、与西医学的联系消渴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西医学的尿崩症,因具有多尿、烦渴的临床特点,与消渴病有某些相似之处。7•人每天摄入和排除的水保持一定的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ADH)的产生和作用发生障碍,肾脏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除大量低渗透、低比重的尿和烦渴、多饮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多数是由于ADH缺乏导致的中枢性尿崩症,也有部分是由于肾小管对ADH的反应障碍导致的肾性尿崩症。也有各种因素导致饮水过多所表现的多饮、多尿症状。•​​8【病因病机】一、病因1.禀赋不足2.饮食失节3.情志失调4.劳欲过度9【病因病机】禀赋不足(阴虚体质)—内因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脾失健运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忧郁恼怒思虑过度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消灼肺胃阴津房室不节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上燔肺胃固摄无权消渴10【病因病机】二、病机1.病变机理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2.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虚燥热3.病变关系到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4.消渴病日久,百证变出。11【病因病机】二、病机•燥热在肺----肺燥津伤----多饮•热壅于胃----消灼胃液----多食肾为关键•虚火在肾----封藏失职----多尿12【病因病机】消渴病日久病机转化:•阴损及阳,阴阳俱虚•病久入络,血脉瘀滞消渴病日久常见变证:痈疽---燥热内结,血络不畅,蕴毒成痈雀盲---精血不能上承肺痨---肺燥阴伤,痨虫侵入中风---阴虚阳亢,痰瘀阻络水肿---脾肾阳衰,水湿内聚13【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2.结合年龄、体质、消渴病的家族史及并发病症。(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3.相关检查14【诊断与鉴别诊断】二、鉴别诊断1.口渴症: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15【诊断与鉴别诊断】二、鉴别诊断2.瘿病: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生长肿物则与消渴有别。16【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病位―――上消中消下消2.审标本―――阴虚为本燥热为标3.审本证与变证17【辨证论治】二、治疗原则•清热润燥---治其标•养阴生津---治其本治分三消,立足于肾新久异治防治变证18【辨证论治】三、证治分类上消---肺热津伤证主症: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脉: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主方:消渴方。19【辨证论治】三、证治分类上消---肺热津伤证•肺热津亏,气阴两伤,以气虚为主者--玉泉丸;•肺热津亏,气阴两伤,以肺热津亏为主者--二冬汤。20【辨证论治】三、证治分类中消1.胃热炽盛证主症: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兼症:大便干燥。舌脉:苔黄,脉滑实有力。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主方:玉女煎。21【辨证论治】三、证治分类中消2.气阴亏虚证主症: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兼症: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脉: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主方:七味白术散。22【辨证论治】三、证治分类下消1.肾阴亏虚证主症: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兼症: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脉: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阴固肾。主方:六味地黄丸加减。23【辨证论治】三、证治分类下消2.阴阳两虚证主症: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兼症: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脉: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主方:金匮肾气丸。24【预防调护】一、注意生活调摄二、提倡病人进行适当锻炼。三、加强日常护理。四、注意精神饮食调养。25糖尿病并发症心血管—胸痹、眩晕•大血管脑血管—中风糖尿病足病—坏疽糖尿病肾病—水肿糖尿病眼病—视朦雀目•微血管糖尿病皮肤病变—溃疡糖尿病神经病变—四肢麻木26并发症的治疗1.白内障、雀盲、耳聋:主要病机为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所致,宜滋补肝肾,益精补血,方用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加减;2.疮毒痈疽:治以清热解毒、消散痈肿,方用五味消毒饮;3.肺痨、水肿、中风、胸痹心痛:见有关章节论治。274.脱疽(糖尿病足):阴伤气耗、阴寒下注,经脉阻滞所致。•治疗宜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加用温经散寒、破血通络之品。如阳和汤,麻黄、附子、细辛、路路通、地龙、穿山甲等。•急性期也可见热毒壅盛,可用仙方活命饮,四秒勇安汤。•还可配合外用药,如三黄汤,生肌玉红膏。285.肢体麻木(末梢神经炎):气阴两虚,精血亏耗,肢体经脉失养机理:神经细胞内高糖导致Na-K-ATP酶活性下降,髓鞘蛋白糖基化导致神经细胞变性等。在基础治疗之上,要注意养血活血,疏通经络,常用四物汤,鸡血藤、络石藤、威灵仙、穿山甲、白芥子等。29[中药药理研究进展]•实验研究证实有效的单味降糖药:玉米须,芍药甙,山茱萸,葛根,人参,知母,桑叶,黄精。•临床应用有效的单味药:苦瓜、天花粉、麦冬、绞股蓝,苦瓜含片、黄连素,桑枝颗粒冲剂等。中成药临床和实验研究较多。•中药降糖的机理:促进糖的利用;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改善组织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性;30病案:陈某,女,70岁,因多饮、多尿10余年,加重伴神疲乏力7天由门诊以2型糖尿病于2012年8月15日收入院。患者有糖尿病史10余年,一直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一周来觉多饮、多尿再发,神疲乏力,面色恍白,纳呆,头晕,畏寒多衣,大便稍硬,舌质暗红,苔薄黄干,脉细弦。辅助检查:空腹血糖23mmol/l,尿糖56mmol/l。请回答:1、中医诊断、分型2、治则3、方药31答案:中医诊断:消渴分型: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兼瘀血内阻。治则:温阳滋阴,益气活血。方药:肾气丸加益气活血之品。32谢谢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