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因为职教,我们相逢;因为职教,我们相识。同是职教人,携手铸辉煌。——衷心感谢贵校的盛情邀约!专业·课程·教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论霍山职业学校程先畏2016-10-10序言一、专业及专业设置所谓专业,这里是指中职学校按照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分成的学业门类。通常也泛指专门人才所从事的特定的业务领域或某一大类职业。专业既是中职学校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进行招生、教学、毕业生就业等项工作,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种各类人才的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学习方向、学习内容,进而形成自己在某一专门领域的特长,为将来职业活动做准备的依据。(《职业教育学》)(一)专业的内涵早期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不分专业的。我国东汉时设立的与太学并立的鸿都门学(专习文学、艺术),南北朝时开设的四学馆(儒润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隋唐时期所设的律学、书学、算学、医学等,类似于后来的单科专门学院和西欧中世纪大学设置的文、法、神、医等学院,可以认为是按专业进行教学的萌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便对增设专业提出了新要求。于是近代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出现了专业分类。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中专学校是学习前苏联的结果,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设置专业。技工学校长期不按专业设置,只按工种设置,如设置车、钳、铆、电、焊等工种,近些年来也改称为专业。中职学校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办起来的,普遍都设置专业。当今不论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是按照专业进行教育的,因此,职业教育也属于专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与高等教育的专业是有区别的。高等教育的专业主要依据学科分类、社会发展和工作领域而划分,侧重于学术性,且趋向于拓宽专业面,向综合性发展;中职学校的专业主要是按照职业分工与职业岗位群对专门人才的要求而设置,强调职业性,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意基础性和就业的适应性。1、专业设置的含义专业设置,这里是指中职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所谓“设立”,是指专业的新建与开设;所谓“调整”,则是指专业的变更或取消。专业设置是中职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主要标志,是职业教育组织构成的显著特点。(二)专业的设置专业设置关系到中职学校办学能否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能否适应学生的择业需要,广泛吸引生源,保持专业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它是“决定一所学校和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的基本要素。”2、专业目录所谓专业目录,在这里是指中职学校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分类目录。专业目录规定专业的划分、专业名称及所属门类,反映培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就业方向,是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设置与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指导毕业生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信息处理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进行行政管理和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文件。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分类一般按其所属科类进行,同时兼顾国家产业和职业结构的划分。2010年国家教育部对200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进行了修订。与原《目录》相比,修订后的新《目录》在内容体系上做了重大调整,设立了“专业类”、“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技能)方向”、“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基本学制”和“继续学习专业举例”等内容。专业类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19个,专业数由原来的270个增加到321个。二、专业设置的原则与要求(一)专业设置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适应性原则4、统筹性原则5、效益性原则1、方向性原则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以党和国家及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以政治经济、教育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出发点,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人才为着眼点,以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依据,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则。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仅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内在规律,而且还要符合专业目录的要求。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分类依据,统一的布局安排,规范的专业名称,明确的培养内涵。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该是有一定条件的。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要有一定数量的合格的专业教师,要有能够基本满足专业教学的教学设施,要有比较完备的专业教学资料,当然还要有必要的专业教学经费。另外,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还应该有适度的超前意识,这样才能克服因周期性而导致的人才培养的滞后性。3、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就是要适应需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求,使所设置的专业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专业设置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改“供给驱动”模式为“需求驱动”模式。需求驱动是根本的驱动,是建立在对经济社会客观的分析与科学的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供给驱动是“以我为中心”,主观设置,缺乏科学依据,强调“我能做什么,我能培养什么人”。需求驱动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关注“要我做什么,需要我培养什么人”。专业设置如同企业生产一样,不能“我生产什么,社会就用什么”,而应该是“社会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专业设置还要兼顾受教育者个人的需要。社会需求是专业设置的前提和依据,但只有将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需要,才能构成对职业教育的切实需求。学生或家长在决定本人或子女接受某种专业或教育时,必然要考虑自己的投入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回报(如工资待遇、就业机会、社会地位等)。在人们的普遍意识中,就学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就业是人们求得生存的重要手段和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几乎都是带着强烈的功利目的选择学校和专业的。4、统筹性原则专业设置不是中职学校的个别行为,而是一种多方参与的社会行为,科学合理设置专业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统筹。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把对人才市场需求的科学研判结果发布给中职学校,指导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尤其是专业的调整,并建立严格、规范、有序的专业设置管理机制。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至少要以县统筹,有条件的地方,提倡以市统筹。对一所学校来说,设置的专业也不宜过多,学校要立足实际,根据区域内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总体规划和本校特色,集中设置3—5个优势专业,并将其打造成重点示范专业。这样,可以避免区域内中职学校专业布局混乱,特别是罔顾条件,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你有我有,千篇一律,千校一面,更谈不上凸显特色了。5、效益性原则所谓效益是指效果与利益。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力求取得最佳效果与利益,就是要使效益得到最大化。因此,专业设置要力求体现集约化与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以最少的投入培养最多、最好的人才,求得专业教育的最高效益。一要拓宽专业的服务面。专业既要为企业、行业培养人才,又要为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尽量扩大专业的服务范围,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求。二要增强专业的服务功能。专业设置不仅要发挥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作用,而且也应使其成为生产、科研、技术服务的综合实体。三要扩大专业规模。专业一旦设置,就要努力扩大招生数量,形成一定的规模,尽量提高师资、设备、设施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投入,加快人才培养。总之,一所学校并不是专业越多越好。假如一所3000人规模的学校办几十个专业,何谈规模效益?专业越多越没有特色,越没有效益。因此,在整合资源、调整学校布局时,要把专业结构与布局调整作为重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根据学校现有的基础和优势以及区域产业结构,科学规划不同学校的专业结构、专业数量,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形成合理的专业规模,并通过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来提高职业教育整体质量。就一个专业来说,其实也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小班化教学是职业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国际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无不实行小班化教学。专业规模越大,小班化后的班级越多,需要的教师数量、实训设备、工位数等教学资源就越多。目前,“大班额”是制约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在落实小班化教学与扩大专业规模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新的平衡。发展职业教育,管理职业教育,一定要有专业思维,站在专业角度思考问题,要把学校文化落到专业上。我们通常说一个专业部就相当于一所小分校,一个专业部负责人就相当于一个分校校长。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不能忽视专业特点,更不能简单地用数字描述学校办学规模。(二)专业设置的要求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即做到五个统一:1、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2、战略性与战术性的统一3、宽泛性与窄严性的统一4、长线型与短线型的统一5、行业性与地方性的统一专业设置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专业设置的稳定性是教育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经济发展在一段时间内所要求的。一个专业从设计、筹办,到办成规模、办出特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队伍的形成、质量的提高、经验的积累和社会的影响,绝非一日之功。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会趋于相对的稳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周期,因此,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也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以确保所需人才的培养。1、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专业设置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专业设置的灵活性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灵活则是绝对的、经常的。专业设置多年一贯制,是教育落后于经济、停滞不前的表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产业结构急剧变化,职业岗位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专业设置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调整,及时更新,旧中求新,稳中求活。灵活性不等于随意、草率、盲动,不能只根据零散的信息或凭着感觉,频繁地、摇摆地变换专业。保持专业的灵活性,有利于适应经济发展的急需,保持职业教育的活力;有利于更新教师的知识与技术,形成一支专业面宽、素质高、迁移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有利于学校吸引生源,保持学校的稳定与发展。专业变动要有根据,要讲条件,要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如果专业年年变化,频繁更替,既表现出对社会需求心中无数,缺乏远见,也反映了对适应市场需求理解的简单化、表面化,其结果必然导致办学无明确方向,难以形成稳定的主干专业、拳头专业。所谓战略性和战术性,是指专业设置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将“现实”与“未来”两个时空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求得两者的统一。21世纪,虽然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数字化、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等现代化特征,但我国仍将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技术结构也呈多层次存在,既有现代化技术,又有传统技术。专业设置既不能脱离现实的技术状况,要从当前社会的急需出发,重视现实设计,又要瞄准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放眼未来,进行前瞻性、超前性的谋划,用专业设置的超前性弥补教育培养人才的滞后性。2、战略性与战术性的统一所谓宽泛性,是指所设置的专业面宽,口径大,覆盖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复合性的特点。所谓窄严性,是指专业范围较窄,一般严格按行业、产品、岗位的对应关系来设置专业,具有职业岗位针对性强、技术专深、要求严格、方便快捷的特点。宽泛性与窄严性是专业设置中的一对矛盾。强调专业的宽泛性,主要是为了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强调专业的窄严性,为的是增强专业的针对性。在具体的专业设置过程中,要从二者的相关性中,去寻求矛盾的统一面。3、宽泛性与窄严性的统一社会需求既有长期需求,又有短期需求。因此,长线型专业与短线型专业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专业设置应做到以长为主,以短为辅,长短结合,长短互补。也就是在坚持办好长线专业的同时,还要灵活应对短线专业。所谓“无长不稳,无短不活”,就是指这个道理。一所特色明显的中职学校一定要有自己的示范性强、辐射作用大的“拳头专业”(骨干专业、大拇指专业),也就是这里所说的“长线专业”,同时,也一定要有若干个适应性强、覆盖范围广的“五指专业”,即“短线专业”。4、长线型与短线型的统一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是为本地区、本行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处理好行业性和地方性的关系,就成为专业设置中必须格外重视的问题。5、行业性与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