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与分析经管教研部:孟来果国民经济统计发展公报热点问题:用数字说话国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CPI统计改革统计背景★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四个更加”强调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概念:国民经济核算即国民经济统计,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综合应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等方法,对一国(或地区、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各交易主体的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核算的方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围绕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的一套理论和方法。MPSSNA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早期的国民收入统计代表人物:威廉·配第威廉·配第(WilliamPetty,1623-1687)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马克思对配第的人品是憎恶的,说他是个“十分轻浮的外科军医”,是个“轻浮的掠夺成性的、毫无气节的冒险家”;但是,对于他的经济思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他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最有天才的和最有创见的经济研究家”,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国民经济核算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提出的。范·克利夫于1941年在他发表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了“国民核算”一词,并且公布了他所编制的荷兰1938年度国民核算表。同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和斯通也发表了对英国1938年和1940年国民收入和支出核算的结果。这些都标志着国民收入统计向国民经济核算的过渡。国民经济核算的提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与发展SNA的形成1953年,以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名义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辅助表”,这标志着SNA的正式诞生,后来被称为旧SNA(TheSystemofNationalAccounts)。SNA的修订和发展联合国1968年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新SNA。新SNA吸纳了旧SNA无法包容的部分:投人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等,同时,对资产负债核算作了试验性的规定,这样,新SNA形成了一个包括五大核算系统的内容较为完善的新体系。SNA的再次修订新SNA在运行了25年后,又面临一次新的修订与完善。1993年,五个联合国组织对新SNA进行了修订,并将其公布。这次修订标志着SNA的成熟,其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更新、澄清、简化、协调。称为1993年的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被认为是20世纪社会科学最伟大的发明。截至2000年,已选出的44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直接对现代国民核算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就有5位,他们是:人物年代著作西蒙·库兹涅茨1971国民收入统计和各国经济增长瓦西里·列昂惕夫1973投入产出分析和经济结构研究詹姆斯·米德1977社会账户和国际收支核算理查德·斯通1984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社会人口统计体系)简·丁伯根1969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国民账户体系(SNA)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依据全面(综合)生产理论依据限制性生产理论两种核算体系:MPS与SNA的主要区别是生产理论不同、指标体系不同、统计反映方式不同。目前国际上基本实行SNA基础上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和MPS的区别SNA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主要总量指标MPS以国民收入为主要总量指标SNA生产概念是与货物生产和服务有关的一切活动MPS生产概念是货物生产SNA对实物运动与资金运动全面核算MPS只对实物运动进行核算SNA核算工具是复式记账法MPS核算工具是平衡表1993年的SNA充分吸收了世界各个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核算成果,是一个反映先进生产力的核算体系,是联合国和西方国家经济核算专家对人类社会经济的贡献。1993年SNA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1992:《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1995:全面推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8: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该核算体系数据2002:《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颁布第二节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对试行方案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取消了其中的MPS核算内容,清理了基本概念,修订了部门分类,调整了基本框架,补充了核算内容,修改和细化了有关表式和指标,基本上与新的国际标准衔接,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新的规范性文本。国内生产总值总表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国内生产总值表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供给表(V表)投入产出表使用表(U表)基本核算表纯部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资金流量表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国际收支平衡表资产负债表生产帐户经济总体帐户收入分配及支出帐户国民经济帐户机构部门帐户资本帐户国外帐户金融帐户期末资产负债帐户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附属表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部门分类和核算方法一、国民经济核算的部门分类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分类机构单位1、定义: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住户;另一类是得到法律或社会承认的法律实体或社会实体。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机构单位分为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常住单位: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经济领土:指由该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经济利益中心一个经济单位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之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这个单位就是在该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机构部门1、定义: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2、机构部门分类(1)非金融企业部门(2)金融机构部门(3)政府部门(4)住户部门产业单位1、定义:是指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并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产业单位和产业部门分类产业部门1、国民经济产业活动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2、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流通和服务业。二、国民经济核算的核算规则国民经济核算的核算规则主要涉及记账方式、记录时间和估价等。1.记账方式:采用复式记账方式。2.记录时间权责发生制,即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必须是在债权和债务发生、转换或者取消时记录,而不是在相应的收入与支付发生时记录。3.估价市场价格是估价的基准。生产者价格+商业流通费+运费=购买者价格三、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平衡表方法收付式平衡表并列式平衡表矩阵式平衡表账户的简化形式:使用(支出)来源(收入)账户方法使用来源1.支出2.资产变动(1)资产增加(2)资产减少3.资产存量1.收入2.负债变动(1)负债增加(2)负债减少3.负债存量帐户形式和记帐原则第四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义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经济统计的基本框架。1.通过综合分析,能够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路线的贯彻执行情况,为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总目标服务;2.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为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科学管理,搞好宏观调控提供依据;3.反映国民经济宏观效益,为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制定最优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意义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关系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础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需要促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