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2、人生观是人们对()A.自然界和社会的总的看法B.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C.社会某一问题的具体看法D.人的思维方式的看法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8、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9、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0、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2、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B.从真理中不断排除谬误的过程C.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D.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13、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14、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C.众人意见D.社会实践15、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A.最高标准B.唯一标准C.必要标准D.价值标准1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17、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必须()A.超越生产力的状况B.适合生产力的状况C.长期稳定不变D.滞后于生产力的状况18、商品的本质属性是()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19、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A.自然分工B.社会分工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转化为资本20、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马克思主义的()A.劳动价值理论B.剩余价值理论C.商品与货币理论D.劳动二重性理论2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2、货币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本身也有价值D.可以作为支付手段23、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2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C.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D.由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25、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A.厂房、设备B.原料C.燃料D.劳动力26、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数量上()A.二者相等B.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D.上述三者都有可能27、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A.实现了自我否定B.发生了根本变化C.仍无任何变化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2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9、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A.可能相互交往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C.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D.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3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31、一切唯物论坚持的观点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D.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32、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物质的运动的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3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A.存在B.精神C.实物D.物质35、假象是指()A.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C.主观想象的现象D.表露于外的现象36、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A.客观性和主观性B.普遍性和特殊性C.平衡性和不平衡性D.同一性和斗争性37、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程度和规模38、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肯定和否定的区别B.否认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C.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D.否认肯定和否定是辩证的统一39、对待古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A.全盘接受B.全盘否定C.批判为主继承为辅D.批判地继承40、感觉、知觉、表象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B.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41、“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实际经验高于书本知识B.实际经验是唯一可靠的C.实践出真知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42、在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是指()A.自然环境B.生产资料C.劳动资料D.科学技术43、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A.唯一形式B.基本形式C.辅助形式D.特殊形式4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45、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46、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B.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C.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过程D.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4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在()A.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B.决定经济基础的变更C.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D.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前进48、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49、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A.无产阶级革命B.科学技术的发展C.党的教育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50、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的生产B.自然界提供的丰富资源C.物质资料的生产D.生产力发展水平5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D.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使用价值5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5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劳动力成为商品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C.劳动产品成为商品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大量货币54、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通过()A.商品的生产来实现B.商品的交换来实现C.商品的价格来实现D.商品的使用来实现5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A.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B.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C.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D.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56、哲学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57、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58、科学证明,人脑是()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59、相对静止是指()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61、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6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D.肯定和否定辩证统一的观点6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6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6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66、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67、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A.实践具有客观性B.实践具有历史性C.实践具有主观性D.实践具有能动性68、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69、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7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