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四: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i目录第一章水环境状况………………………………………………………………………1第一条社会经济状况………………………………………………………………1第二条“十五”计划项目完成情况…………………………………………………1第三条水污染物排放现状……………………………………………………………2第四条水环境质量状况………………………………………………………………2第五条污染成因分析…………………………………………………………………2第六条水环境压力分析………………………………………………………………3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原则…………………………………………………………………4第七条指导思想………………………………………………………………………4第八条规划原则………………………………………………………………………4第九条规划时段………………………………………………………………………5第三章规划目标…………………………………………………………………………5第十条总体目标………………………………………………………………………5第十一条水质目标………………………………………………………………6第十二条污染控制目标……………………………………………………………6第四章规划任务…………………………………………………………………………6第十三条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6第十四条严格实行环保准入,全面控制工业污染………………………………7第十五条完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大力削减城镇污染…………………………8第十六条加强综合治理,严格控制非点源污染……………………………………10第十七条开展生态修复,逐步提升水环境承载力…………………………………11第十八条规划项目与投资估算……………………………………………………11第五章保障措施………………………………………………………………………12第十九条加强统一领导,落实目标责任……………………………………………12ii第二十条强化环境法治,依法追究责任……………………………………………13第二十一条多方筹集资金,落实规划项目…………………………………………13第二十二条提升监管能力,严格执法监督…………………………………………13第二十三条加强科学研究,提供决策支持…………………………………………14第二十四条鼓励公众参与,保护环境权益…………………………………………14第二十五条实施规划评估,明确奖惩措施…………………………………………15附表一规划范围表…………………………………………………………………16附表二水质状况表…………………………………………………………………17附表三水质目标表…………………………………………………………………18附表四项目投资汇总表……………………………………………………………20附表五工业污染防治项目表………………………………………………………21附表六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表…………………………………………………22附表七流域综合整治工程项目表…………………………………………………23附录重点监控企业清单…………………………………………………………25—1—第一章水环境状况第一条社会经济状况巢湖流域涉及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和六安市的7个区县,流域面积1.35万平方公里,是安徽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2005年流域内人口864万,GDP1093亿元,人均GDP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规划范围详见附表一。第二条“十五”计划项目完成情况《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中,共安排了49个项目,计划投资48.7亿元。到2005年底,已完工项目26个,占53.1%;在建项目11个,占22.4%;未动工项目12个,占24.5%。累计完成治理投资30.3亿元,占计划投资的62.2%。专栏1“十五”计划项目完成情况计划项目项目完成情况投资完成情况项目类型个数投资(亿元)个数比例(%)投资(亿元)比例(%)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1713.471741.28.3261.8湖区综合整治613.29683.34.7135.4工业治理95.65966.73.6965.3生态林业建设55.675605.5998.6生态农业建设52.345401.9583.4生态水利建设47.624505.6574.1能力建设及富营养化研究30.65333.30.3858.7合计6148.694953.130.362.2—2—第三条水污染物排放现状“十五”期间,巢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保持稳定。2005年,全流域废水排放量3.2亿吨,COD、氨氮排放量分别为6.18万吨和0.85万吨,与2000年相比,COD削减了12.7%,但未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第四条水环境质量状况2005年,巢湖湖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水质总体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总磷,西半湖污染程度明显重于东半湖。东半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水质为Ⅴ类;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水质为劣Ⅴ类。流域水质状况详见附表二。2005年,巢湖流域23个国控断面中,劣V类水质断面占39%;Ⅳ~Ⅴ类水质断面占48%;达Ⅲ类水质断面仅占13%。巢湖10条主要环湖河流中,十五里河、派河和双桥河污染严重,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指标为氨氮。南淝河为Ⅴ类,主要超标指标为氨氮。丰乐河、杭埠河、兆河、柘皋河、裕溪河水质为Ⅳ类,主要超标指标为石油类。白石天河水质为Ⅲ类。2005年,流域重点饮用水源地董铺水库和巢湖市水源地水质稳定在Ⅲ类,水质良好,“十一五”期间大房郢水库将成为合肥市重点饮用水源地。三个水源地总供水能力约为100万吨/日。第五条污染成因分析1、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十五”期间,巢湖流域尽管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化工、纺织、印染等行业排污绩效明显改善,但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排污总量依—3—然居高不下。2、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到2005年,巢湖流域共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5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53.5万吨/日,年处理污水量约1.58亿吨,城镇污水处理率不足50%。部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由于管网不配套等原因,不能有效发挥环境效益。3、水生态系统日渐退化。20世纪七十年代巢湖、裕溪控制闸相继建成后,巢湖与长江的自然水体交换量大幅减少,水体自净能力显著下降。多年来沿湖滩涂湿地不断遭到破坏,湖滨水生态植被明显退化,湖泊生态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4、环境监管能力不足。巢湖流域环境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环境执法能力薄弱,有些地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巢湖流域重点工业企业基本具备了污染治理的能力,但监管手段薄弱,企业偷排、超标排污、超总量排污的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第六条水环境压力分析1、流域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给巢湖水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根据流域内合肥市、巢湖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两市城市建设均加快向巢湖岸边发展,若不能优化区域布局、严格实施环境准入制度,到2010年,巢湖湖区的污染负荷将大幅增加,水污染防治形势严峻。2、非点源难以有效控制,加大了巢湖流域水环境改善的难度。目前流域内化肥施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及—4—农田退水、畜禽和水产养殖造成的水污染短期内难以全面有效解决,导致巢湖氮、磷等污染有加重的趋势。3、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与巢湖水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善的矛盾将日益尖锐。巢湖流域的地表水体受到污染,水质状况短期内难以达到功能要求,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水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七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实现以水环境保护优化流域经济发展,优先保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第八条规划原则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正确处理巢湖湖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兼顾流域内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大力推进综合整治、科学整治、工程整治,加强科学论证和科技攻关。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又要采取治本之策,加强污染源头治理,切实控污减排,提高环保标准;既要重视污染源治理,又要正确处理水资源利用与水生态恢复的关系;既要重视工程措施削减排污总量,又要加强环境监管巩固治污成果。从根本—5—上解决影响巢湖流域水质的各种问题。政府主导,明确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资金投入,加快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地方人民政府对辖区内水环境质量负责,是水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要落实规划实施的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评估考核制。第九条规划时段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目标年为2010年。第三章规划目标第十条总体目标2010年的阶段目标是:巢湖流域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改善,湖区水质有所改善,重点工业污染源实现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城镇污水处理水平显著提高,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划分巢湖一级保护区并完成区内的退耕还湖、还林工作,初步建立湖滨生态隔离带,流域水环境监管及水污染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远期治理目标是:用2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巢湖水污染问题,恢复巢湖流域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努力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6—第十一条水质目标到2010年:巢湖湖区主要水质指标高锰酸盐指数达到Ⅲ类,TN、TP浓度有所下降。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和东半湖巢湖市饮用水水源地等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功能要求。杭埠河、白石天河、兆河、柘皋河、裕溪河和丰乐河等环湖河流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流域水质目标详见附表三。第十二条污染控制目标到2010年,全流域COD排放量控制在5.54万吨,比2005年削减10.4%;氨氮排放量控制在0.80万吨,比2005年削减5.9%。专栏2巢湖流域2010年污染控制目标表地市COD排放量(万吨)氨氮排放量(万吨)合肥市3.030.48巢湖市2.170.24六安市0.340.04合计5.540.76第四章规划任务第十三条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1、尽快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2008年年底之前,巢湖、董—7—铺水库等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要分别确定一级、二级保护区边界,并设置明确的界限标志;逐步开展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划定工作。不得降低现有饮用水水源地功能要求。2、全面开展流域内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调查,定期发布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信息,接受公众监督。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频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水质全指标监测分析。3、严格依法执行水源地排污口取缔、垃圾清运处理、农业污染控制、水产与畜禽养殖控制等各项环境管理措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4、制定城市饮用水源污染应急预案,形成饮用水源的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源应急保障体系。制定巢湖水华应急处理预案,建立水华发生预警制度,制定应急控源、应急除藻、信息公告等综合对策预案。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重大事项会商机制,增强应急工作的透明度。第十四条严格实行环保准入,全面控制工业污染1、严格环保准入制度,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对化工、造纸等重污染行业,制定严于国家的行业排放标准和排污收费标准,重点加强氮、磷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达不到新排放标准的企业,要停产治理或关闭。从严审批新建与扩建产生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暂停审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地区的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设项目,排放含氮、磷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一律停止审批。结合水环境—8—保护,大力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形成节约、环保、高效的产业体系。2、强化工业污染防治,鼓励深度治理。2008年6月底前,工业污染源要做到全面达标排放,严格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工业企业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