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一、辛亥革命失败•二、新文化运动开路•三、胡适自由主义的局限•四、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五、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主要内容•一、辛亥革命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方面来讲:•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二、新文化运动开路二、新文化运动开路•(一)关于启蒙问题•1、何谓启蒙•启蒙即普及新知识、新思想,使人摆脱愚昧和落后状态。•启蒙的根本标志在于:以人自身为目的;以人的解放与权利的保障为出发点。•“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敢于认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kant,Immanual1724-1804):德国哲学家•冲破中世纪的教条和偶像•欧洲启蒙思潮着重打破“宗教神学的枷锁”•中国的启蒙思潮则着重冲决“宗法伦理的网罗”•反对封建主义,呼唤自由、平等、民主的精神特质欧洲的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近代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启蒙”一词,英语为Enlightenment,意为启迪。1784年德国哲学家I.康德(1724~1804)所著《什么是启蒙》指出,“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黑暗的中世纪”。当代人即用“启蒙时代”这个概念,表明那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的历史时代。•西方的启蒙运动持续了约400年,形成了两大思潮、两种文化。从近代来说,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家,他们始终以人和意识为研究对象,运用的是理性主义的逻辑方法,形成了一种文学文化。以培根、洛克为代表的哲学家,以科学和语言为研究对象,运用经验主义的逻辑方法,形成了一种科学文化。这就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的由来。一直持续到今天。•“我领悟到了我十年来始终未曾真正掌握的‘五四运动’的意义――只要专制、官僚和教条主义的思想仍然盘踞在政治领导人和民众的脑袋中,启蒙运动必将在中国继续发展下去,无论路途是多么的曲折,代价是多么的高昂。”•舒衡哲(VeraSchwarcz),著名汉学家,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生于罗马尼亚,犹太人。•2、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任务和特点•(1)任务•第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第二是实现现代化•(2)特点•“师夷长技以制夷”•矛盾的文化心理•唯科学主义的张扬:陈独秀胡适蔡元培•文化保守主义的回应:杜亚泉吴宓梁漱湏•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爱国精神•充满变革精神•中国近代文化演变的历程,既是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接纳,又是对它的排斥和抵拒;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又是对它的继承和弘扬。正是在传统和西化相斥相纳的漩涡激流中,在历史感情和价值取向的猛烈冲撞中,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过了坎坷曲折的道路。(二)、新文化运动与启蒙思潮的兴起•1、产生背景:解决民初的文化危机•“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顾炎武:《正始》•亡国:政治出现大的变动,一个朝代垮台了,这是亡国。•亡天下:指文化失掉了,人文精神失掉了,一群人像兽一样,彼此争夺,达到吃人的地步。•◎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在于为现代民主政治寻求文化价值支援,其目标在于以西方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价值观为武器,批判儒学意识形态和改造国民性,塑造共和国民的现代公民人格。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开端:两种观点•有自《新青年》始,有自蔡元培改造北京大学开始•代表人物:“三只兔子闹中华”•蔡元培(1868-1940)•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蔡元培:新文化运动的保姆•生平简介•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道德文章,夙负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毛泽东:“孓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的人格魅力:1、一生追求进步革新•1898年蔡元培的“征婚条件”:•不缠足。(2)识字。(3)男不娶妾。(4)男死后女可再嫁。(5)夫妇不合时可以离婚。•1917年把陈独秀引人北大任文科学长。“当代学者人格之美,莫如陈独秀,”•倡导教育救国: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蔡元培的婚姻•第一任夫人:王昭•第二任夫人:黄仲玉•第三任夫人:周峻2、博大的胸襟,容纳百川,不拒细流•“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学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新派的陈独秀、胡适之•旧派的辜鸿铭、刘师培、黄侃、梁漱溟狂儒辜鸿铭•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北京故宫太和殿“•山东曲阜孔庙中的大成殿“•泰山岱庙里的天贶殿辜鸿铭轶事•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先后求学于爱丁堡大学,莱比锡大学。•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陈独秀:五四运动总司令•字仲甫,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自幼丧父,随祖父修习四书五经,“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考取秀才,1901年自费进入东京专门学校,即早稻田大学的前身,不久又进成城学校,即日本士官学校预备科。•倡导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北大他月薪300块大洋。专职任党的领导后,就靠组织上每月三四十元的津贴和出版的《独秀文存》的版费维持生活,有时只有一件汗衫,一天喝两顿稀粥。•创建中国共产党: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大革命失败后,1929年在党内另建取消派组织,被开除党籍。•入狱五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提出反日反国民党的主张,1932年10月被捕到1937年8月获释。•出狱后支持抗战:“蒋介石杀了我那么多同志,还杀了我两个儿子,我与他不共戴天。现在全国抗战,我不反对他就是了!”•凄苦晚年:1938年后,陈独秀蛰居四川江津,在贫病交迫中钻研文字,1942年病逝于江津。“新青年”陈独秀:•1903年剪留日学生学监姚煜的辫子。•中国的三害是“官僚、军人、政客”。•1919年6月11日晚的新世界屋顶花园,41岁的陈独秀独立高楼风满袖,向下层露台上看电影的群众散发传单。“若夫博学而不能致用,漠视实际上生活上之冷血动物,乃中国旧式之书生,非二十世纪新青年也。”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主题是人的解放•为什么优良的民主政治体制在欧美行的通,而在中国却屡遭失败?•“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吾人最后之觉悟》•“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对青年的六条希望和要求:•“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成其自由自主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言从隶属他人之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宣传民主和科学•2)批判孔学,反思传统文化•3)文学革命•4)改造国民性1)宣传民主和科学•“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民主”与科学的新内涵:“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在陈独秀看来,民主,既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制度,也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他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民主”已不再仅仅是一种政体,而且还是一种与国民的“自觉与自动”相关的文化,是一种合乎理性的生存方式或生活态度。•突出强调“个人自由权利与幸福”的实现,既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大特点,也是此时的“民主”与前人所追求的“民主”内涵不同之所在。2)批判孔学,反思传统文化•“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已!”•陈独秀批判传统文化:“老尚雌退,儒崇礼让,佛说空无。义侠伟人,称以大盗;贞直之士,谓为粗横。充塞我民精神界者,无一强梁敢进之思。惟抵抗之力,从根断矣。”(《抵抗力》)老尚雌退:老子和庄子•道为本:“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无声无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不息),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的基本规律是对立转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反者道之动”福祸相依、物极必返、物壮则老。•庄子的相对主义和物我合一:草肉之鲜、马鼠之能、毛嫱之美、钩国贼道•钩国贼道:•贼国里有没有道啊?•贼答有:知道谁家里有钱,可以偷,这是智;偷东西的时候跑在前面,是勇;偷完东西你断后,这是义呀;分钱的时候你分的比较均匀,这是仁呀•得道的秘诀——守弱•“弱者道之用”•守弱是为了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功坚强者莫之能胜(没有胜过它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要居功:“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为不居,是以不去。”•“将欲歙(缩小)之,必固张(扩大)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消极影响:•1、以道为本,强调矛盾的对立转化,进而为虚无和不可知论。•2、清静守弱、能而示之不能的人生观。•3、强调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政治。儒崇礼让•内圣:仁,为内在修养境界;•外王:礼,为外在行为准则。•内圣就要修身。子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分亲疏),尊贤之等(依等级),礼所生焉”•外王讲治国平天下。天下有等级秩序,以礼维系。克己复礼。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想的社会就是个有等级的社会,这等级就是礼所维系的秩序。在这点上,孔子针对礼崩乐坏局面,提出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就是名教、名分的来源。每个人认识自己的分: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唱妇随,成为一个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礼、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和谐社会。•消极面:•1、儒家提倡个人行为要遵从礼节和秩序,从而缺乏一种改变现实的动力。•2、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君臣、父子、夫妇等名份观念就意味着一方对另一方的统治与服从关系。•吴虞认为孔子的忠、孝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因此,要使中国维新富强,必须废除儒家的教义。•鲁迅《狂人日记》:“我翻开历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