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比较系列讲座第一讲 导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张军锋中西方文化比较第一讲导论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文化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并使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有一种思想和理论,生存的方式和方法。文化和个人大部分文化行为也像本能一样,是潜意识的,不必通过思考而才学到.将它的刺激就能引起特定的反应。对于个人而言,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中国和西方文化意义上的中国文化意义上的西方李约瑟难题李约瑟(Dr.JosephNeedham,1900-1995),英国人,生物化学和科学史学家。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史学家。1994年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李约瑟一生著作等身,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1964年李约瑟在《东西方的科学和社会》一文中问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比较:人类意识从感性向理性的第一个跨越认识事物本质的必由之路认识自己的必由之路比较学文化基因文化基因是一种社会基因。语言文字是文化基因最基本的载体。语言的民族性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基因之间的差别。广义地说,语言文字,一切新闻媒介、城市,甚至地球周围的整个空间都是传播文化基因和信息的载体。文化遗传的方式是文化全息重演。文化遗传、全息重演是通过广义教育实现的。什么是比较文化学?比较文化学是对于不同类型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学科。不同类型的文化指的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所具有的不同文化传统、文化特性、文化发展史与文化形态等。比较文化学的特性是通过不同文化的同一性和各自的差异性的辩证认识,达到发现和掌握文化发展规律的目的。比较文化学是以比较意识、比较思维方式和比较方法为特征的研究学科,而不是简单的形式比较或比附,这就是比较文化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统一。文化类型的划分按国家民族按地域按历史按具体对象按宗教按行为方式比较文化的产生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的。19世纪以来,“比较主义”学科的兴起是现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统一发展和联系的需要所激发的。世界是一个整体的观念要求有各国文化间的比较研究。全球化语境和多元文化时代的主体意识应当以承认他人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他人与自我都是文化主体,这是真正的人类意识,而且自我与他人都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承认他人的主体意识就意味着承认多元主体。主体不是一个,每一个民族都具有我们这个时代的独立主体意识,文化无优劣之分,文化主体之间是平等的。比较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从三个不同层次来确定:民族文化、国家文化与世界文化三个大的范畴的划分。世界文化史的研究,从性质来看,这是从范畴论向历史现象学的进化。不同文化形态的研究。从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与古波斯的战争之后,东西方界限划分出现。人类精神创造出现不同形态,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性与同一性认证问题成为人类精神的俄狄浦斯之谜。这个问题从希罗多德《历史》中提出,直到20世纪赛义德《东方学》中仍反复诘问:东方与西方文明的精神创造差异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究竟有什么价值?这个问题同样在中国存在,中国自先秦时代就存在的华夏与四夷、佛教传入后的东土与西土、明代以后到我们今天的中国与西方的文明差异。作为重要问题一直缠绕着人类思想家,挥之不去。一个幽灵在人类思想界上空回荡:东方还是西方?未来社会中人类精神形态将是什么?我出国的时候,不知你的去向。但是我们对于西方的景仰,好像是我们先天的遗传。--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对科学理性的反思对科学理性的反思普遍商业化人沦为科学技术的奴隶对科学理性的反思普遍商业化普遍商业化新儒学Part3对科学理性的反思普遍商业化集团人主宰导致了精神平面化对科学理性的反思普遍商业化人生意义的失落对科学理性的反思无度的戡天役物、生态危机后现代主义要摒弃对于终极关怀的形上追求,无论是传统意义的宗教,还是哲学形上学以及现代科学这些曾经与终极关怀存在过某种关联或曰以终极关怀为最终依托的“宏大叙述”,均被视为应予放逐、打碎。人只能做思想上的流浪汉,永远流浪而“四海为家”,却又不可能有任何固定的家园或曰安身立命之所在。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思放逐一切谢谢大家!再见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