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__古代的经济政策上课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难点: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课标内容了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中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制度?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一、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一、土地制度的演变㈠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一、土地制度的演变㈠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一、土地制度的演变㈡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一、土地制度的演变㈡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小雅·北山》一、土地制度的演变㈡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井田制奴隶庶民集体耕种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分封臣下(层层分封)劳动产品归奴隶主所有一、土地制度的演变㈢封建社会土地制度1.形成原因:2.形成过程:3.主要形式与特点:思考一、土地制度的演变㈢封建社会土地制度1.形成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大量私田,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贡赋;根本原因一、土地制度的演变㈢封建社会土地制度1.形成原因:2.形成过程:一、土地制度的演变㈢封建社会土地制度1.形成原因:2.形成过程:形成鲁国初税亩(前594年)加速私有化春秋时期垦荒私有、化公为私战国各国政策、秦商鞅变法正式承认土地私有一、土地制度的演变㈢封建社会土地制度1.形成原因:2.形成过程:3.主要形式与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纳税地主土地所有制出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地主交租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自耕向国家纳税(一部分土地)(大部分土地)(少量土地)土地兼并含义:方式:原因:影响:思考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原因:土地私有,准许买卖影响:→激化矛盾→危害统治土地兼并贫富分化抑制兼并政策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原因:土地私有,准许买卖影响:→激化矛盾→危害统治土地兼并贫富分化抑制兼并政策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原因:土地私有,准许买卖影响: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激化矛盾→危害统治均田制均田制始于北魏,隋唐时进一步发展,唐中后期衰落。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均田制均田制始于北魏,隋唐时进一步发展,唐中后期衰落。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性质: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土地兼并贫富分化抑制兼并政策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原因:土地私有,准许买卖影响:按亩纳税(明清)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激化矛盾→危害统治明朝政府为整顿田赋,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登记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和田主姓名,并绘制图册,因所绘田亩图形很像鱼鳞,所以称为“鱼鳞图册”,它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中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制度?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中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制度?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二、“重农抑商”概念:目的:二、“重农抑商”概念:主张发展农耕、限制和打击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时期商鞅首倡。目的:二、“重农抑商”概念:主张发展农耕、限制和打击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时期商鞅首倡。目的:直接目的:保护小农经济间接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农业是自然经济的主要和决定性生产部门农业是国家富强基础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有利于稳定人员,保障兵源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业是自然经济的主要和决定性生产部门农业是国家富强基础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有利于稳定人员,保障兵源二、“重农抑商”表现:评价:二、“重农抑商”表现:⑴商鞅的“重本抑末”治国思想。评价:僇力本业(农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史记•商君列传》“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君书•垦令第二》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僮。——《史记•平准书》二、“重农抑商”表现:⑴商鞅的“重本抑末”治国思想。⑵西汉严格控制民营商业,加征重税。评价:材料一:1381年明政府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1506年又“禁商贩、仆役、倡役、下贱不许服用貂裘。”1521年还规定:“商贾、技艺之家器皿不许银。”——《明史》卷67《舆服志》材料二:清代关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杂税,如康熙年间江西南昌、饶州、吉安、抚州四府,原先的“岁额无多”,但“有司假以侵渔,吏胥又从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康熙《江西志》卷172材料三:“……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摘自《大清会典事例》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一:1381年明政府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1506年又“禁商贩、仆役、倡役、下贱不许服用貂裘。”1521年还规定:“商贾、技艺之家器皿不许银。”——《明史》卷67《舆服志》材料二:清代关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杂税,如康熙年间江西南昌、饶州、吉安、抚州四府,原先的“岁额无多”,但“有司假以侵渔,吏胥又从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康熙《江西志》卷172材料三:“……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摘自《大清会典事例》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材料一:1381年明政府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1506年又“禁商贩、仆役、倡役、下贱不许服用貂裘。”1521年还规定:“商贾、技艺之家器皿不许银。”——《明史》卷67《舆服志》材料二:清代关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杂税,如康熙年间江西南昌、饶州、吉安、抚州四府,原先的“岁额无多”,但“有司假以侵渔,吏胥又从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康熙《江西志》卷172材料三:“……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摘自《大清会典事例》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提高所交税额材料一:1381年明政府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1506年又“禁商贩、仆役、倡役、下贱不许服用貂裘。”1521年还规定:“商贾、技艺之家器皿不许银。”——《明史》卷67《舆服志》材料二:清代关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杂税,如康熙年间江西南昌、饶州、吉安、抚州四府,原先的“岁额无多”,但“有司假以侵渔,吏胥又从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康熙《江西志》卷172材料三:“……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摘自《大清会典事例》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提高所交税额二、“重农抑商”表现:⑴商鞅的“重本抑末”治国思想。⑵西汉严格控制民营商业,加征重税。⑶明清继续实行专卖制度,歧视和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用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发展。评价:二、“重农抑商”表现:⑴商鞅的“重本抑末”治国思想。⑵西汉严格控制民营商业,加征重税。⑶明清继续实行专卖制度,歧视和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用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发展。评价:积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强化自然经济,加剧了土地兼并。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评价: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㈠明朝的“海禁”1.原因:2.含义: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㈠明朝的“海禁”1.原因: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危及明朝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2.含义: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㈡清朝的闭关锁国原因:直接:根本:客观:表现:清初:乾隆: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㈡清朝的闭关锁国原因:直接: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根本:保护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表现:清初:正常的海外贸易陷于停顿乾隆:开广州通商,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一、含义:1.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2.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海禁与闭关政策严格限制绝对禁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清朝时唯一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广州十三行清朝时期的广州商馆区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㈡清朝的闭关锁国后果: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㈡清朝的闭关锁国后果:⑴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⑵阻止了中国和外界的交流,使中国不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禁止中国人民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对外交往。(2)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3)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的殖民入侵,维护了国家主权消极: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材料:(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今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个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大清会典事例》雍正帝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他的根据是什么?雍正帝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他的根据是什么?重农抑商。雍正帝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他的根据是什么?重农抑商。他

1 / 6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