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18套试卷诗词题归类探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常考七类诗词遍揽备战来年2010年高考18套试卷诗词题归类探微制作人何志新今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考了18首古诗词。综合观察这18首古诗词,分别属于七个大类:托物言志、写景抒情、酬赠送别、思亲怀远、羁旅行役、征战戍边、求仙探访。下面我们对之分别进行一番探究、训练,以备战来年。一、托物言志类咏物抒怀或托物言志的古诗词,是考察得最多最频繁的一类古诗词。如今年竟有多达7套试卷(全国卷Ⅰ、上海卷、山东卷、重庆卷、辽宁卷、浙江卷、四川卷)都是考察这类古诗词。下面我们以全国卷Ⅰ的真题为例,来说说这类古诗词的备考情况。【真题剖析】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风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释】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解析】此诗写得非常形象,你看,那只素蝶,它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藏在绿野之中的黄雀,它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全诗采用细节描写,写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并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很明显,这是托物言志的一种写法,作者借素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隐喻着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的深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风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备考策略】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象征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抓住这些方面去解读就能较快的入题。二、写景抒情类山水田园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也时常常用来测试的一类古诗词今年全国卷Ⅱ、北京卷就测试了这类古诗词。下面我们就以全国卷Ⅱ的真题为例,来说说此类古诗词的备考情况。【真题剖析】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无奈客思家③。【注释】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解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本诗最鲜明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答:①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表现了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备考策略】山水田园或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先写景,后抒情,就一般而言,景物描写中虽然融注了作者的情感,但要品出景中之情,必须对全诗传达的情意有一定的把握,才能因景悟情,探明奥妙。读此类诗直奔抒情句可以快刀斩乱麻,可以较便捷地关照诗人的内心世界。虽然说抒情的形式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之分,但较之写景句,抒情句是诗歌情感之所在,所以,抓住了抒情句,就能够快速地入解。三、酬赠送别类今年有3套试卷(江苏卷、天津卷、江西卷)测试了酬赠送别类的古诗词,下面我们以江苏卷的真题为例,来说说此类古诗词的备考情况。【真题剖析】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解析】我们分三点说。(1)“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3)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答: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答: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⑶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备考策略】酬赠送别古诗词往往有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抓住这些方面去解读就能较快地入题。四、思亲怀远类•今年有2套试卷(广东卷、湖北卷)测试了思亲怀远类的古诗词。下面我们以广东卷的的真题为例,来说说此类古诗词的备考情况。【真题剖析】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①。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②。【注释】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⑴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答: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了对江东的留恋之情。⑵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答: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解析】这是一首思亲怀远的词。要解答两个提问,必须初步地读懂原词。第一问是鉴赏字词,第二问是解说词的上下片大意。解题的时候,要善于联系注释和提问本身来思考,调动以往的知识积累,全面综合地考虑,切忌片面和慌忙。【备考策略】思亲怀远类的古诗词,在写法上,往往会写景物,诗人们往往会触景生情,感慨万端。有时,现在中无法出现的场景,作者往往就会到梦境中去寻找,这样的话,写梦写虚,这就往往是这类古诗词的特点。抓住这些方面去解读就能较快地入题。五、羁旅行役类羁旅行役诗词往往是写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的,是写其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的,往往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对亲人的思念等等。下面我们以今年湖南卷的真题为例,来说说此类古诗词的备考情况。【真题剖析】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释】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⑴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⑵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答: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解析】第一问:南宋陆游,大家非常熟悉,考核点在于“炼字”。“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第二问: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内心小环境,搞清了两个环境,再套上相应的答题模板,就能很快搞定。【备考策略】羁旅行役类诗词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等。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这类诗词,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词,有时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六、征战戍边类今年有2套试卷(新课标卷、安徽卷)测试了征战戍边类的古诗词。下面我们以安徽卷的真题为例,来说说此类古诗词的备考情况。【真题剖析】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岁暮①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释】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⑴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⑵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答: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解析】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备考策略】征战戍边的古诗词,往往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这类诗词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这是读懂此类古诗词的大方向。七、求仙探访类古代有很多求仙探访的诗词,命题者也常常命制此类古诗词来测试应试者。下面我们以福建卷的真题为例,来说说此类古诗词的备考情况。【真题剖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访隐者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①。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②。【注释】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⑴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1

1 / 6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