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用和利息•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一、信用的产生:•1、什么是信用?•信用又称信贷,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体现着一定的生产关系。•2、信用的产生:信用是从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它的产生同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密切相联。第一、信用最初产生于商品流通过程中。•第二、信用产生的社会根源是商品和货币的不均衡分布。•第三、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所有制和经济利益。•二、信用的发展:•1、前资本主义信用——高利贷信用:•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1)高利贷信用中的债权人与债务人:•债权人有:商人、各类宗教机构、封建主和地主。•债务人有:小生产者、贵族。•(2)高利贷信用的特点:•利率高、剥削残酷;对生产具有寄生性和破坏性,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衰退。•2、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来源:生产经营中的闲置资本;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货币储蓄等。•借贷资本的特点:•(1)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2)借贷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资本。•(3)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4)借贷资本有特殊的转让形式。•3、社会主义信用:商品货币经济是社会主义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三、信用的本质——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第二节信用形式•信用形式是指借贷活动的表现方式,它是信用活动的外在表现。•一、商业信用:•(一)商业信用的概念:•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销售商品时,以赊销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二)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以商业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用以保证自己债权的一种书面凭证。1、商业票据的种类:•商业票据按出票人的不同分为期票和汇票。•2、商业票据的特点:•抽象性;流动性;不可争辩性。•3、商业票据的贴现:是指票据所有者在票据到期以前,为获取现款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计算公式为:•客户所得现金=票据面额(1—年贴现利率x未到期天数/360天)(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规模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规模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度,最大作用是产业资本的充分利用。•2、方向上的局限性。只能由上游产品企业向下游产品企业提供信用。•(四)我国的商业信用:•1、建国初期,有效利用商业信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家禁止商业信用的存在。•3、当前,我国应有效利用和管理商业信用第一、建立商业票据市场。•第二、确立市场参与主体,加强企业资信评级,按级划定企业使用票据的种类,按级限定票据的流通范围。•第三、确定市场参与形式与运行机制。二、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提供的信用。•1、银行信用的特点是:•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具有较强的计划性•2、银行信用是我国信用制度的基础。三、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广义的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狭义的国家信用只指国内信用。•(一)国家信用的形式——国库券与公债券•(二)国家信用的作用•1、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2、调节经济运行过程。•3、提高经济效益,培植后续财源。(三)我国的国家信用•1、我国利用国家信用的历史•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1958年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2、改革开放后的国家信用•第一阶段:1981——1988年,国债期限为五年。•特征:摊派购买;国债期限结构单一;国债市场开放后,黑市交易猖獗,国库券的形象受到影响。第二阶段:1989——1993年,国债期限为三年。•特征:国债的市场化建设处于探索阶段;二级市场发展缓慢;国债市场监管与清算制度不完善。•第三阶段:1994年以后的国家信用。•1994年,国库券的期限结构实现多样化。•1995年,国库券规范为三种:凭证式、无记名式和记账式。•1996年是国债改革之年。(四)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1、国家信用有时可以动员银行信用难以动员的资金。•2、国债筹集的资金比较稳定,而银行存款的稳定性则较差。•3、两者的利息负担不同。国债利息由纳税人承担,而银行贷款的利息则由借款人承担。四、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一)消费信用的形式•信用卡——短期消费信用•分期付款——中期消费信用•消费信贷——长期消费信用•(二)我国的消费信用1、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1)银行卡的种类•银行卡按是否具备透支功能分为:信用卡和借记卡。•信用卡按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又可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的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帐户金额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借记卡不具备透支功能。借记卡主要有转帐卡(含储蓄卡)、专用卡和储值卡三种。•(2)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过程2、分期付款•1993年11月,上海银信服务公司成立,它是我国首家办理个人消费品分期付款业务的消费信用服务公司。•近年来,分期付款主要用于购买汽车。•3、消费信贷•(1)个人住房贷款:是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贷款对象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的自然人•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住房公积金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规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借款家庭成员退休年龄内所交纳的住房公积金数额的两倍。•现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为:五年以内4.77%,五年以上5.04%。•(2)耐用消费品贷款:银行提供的支付借款人用于购买家用电器、汽车、家具用具等的贷款。•期限一般为3——5年。•(三)消费信用的作用1、消费信用对生产有促进作用。•2、消费信用可以调节消费,调节公众在购买消费品时在时间上和支付能力上的不一致。•(四)我国消费信用发展的制约因素•1、经济收入低,且增幅缓慢。•2、公众对未来预期不乐观。•3、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起来。•4、消费者消费观念陈旧。•5、消费信用的发展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五、民间个人信用•民间个人信用是指城乡居民个人之间独立进行的信用活动。•(一)我国民间信用的形式•1、私人之间直接的货币借贷•2、私人之间通过中介人进行的货币借贷•3、有一定组织程序的借贷活动。如货币合会、民间标会、摇会等。•4、以实物作抵押取得贷款的“典当”(二)民间信用的特点•1、民间信用的主客体是独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组织及一般家庭个人消费者。•2、民间信用的时间一般较短,活动空间有限。•3、民间信用的利率具有较大的弹性。•4、民间信用具有较大的自发性和风险性。第三节利息和利息率•一、利息的含义与本质•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债权人)由于贷出货币而从借款者(债务人)手中获得的报酬。•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见课本84页)•利息的本质由利息的来源决定,而利息的来源又是由信用关系的性质决定的。二、利率及其种类•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存入或贷出本金的比率,用来表示利息水平的高低。•(一)利率的表示方法与利息的计算•1、利率的表示:•按照计算利息的时间把利率表示为三种: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年利率用本金的百分之几来表示,月利率用千分之几来表示,日利率用万分之几来表示。年利率=月利率x12•日利率=月利率/30•2、利息的计算:详见课本93页——97页。•(二)利率的种类•1、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2、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指在借贷契约或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计算公式见课本88页——89页)•3、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4、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官定利率•5、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6、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三、利率的决定理论(课本97页——101页)利率理论的两大流派:实际利息理论和货币利息理论。•实际利息理论是长期利息理论,认为利息是实际节制的报酬和实际资本的收益。代表人物是费雪。•货币利息理论是短期利息理论,认为利息是借钱和出售证券的成本,是贷款和购买证券的收益。货币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代表人物是洛克、凯恩斯。•(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从利息的本质及其来源展开分析。借贷资本完整的运动公式为:•G——G——W……P……W’——G’——G’,可分为三个阶段:•1、资本使用权的让渡,即G——G•2、资本的生产和流通过程,是资本的增值过程,即G——W——P——W’——G’•3、货币本金和利息的回流,即G’——G’•马克思认为,利息在本质上同利润一样,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率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二)西方利率理论•1、古典利率理论: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中。•基本观点是:利率由投资需求和储蓄意愿的均衡所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对资金的供应,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利率是资金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该理论的特点:•(1)古典利率理论是实际利率理论,认为利率与货币因素无关。(2)认为利率的功能仅仅是促使储蓄与投资达到均衡,而不影响其它变量。•(3)采用的是流量分析法,是对某一段时间内的储蓄量与投资量的变动进行分析。•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基本观点是: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则利率下降。•该理论的特点:(1)是完全的货币决定理论,认为利率纯粹是货币现象,与实际因素无关。•(2)货币可以影响实际经济活动水平,但只是在它首先影响利率这一限度之内。•(3)若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平坦部分相交,则利率不受任何影响。•(4)是一种存量理论,认为利率是由某一时点的货币供求量所决定的。•3、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新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基本观点是:利率决定于可贷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该理论的特点:•(1)是长期的实际利率理论,强调实际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决定作用。•(2)它注重对某一时期货币供求流量的分析。•(3)兼顾货币因素和实际因素,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4)忽视了收入与利率的相互作用。•四、利率的作用:1、利率与消费和储蓄•货币利率较高时,生息资本的收益提高,居民会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而高利率也会使企业缩减生产规模,导致公众收入下降,消费减少。•2、利率与投资•利率越高,投资成本越大,投资规模会缩小;低利率则会减少投资成本,使投资量增加。3、利率与通货膨胀•高利率可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降低利率可防止过度紧缩。•4、利率与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根据利率的变动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使得中央银行利用利率杠杆调控宏观经济成为可能和有效。5、利率与对外经济活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利率水平较高时,出口产品价格会提高,出口竞争力下降,形成国际收支逆差;反之,降低利率,可以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对资本输出入的影响:高利率会吸引外国资本大量流入;低利率则会导致资本外逃。复习思考题:•1、说明信用的含义与产生发展过程。•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有哪些?如何规范发展我国的商业信用。•3、结合我国实际,谈谈消费信用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对我国经济中存在的民间信用形式,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5、比较银行信用与国家信用的特点,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6、你认为,对于利率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有哪些因素?•7、利率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8、分析比较西方利率理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