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中国从秦朝建立经西汉,至东汉灭亡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在战国绘画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社会的日益巩固和上升,社会经济趋于繁荣和发展,而展现出新的面貌,更加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它将战国时期地域不同的绘画风格融合起来,形成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时代风格。由于社会风俗习惯的改变,战国时期在绘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青铜器、漆器上的装饰性绘画,让位于纯绘画的宫殿壁画、地上建筑壁画、墓室壁画及与此相关的画像石、画像砖等。作为用于丧葬的丝织帛画继续流行,漆器上的绘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对外交流中,不断吸收域外艺术的新因素。因此,秦汉绘画在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及技法方面,均较战国绘画有了巨大的提高和拓展,呈现出一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繁荣景象,为以后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工艺装饰画等门类。此外还有兼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画像石和画像砖。秦汉绘画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汉代的墓室壁画、帛画和画像石、画像砖方面汉代的绘画艺术,则呈繁荣状态,其表现题材保罗万象,其目的在于戒恶扬善,天人感应,宣扬儒家及封建制度的伦理纲常。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一、壁画秦汉壁画,从文献记载看是很丰富的。可惜项羽的一把火,大多已化为灰烬。汉代壁画实物资料丰富。汉统治者把美术作为表彰功臣、激励后生的宣传工具。史书记载,汉代不止一次地进行图绘功臣的活动。如西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匈奴单于始入朝,为表彰在边关出生入死的“股肱之美”,令画工在麒麟阁画功臣十一人。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感念助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功臣,下令在洛阳云台画功臣二十八人。画面上并行奔驰的4匹马均呈枣红色,马首配有白色面具,马身则由3轭与车伞顶端相连。奔马前后腿分开,造型生动,动感很强,由于年代久远,秦代绘画实物至今十分罕见,这幅壁画车马图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也真是难能可贵的了。壁画车马图秦代陕西咸阳秦3号宫殿遗址中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二、墓室壁画秦代的墓室壁画至今尚未发现,东汉墓室壁画,遗迹颇多,河南洛阳西汉《卜千秋夫妇墓壁画》壁画先绘制在20块特制的空心砖上,然后砌筑在墓室的脊顶,画面朝下。绘有男墓主持弓乘龙(奔蛇)女墓主手捧鸟乘三头风,在仙女仙翁的迎请引导下升天的场面。画中绘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身披羽衣的仙翁(方士),拱手下跪作迎接状的仙女,以及绘有蟾蜍与桂树的月亮,有金乌的太阳,还有双龙、白虎、朱雀、栗羊、仙兔、河南洛阳西汉卜千秋夫妇墓壁画奔犬、黄蛇等。在画面的两端折向立面的东、西墙山花处,绘有人面鸟身展翅的形象,还有猪头熊身的形象。整个画面彩云缓绕,一派天国仙境奇幻景象。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二、墓室壁画卜千秋夫妇墓壁画遗迹,保存完好,色彩鲜艳,洋洋大观。虽未必尽出于名家手笔,但从那动感十足的线条,气势古拙的笔意,简约适度的造型,浓淡相宜的墨色中,同样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及充满原始活力、粗豪而浪漫的汉代艺术之魂。河南洛阳西汉卜千秋夫妇墓壁画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二、墓室壁画河南洛阳西汉卜千秋夫妇墓壁画从技法上看,洛阳汉墓壁画继承和发展了战国至西汉帛画中墨线勾勒轮廓,再平涂施色的手法,前期绘画技法单一,到东汉晚期则出现了大笔涂刷的写意法,施色而不勾轮廓的没骨法和单色勾线的白描法,线条勾勒同汉隶一样流利自如,仪态万千,简拙质朴,奔放活泼。在掌握对比调和的色调,清淡浓重的效果,以及渲染平涂的技法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多的成就。这些成就,为中国绘画艺术,特别是汉民族绘画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二、墓室壁画河南洛阳西汉卜千秋夫妇墓壁画对线描的出色运用,是该墓壁画的一大特色。作者通过运笔的疾徐、顿挫、虚实、转折等变化,巧妙地使线条疏密、长短、方圆等不同韵律恰当搭配,造成流动感。该墓壁画使用的颜色只有朱砂、淡赭、浅紫和石绿四种,以朱砂为基调,热烈而奔放。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二、墓室壁画壁画分布在主室的墓门内额、隔墙及中柱、后壁、墓顶中脊上,一部分为完全绘画形式,一部分画在经过镂雕或带有高塑的砖面上。壁画位置之外的主室壁面及墓顶斜披所用的砖均以模印几何花纹装饰,单色的印纹砖与彩色壁画构成了互映的整体效果。墓中有两幅完整的画面。隔墙横楣上的一幅宽0.22米,长2.06米,画有13个人物,右边可能是表现“忠勇”的“二桃杀三士”故事,左边内容不甚明确。周公辅成王图”,或说“孔子师项囊图”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位开国武将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居功自傲,成为齐景公的心腹之患。晏婴设计除之。盘中放二桃,让三人论功请桃。田与公孙自恃功高,先后取桃,古冶子大怒,摆出自己救驾之功逼迫二人返桃。田与公孙自愧不如,返桃,拔剑自刎。古冶子见二人自杀,追悔不已,亦返桃,自刎。画面描写田开疆返桃,公孙接左手擎领准备自刎。右面是古冶子双手把剑,似正逼二人返桃。三人皆胡髯倒竖,臂生长毛。画工已注意到通过描写不同姿态、不同角度来区别三人。二桃杀三士洛阳老城西北烧沟第61号汉墓壁画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二、墓室壁画后壁的一幅呈梯形,共画9人,围绕中间一兽首人身持杯饮酒的形象,右边是一人站立、二人对饮与庖厨场面,左边是二人拱手站立,一人持剑跨步,从宴饮、怒目挥剑和背后的山峦景象分析,可能描绘的是“鸿门宴”史实,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傩仪图”洛阳老城西北烧沟第61号汉墓壁画之《鸿门宴图》局部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二、墓室壁画河南烧沟61号西汉墓墓中采用壁画、浮雕、透雕加彩绘相结合等多种手法,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女魃裸体躺树下,头发缠树枝上,身上站立一只长有羽翼的猛虎,虎右爪抓住女魃头顶,口吃女魃右肩。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二、墓室壁画在东汉墓室壁画中,保存最完整、反映现实生活最丰富的,当属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此墓位于和林格尔县东南40公里处,规模宏大,用青灰砖建造,是具有墓门、前室、中室、耳室的多室墓。全墓共有彩画50多组,所绘人物、车马、鸟兽、城垣等,造型生动。所用有土红、朱砂、赭石、石黄等矿物质颜料,已熟练掌握渲染、赋色的技巧。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二、墓室壁画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壁画构图以鸟瞰式视角作大场面描写,在情节性的画面里,物象向壁面的上方发展,形成远近层次,暗示出空间效果,使个体形象的平面感消失在运动的趋势中。《出行图》中,密集的车骑主从有序,聚散多变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二、墓室壁画和林格尔汉墓《乐舞百戏图》,绘于中室北壁右下角,面积为80×110厘米。画面右侧为九人乐队。左上角为六位观赏者,一人居中,五人围坐。画中偏左是一面巨大的建鼓,鼓中间穿立柱,两鼓手正用力敲击。随着乐队的伴奏,艺人在表演杂技,有跳丸、飞剑、舞轮等,热闹非常。人物刻画虽不精致,比例亦不甚得当,但这些质朴的形象显露出画家真挚的情感。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二、墓室壁画壁画多以墨线勾勒,再采用青、黄、赭、朱、白等矿物质颜料平涂施色,有时还出现了近似写意的画法,色彩经久未变,发现时一般都很鲜艳。构图比较严谨,形象颇为生动,还注意到了比例和透视关系。其艺术水平大体与中原同期壁画相同。辽阳的汉墓壁画,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汉代墓室壁画。辽阳墓室壁画在东北和中国美术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它通过反映当时地方政权显贵的生活展现了当时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面貌。与同期的中原壁画相比,它没有农耕、桑织、牧猎等生产场面,没有宣传儒家伦理道德的经史故事,更没有佛教题材,这都说明当时东北地区既受中原文化影响,又落后于中原。它的内容和形式则对高句丽墓室壁画有很大影响。辽阳北园东汉墓室壁画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二、墓室壁画河北望都东汉墓室壁画望都汉墓壁画,着重描绘墓主生前属吏的形象,期望将生前群僚簇拥、一呼百应的官宦生活带到冥界。画中人物作半侧面,高近80厘米,线条简练流畅,有细笔也有阔笔,描绘出人物的生动形象,不同身份的人物各有不同的神情意态,上方还多有榜题标明各自的职衔,对汉代职官制度研究很有意义。壁画人物的下方描绘祥瑞禽兽,用笔疏放。此外,墓室、甬道的顶部还绘有云气灵兽图案,这是东汉时期很流行的题材。画中的灵禽异兽,或奔走跳跃,或展翅飞翔,跃动飞扬,富有韵律和气势之美。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二、墓室壁画在墓室的券顶和壁面上分层描绘,共200余平方米。有庖厨、宴饮、庭院等家居生活场景,数量甚丰的劳作家仆及禽兽、家用品、炊饮具等,意在炫耀财富与享乐,其造型得益于对自然真实的观察。值得注意的是中室券顶绘有由莲花、方格、卷草与菱形纹组成的藻井,它们应是佛教传入的形象标识,但藻井两侧绘有各种异禽怪兽,又表现出本土美术的传统意识仍继续流行。这些作品提供了墓室顶部壁画演变时期的范例。壁画的造型手法是勾线与填色相结合,洗练的线条刻画了形象的大貌,色彩同时相辅造型,有的衣服直接用色彩画成。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室壁画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二、墓室壁画东汉时期的墓葬壁画,则以车马出行和宴饮的场面为绘画主题,一改西汉时期壁画先勾勒轮廓,后平涂施色的单一绘画技法,用墨着色更加夸张,富有变化,用笔更加粗犷奔放,画面用色简洁,以墨色的浓淡来丰富画面的层次,用墨色的深沉凝重来加深画面的庄重和肃穆,然后以明亮的朱砂来点缀缰绳和安车的饰物。洛阳偃师杏园村东汉晚期壁画墓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二、墓室壁画如此巧妙地运用墨与朱的强烈明暗对比,使壁画的大面积墨色非但不显单调,反而互相衬托,有主有次,去古板而变动感,破沉闷而显灵气,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产生了灵动的艺术效果。认真研究两汉墓室壁画,我国传统绘画技法,如白描法、写意法、渲染法、没骨法、透视法等都已在汉代绘画艺术上出现和应用。洛阳偃师杏园村东汉晚期壁画墓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三、帛画帛画,按照古代丧仪,应称之为“铭旌’。据研究,帛画起源于战国中期的楚国,消失于东汉。而汉墓帛画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是70年代在湖南长沙、山东金雀山出土的三幅西汉早期墓室帛画。以描绘现实生活为主,在绘画技法上以淡墨和硃砂线起稿,着色平涂渲染兼用,最后以硃砂线和白粉线作部分勾勒。以平涂色块为主,勾勒的细线为辅助。画面以勾勒与没骨相结合的方法绘成,显示出汉代绘画技巧的多样性。马王推帛画勾勒线条法是古代绘画“高古游线描”的典范,而临沂金雀山帛画的技法则是古代绘画中“没骨法”之先驱。画幅的上部为天界,画幅中部,画有宴乐、迎宾、纺绩、校武等人间生活,墓主人为一贵族老妪,画幅下部为大海或地下,画有龙虎等神怪形象。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三、帛画1972-74年,湖南省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长沙市东郊,先后在马王堆发掘了三座西汉早期墓,发现两幅帛画。1号墓帛画呈T型,全长205厘米,描绘人生及美好的理想。内容分天上、人间、阴间三部分。天国部分。画人首蛇身的女娲,还有金乌载日,奔月的嫦娥,巨龙升空,二鹤对舞。天国下部与人间相接部分为天门,门阙下有值班的司阍,两扇门阙上各立一神豹。画幅中部描绘墓主的人间生活片段。人物下部为二龙穿璧和羽人飞腾。羽人下又有列鼎而食的情景。画面最下部为阴间。这幅帛画构图采取绕中轴线左右对称法,对色彩的运用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线条细劲匀净。表现出汉代人异常丰富的想象力。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三、帛画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三、帛画纵233cm、上横141cm、下横50cm。1974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画内容基本同于一号墓帛画。天国部分占的面积更大,画面顶部的主人公由女娲变为伏羲,人间部分的女主人换成了男性,勾线更富于变化。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画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四、漆画长沙马王堆出土漆棺画,画工利用漆本身光润流动的特性,在棺板上画了奇异的神怪,有怪兽食蛇、怪兽驯豹、豹与猫头鹰、羊头怪射鹤、怪兽拉鹤、怪兽奏乐、人面怪骑鹿、怪兽斗牛、怪兽噬羊等。长沙马王堆漆棺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绘画四、漆画形象间以卷动的流云作衬托,充满了动感和神秘色彩。如“怪兽噬蛇”,从神鸟叼蛇、送入怪兽口中、怪兽抓蛇欲吞、怪兽挟蛇、怪兽吃蛇等的全过程以连环画形式表现。南方多蛇,人死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