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专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品牌专业“汉语言文学”文学院1.师资队伍2.专业基础及教学条件3.改革、建设与管理4.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5.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1.师资队伍结构1_1.专业带头人周均平教授,文学院院长,文学博士,文艺学博士点文艺美学方向带头人;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分委员会、学位分委员会主席。中国企业文化学会美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理事)。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审美文化及审美教育研究。出版独著、合著、主编、参编著作19部,在《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2篇,12篇为《新华文摘》等转载。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5项,刘勰文艺评论奖1项,山东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多项及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山东省教学名师奖及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9项。在当代美学研究、秦汉审美文化研究和审美教育研究上形成显著特色,享誉国内学术界。1.师资队伍结构1_2学历职称结构本专业拥有一支在年龄、学历、学缘诸方面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师7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53人;教授29人,副教授3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0人,在读博士11人;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9人,享受政府特贴者8人。宽广的视野、求实的精神加上优良的传统锻造了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准,无论在教学、科研还是实践、管理各环节,都为优质教育提供了最基本、最可靠的保证。1_3专业课教师授课情况学院规定,在职教授必须上本专科的专业课和主干课程,每位教授每年必须为本科生授一门专业课。近5年,55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者为本专科生开课律达到100%。1.师资队伍授课情况1_4教学与科研成果2001-2005年成果统计──编写教材:50余部出版著作:120余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发表科学研究论文:1000(核心期刊450)余篇省级以上教改项目:5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6项省级以上教学优秀成果奖5项,包括国家级2项,省级3项。省级以上科研奖励:68项,包括鲁迅文学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1.师资队伍科研与教研情况2.专业基础及教学体系2_1成绩、优势与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学院(原中文系)的主体和龙头专业,乃1950年建校伊始即设立的几个主要学科之一。经过田仲济、冯中一、严薇青等几代学人的努力,尤其近10年来大量的人才引进和省暨学校大批的经费投入,取得了全面和较快的发展。1986年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当时系里的唯一专业)被山东省批准为全省12个重点系科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本专业已有47届学生累计约万人毕业,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山东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在人文社科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专业培养实和科研水平高的显著特色。有省级试点课程一门和省级重点学科两个。2_1成绩、优势与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学院(原中文系)的主体和龙头专业,乃1950年建校伊始即设立的几个主要学科之一。经过田仲济、冯中一、严薇青等几代学人的努力,尤其近10年来大量的人才引进和省暨学校大批的经费投入,取得了全面和较快的发展。1986年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当时系里的唯一专业)被山东省批准为全省12个重点系科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本专业已有47届学生累计约万人毕业,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山东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在人文社科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专业培养实和科研水平高的显著特色。有省级试点课程一门和省级重点学科两个。2.专业基础及教学条件2.专业基础及教学条件2_2学位点建设学位点建设成效突出:拥有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二级学科层面,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及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两个校级重点学科,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艺学被确定为省“十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此外还设有省政府批准的“山东省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2_3专项经费投入2002-2005年经费投入概况──2002-2004年教材建设专项经费15万2004年学科建设(汉语言文字学)20万2003-2005年教改项目配套经费15万2.专业基础及教学条件2_4教学设施建设专业建设历史悠久,使之拥有了丰富的藏书和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学校教务处具体安排)等,构成专业培养的保障体系,足可满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汉语言文学人才的需求。而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仍持续强化了资料室建设,同时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建设的投入,为进一步提高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比例提供必要的条件。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十数个,主要有──山师大附中山东师大二附中山东省试验中学、济南一中淄博一中、泰安一中、泰山中学等2.专业基础及教学条件3.改革、建设与管理•3_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依循高教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体现现代先进教育理念,围绕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目标,近几年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既体现于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也体现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等多方面。例如“文学理论”课把理论讲授和文学创作结合起来,而微格教学作为实习试教的准备则得到更有力的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以全面而巨大的提升。•已立项建设的省级精品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理论♣•3.改革、建设与管理•3_2教材建设•本专业在教材建设方面具有悠久的传统和特色。上世纪80年代编写出版教材10余种,涵盖大部分学科,其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乃当时国内第一部现代文学更新教材;此后参与全国文科教材(如“面向21世纪教材”)编写多种,像《美学基本原理》、《西方文论》、《文学理论教程》、《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现代汉语》、《新时期文学》等,扩大了影响和知名度。再如“专起本”系列教材(10种,90年代编写),也极富创新,填补省内空白。••近5年主编国家或部省规划教材───•《新时期文学》(王万森)•《西方文论》、《西方文论选》(杨守森)•《大学语文》(孙昕光)等等3.改革、建设与管理•3_3教学手段•按照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和目标,同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已成为近年教学工作的中心主题之一。突出表现于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此外,在双语教学方面也做了积极的准备与尝试。这两项特别是前者的发展速度很快,比如,2001年多媒体开课率尚不足25%,而现在已达到75%以上。••目前开出的双语课程(选修)───•ACriticalIntroductionofComparativeLiterature;使用教材为:ComparativeLaterature:AcriticalintroductionbySusanBassuett,Oxford:Blackwel•多媒体授课率───•2001年:20%左右→2002年30%左右•2004年50%左右→2005年75%左右•3.改革、建设与管理•3_4教学管理•本专业的教学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教育教学法规、条例及规范,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学校教务处的领导与指导下有序地开展工作,按照院长、分管院长、教研室主任分层次、各负其责的原则进行教学管理,依照由学校(教务处)批准的教学计划实施执行。近年来,特别从2001年教育部评估以来,教学管理更趋规范化,各种管理措施已形成制度,同时采取现代化的微机管理手段,取得良好效果。这也体现于两次系级教学工作状态的评价上,均取得好成绩,受到学校表彰。••♫2002:山东范范大学第五次系级教学工作状态评价获文科院系第二名•♫2005:山东师范大学第六次院级教学工作状态评价获文科院系第二名•4.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4_1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专业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给学生打下了较为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基础。学生的外语水平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得以极大的提高和增强──近4年学生累计:英语四级通过率87%英语六级通过率60%(专科)英语应用能力通过率91%计算机考核成绩达到优良4.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4_2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按照新的教育理念,培养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最重要的指标。这是近年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立足点。除课堂教学之外,在实习、毕业论文、各类社会实践以及竞赛等环节,都体现了同样的理念,且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与突出的成绩。近4年学生累计──:☻出版专著或发表论文5篇(部)☻主持校学生科研立项及其它各类立项10项☻校级以上各类竞赛(论辩、书画等)获奖8项☻省级以上三好学生(包括优秀班集体)13人(个)4.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4_3社会声誉严格的管理与严谨的学风、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成就了本专业处于国内前列的办学水平和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获得了极高的办学声誉。表现在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招生第一志愿报名率以及应届毕业生考研率等方面,均有着较好的成绩。近5年招收新生及毕业就业等情况──☺新生第一志愿报考率100%☺应届毕业生学士学位获得率96%☺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4%☺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35%4.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4_4示范与辐射作用办学时间长、底蕴厚重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强学术队伍整齐、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等突出优势,使本专业在全国同类高校的同一专业中处在前列的位置,因此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近年来,专业结构不断拓展,办学层次不断提高;悠久的历史积淀了较为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资源,化而为严谨的学风和开放包容的胸怀,体现于理念、方法、体制、管理上,科学,稳健,行之有效。而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路线,学术交流日益广泛,几乎与全国大多数同专业、同学科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我们的毕业生考研深造,遍及全国,而全国各地的考生也大量地考入本专业读硕读博,这无疑起到宣传和提升本专业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山师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5.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5_1建设目标与思路拟以新的人才和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国内外高等教育和发展规律趋势为参照,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转变教育理念,优化师资队伍(博士化),以师范和非师范融合为特色,以更新教材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和教学管理为条件保证,以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为落脚点,扬长补短,突出特色,实现国家重点学科的突破。在保证达到省内一流的基础上,跨进本专业全国先进行列,成为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品牌专业。5.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5_2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实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称为“1+3”模式,其涵义为:文学院新生入学后暂不分专业,修1年包括公共必修课在内的人文社科类课程,以最基础的汉语言文学课程为主,称为“通识课”,之后学生自主选择专业;选定为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入3年的专业学习阶段。3年专业学习由少量必修课和大量选修课的课程结构体系构成,并大致在2年内完成,以便给予学生较多专业外拓展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该方案较为符合厚基础、宽口径,以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效果理想。谢谢2006.3.20.文学院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