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经纬网图的判读和应用1.经纬网图类型2.经纬网的判读(1)侧视图中,根据经纬度的递变规律进行判断:度数往北增大为北纬,往南增大为南纬,往东增大为东经,往西增大为西经。要尤其注意180°东西两侧的经度。(2)极地俯视图中极点的判读方法:①字标法:在极地中心处标注“南”或“S”为南极,标注“北”或“N”为北极。②自转方向法:极地图若画有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可以根据“北逆南顺”判定。③经度递变法:根据东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减小的规律,画出地球自转方向,从而判断南北极。④海陆轮廓法:极点处为陆地判为南极,极点处为海洋则为北极。3.经纬网的应用(1)利用经纬网定“方向”:①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②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③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选择劣弧段,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圈)。①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右图所示弧AB)。②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③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特别提醒地球上最短航线一定是地球上大圆的劣弧。地球上的大圆主要有:赤道、所有经线圈和晨昏圈等。在最短航线的方向判读时,在俯视图中,经过两点大圆的劣弧部分形状可以简单视为两点间的直线(如图)。【例题试做1】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1)设A、B两地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1和L2,则()A.L1和L2相等B.L1约为L2的一半C.L2约为L1的1.5倍D.L1约为L2的2倍(2)若飞机从图中B点飞往D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其方向是()A.一直向东B.一直向西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3)利用经纬网定“距离”:①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②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θ为该纬线的纬度数)。③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间距离。特别提醒①在地球仪上,只要是大圆,其弧度为1°的弧长即为111千米;②所有经线都处在大圆上,纬线中只有赤道为大圆。(4)利用经纬网比较面积大小和比例尺大小: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组成的网格可大致判断区域面积的大小。在经纬线都是直线的经纬网图上,经纬度间隔相同的网格,其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在纬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越多,表示的范围就越大;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越少,表示的范围就越小。(5)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在区域地理学习中,不仅要求脑中有图,而且要求脑中有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解答这类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掌握一些重要经纬线的位置、分布及沿线附近的典型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加以推理、比较、排除、联想等思维方法,得出正确答案。(原创题)下图是一幅经纬网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四地中,位于西半球低纬度地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①地位于④地的()A.东南方B.西北方C.东北方D.西南方3.某人从②地出发,先向正南方向,后向正东方向至③地,其走过的路程约为()A.6600kmB.5000kmC.3330kmD.4200km考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判地势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势特征;有时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也可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特征,如台湾省河流多自东向西流,说明地势东高西低判地形种类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判地形部位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反之,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鞍部;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交会处——陡崖判坡向示坡线——与等高线垂直,指向坡度降低的一方判坡度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不同图幅进行比较时,要考虑比例尺的大小、等高距的大小等情况。综合比较时,可利用“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比值越大,坡度越陡。等高线间距均匀,表示上下坡均匀一致;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根据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每个地点的海拔: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法则读取;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小于小数”的法则;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n为两地之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判断两地温差在等高线图中,一般海拔越高的地方气温越低,对流层中海拔平均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对气候①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阳坡和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②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滞留判断地形影响对河流①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中常有河流发育。②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中水流流速快,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例题试做2】(2012·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1)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方法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①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上图中的AB)②建坐标: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③描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④连线: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上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2.巧用地形剖面图(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2.巧用地形剖面图(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A在200~250m之间,B在250~300m之间。②看极值点是否准确a在250~300m间;b在150~200m间;c在350~400m间。③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过程2)确定是否通视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也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点不能看到B点。(3)判定河流流向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上游河流断面(横剖面图)河谷呈“V”形;下游沉积作用明显,河谷呈“U”形。由此可判定河流上下游关系及河流流向。实践运用1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1)—(2)题。(1)关于图中规划公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公路的最大高差可能为180米B.公路的走向为东北—西南C.公路的长度约为6千米D.公路穿越山脊地区(2)沿上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是下图中的()实践运用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米。回答(1)—(2)题。(1)N地的海拔可能是()A.60米B.69米C.75米D.84米(2)站在C地,肯定可以看到的位置是()A.X地B.N地C.Y地D.Q地(1)N地的海拔可能是()A.60米B.69米C.75米D.84米(2)站在C地,肯定可以看到的位置是()A.X地B.N地C.Y地D.Q地解析:(1)根据等高距可知,C地的海拔为10—20米,X地的海拔是40米,Y地的海拔是20米,Q地的海拔为30—40米,N地的海拔为80—90米。(2)依次用直线将各点与C点连接可知,只有QC之间较为开阔,没有地物阻挡视线,故站在C地肯定能看到Q地。答案:(1)D(2)D(原创题)下图是一幅经纬网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四地中,位于西半球低纬度地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④点位于西经30°,纬度0°至30°之间。答案:D2.图中①地位于④地的()A.东南方B.西北方C.东北方D.西南方解析:此图为南极俯视图,①地位于④地的东南方。答案:A3.某人从②地出发,先向正南方向,后向正东方向至③地,其走过的路程约为()A.6600kmB.5000kmC.3330kmD.4200km解析:此人走了纬度30度,经度30度,路程=30×111+30×111÷2。答案:B(2012·百校联盟押题)读下图(其中②③④为城镇),回答4—6题。4.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A.500米B.900米C.1100米D.1400米解析:据图可知,乙村的海拔在200~400米,图中海拔最高处位于①地的西北方向,其海拔在1000~1200米,故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介于600~1000米。答案:B5.站在①处的人能直接看到的地点有()A.甲村、虎山山顶B.②③镇、乙村C.④镇、龙山山顶D.虎山山顶、④镇解析:两点之间能否直接看到,关键是两点之间是否有障碍物。据图可以看出,甲村位于①处所在山谷的下方,故可以在①处直接看到甲村;虎山山顶的海拔与①处相似,故虎山山顶也能被①处的人看到;龙山海拔较高,站在①处的人不能看到龙山山顶;④镇由于龙山的阻挡,故不能被站在①处的人所看到;乙村位于山谷中,且与①处之间有山脊,故乙村不能被站在①处的人看到;①处与②处之间有虎山阻挡,故②处不能被站在①处的人看到。答案:A6.为了将⑤地的铁矿运到③镇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A.M线B.Q线C.P线D.N线解析:据图可知,M、N、P、Q四条公路线中N线所经地区地势平坦;线路较短;连接较多的城镇。答案:D(2012·金考卷考前猜题)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7—8题。7.图中MN沿线剖面图绘制正确的是()解析:根据图中MN沿线等高线数值的变化,可得出应选D。答案:D8.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甲自南向北流B.三河流中乙河流在图示区域中落差最大C.河流丙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D.河流丙大致自东北流向西南解析:河流甲大致自北向南流;河流丙大致自西向东流;河流丙落差小,蕴藏的水力资源少;乙河流穿过两条等高线,其他河流均穿过一条,故乙河流落差最大。答案:B9.(2012·商丘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出来的一个竞技项目,它的雏形便是在高山探险过程中通过陡峭的冰雪岩石地形时,利用岩壁的突起、凹陷、缝隙等自然条件进行攀登,并发展成一种登山的基本技术,并于19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的攀岩运动发展迅速,华北某些城市迅速发展起了野外攀岩活动,大大推动了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形象。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和地形剖面图(单位:米)。(1)图中a、b、c、d、e五条虚线,有河流分布的是________。(2)在图示范围内河流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不超过________米。(3)地形剖面图是沿上图中剖面线AB、MP、RQ中的______进行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