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气相色谱分析基础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有机物气相色谱分析基础知识1有机物综合指标分析目前,在水体的污染物质中,对于碳氢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耗氧有机污染物质,国内外最初均采用以氧当量表示的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等作为评价其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而对酚、苯等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则多以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有机碳(TOC)作为评价指标。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的有机物,依据氧化剂的耗氧量换算成相当于氧的消耗量。COD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因此COD也作为水中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但此法存在消解回流时间长、耗能高;使用硫酸银、硫酸汞等贵重药品,监测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测定过程中芳香族化合物,特别是稠环芳香族化合物不易被氧化,氧化分解不完全,测定结果偏低;对低值COD测定的准确度较差等不足。BOD是指在20℃、5天内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使水中溶解氧DO消耗的程度。该方法对培养环境要求较高:有适宜的微生物;由微生物存活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酸度及温度;保证培养期间有微生物活动所需的足够的溶解氧。另外,试剂配制较繁琐,操作条件严格。测定周期较长,一旦测定失误无法补救。COD、BOD只能反映在培养和测试条件下的需氧负荷,是间接测定水中有机物的方法。TOC表示水中总有机碳含量,是以碳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是直接测量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所有含碳物质,包括苯、吡啶等芳香烃类等有害物质均能反映在TOC指标值中。TOC指标在好氧、厌氧条件下都能准确描述有机物降解及耗氧这两种过程,测定值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重现性。TOC不仅反映了水中全部有机物的含碳量,而且不产生二次污染。另外,TOC指标还可通过专用仪器如TOC自动监测仪,实现自动、快速、在线监测,及时反应水质变化。TOC是比COD和BOD5更能确切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目前,欧美已经普遍采用TOC替代在监测中会产生二次污染的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从全球的角度来看,COD标准向TOC标准转化,这是一个趋势,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有这样的转变。并且,中国的环境标准现在开始往行业更细一步的方向发展,比如说以前水标准就是综合性的水污染控制标准,但现在开始往化工、农药各行业细分来发展。2EPC/AFC介绍现代色谱仪用电子流量控制柱前压,不同的厂家命名不同,例如安捷伦称为EPC,即电子压力控制,岛津称为AFC,即自动流量控制。其实它们的原理基本是相同的,就是用电子反馈来代替稳压阀和稳流阀的机械反馈过程。如下图所示。当我们需要控制流量或者压力的时候,就利用相应的传感器测量出口数值,如果数值与设定值不同,则CPU根据预定的反馈方式对电控针阀进行调整,使得相应输出值达到设定值。由于用CPU芯片通过控制逻辑来做电子反馈,响应时间很短,反馈过程迅速有效。同时EPC和AFC的调整能力要远远超出机械反馈做能,能够通过改变设定值来完成更复杂的调整过程,因此现代色谱具有很高的载气控制灵活性。例如高压进样、程序升压、瞬间不分流、载气节省、恒线速度等,都是阀控制所无法完成,对色谱性能有很大帮助的新的载气控制模式。由于EPC用于稳压和稳流的时候,和阀控制区别较小,这里不在讨论。我们仅就这些特殊控制方式简单做一个说明。1、高压进样。当注射器进样分析痕量组分时,为了确保检测器的分析精度,需要进较多的液相样品。但我们知道,液体样品在汽化室汽化过程中,体积会有很大的膨胀,大量的样品汽化后体积很可能超出玻璃衬管的体积,造成衬管超载,样品外溢甚至污染进气线路。这时我们需要较高的进样口压力来减小样品汽化后体积。但高进样口压力会造成柱流速增加,降低柱效,导致分离度下降。这时就可以通过电子流量控制来解决这一问题,即在开始进样的短时间内,保持一个较高的进样柱前压,当样品完成从进样口到色谱柱的转移过程后,马上降低柱前压到正常分离所需的值,让组分在合理的载气流速下得到良好分离。这就是高压进样了。2、程序升压。当组分沸点差异较大等情况时,需要采用程序升温来分析不同组分,避免后出峰组分出峰时间过长,峰展宽严重。但如果样品中部分组分性质不稳定,高温下会发生分解,则无法正常进行程序升温。此时可以采用程序升压,随着分析时间增加柱前压,使载气流速加快,起到与程序升温相似的减小保留时间的目的。这就是程序升压了。不过程序升压和程序升温还是略有区别的,因为不同的温度会改变分配比,高温还会改善传质阻力。3、瞬间不分流。与高压进样相似,当样品为溶液态样品时,待测组分含量很低时,需要不分流进样。但由于溶剂组分的量很大,汽化后会进入毛细管柱在衬管中开口下面的死体积内,在分析中不断扩散出来进入色谱柱,造成溶剂峰严重拖尾,待测痕量组分被溶剂拖尾掩盖。此时可以设置瞬间不分流模式,即当完成样品至色谱柱的转移过程后,马上打开分流出口,让死体积内的溶剂蒸汽从分流出口排出,减小溶剂拖尾。这一打开过程流量波动很大,用电子控制才能更好的保证柱流速的稳定性。4、载气节省。在高分流的分析中,分流气路始终在排出大量的载气。实际上分流仅仅是针对样品从汽化室到色谱柱的转移过程有价值,长时间的分析和等待过程并没有进行分流的必要。当载气为高纯贵重载气的时候,我们就心疼了。这时可以设置载气节省模式,仅仅在进样的这一段时间内打开分流出口,样品转移完成就马上关闭分流出口,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载气,节省了资金。这个过程实际上和瞬间不分流正好相反。其实我经常想瞬间不分流开分流吹扫后,最好能够马上接一个载气节省再关闭分流出口,从技术上看并不难。但可惜现在的色谱仪好像做不到。。。。。。5、恒线速度。程序升温过程中,载气阻力发生变化,恒流模式其实并没有做到完全恒流,因为稳流阀后的恒流,在色谱柱内却因为柱箱温度升高导致体积增大,流速有所增加。即载气通过色谱柱的实际线速度是有所增加的。通过对色谱柱载气阻力随温度变化情况的研究,可以通过设定一个合适的载气压力升高曲线与之相对应,让进样口压力变化与此曲线相同,达到色谱柱内载气线速度的稳定,达到最佳分离效果。这就是恒线速度模式了。6、检测器流速稳定控制。毛细管柱在程序升温中流量发生的微小变化虽然对检测器影响较小,但仍然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控制makeup气路流量,补足因程序升温造成的柱流量变化,可以做到最稳定的检测器载气流速,确保检测器的性能得到良好发挥。这个就是柱流量+makeup恒定的控制方式了,也需要对makeup气路进行电子控制来完成。最后来讨论EPC和AFC的缺点。电子控制有很多好处,但也有它的缺点。1、价格高。这个不用多说。2、针阀很细,容易堵塞。当载气较脏时,EPC容易损坏。3、两个传感器可能发生漂移,长时间后测定值与实际值可能发生偏离。这一点很多色谱仪设计了自校准功能,来保证这个问题不会发生。但我总觉得还是有可能的。4、功能很复杂,设置的时候经常弄得脑袋疼,还是设置错误。这个问题没办法,只能强化锻炼自己的脑袋了。3稳压和恒流知识净化后的载气就要进入色谱仪了,但这时载气仅仅是经过了初步处理。因此在色谱仪内,色谱仪要对载气进行进一步的控制,以完成需要的分析。现代色谱都是采用EPC或AFC,老式色谱都是采用稳流阀或稳压阀。这里我们首先从稳压阀和稳流阀的谈起。1、稳压阀。从原理上看,稳压阀和减压阀的原理很接近,但由于两者起到的作用不同,因此结构设计上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与减压阀不同,稳压阀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当阀出口载气阻力发生变化时,保持出口压力的稳定。当然,入口压力略有变化时,稳压阀也应能够保持出口压力稳定。为什么稳压阀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出口变动呢?这里是一个稳压阀的结构示意图,我们来看看。从原理上看,当出口载气阻力增加时,气体流出稳压阀速度变慢,导致P3和P2的压强升高。这一升高导致针阀向右移动,开度减小,通过针型阀的气体流量减小,从而保证了P3的稳定。这一反馈过程与减压阀非常接近。但从结构上看,稳压阀和减压阀还是有较大区别。稳压阀没有安装压力表的位置。其实在稳压表后,一般都装有一个压力表,用于监测出口压力。但入口一般不再设有压力表。与减压阀作对比,可以看到稳压表的针阀是普通针阀,而不是提升针阀。同时稳压表没有弹性金属膜片,而是弹性波纹管。而且稳压阀的弹簧要软的多,控制弹簧压力用的是圆形的手轮,而不是长长的横杆。这一切都是因为稳压阀出入口压差较小,入口压力变化也没有减压阀那么大。同时为了精确控制出口压力,要求调整装置不能过于敏感。2、稳流阀稳流阀是为了控制流经稳流阀的载气流速保持稳定用的,因此原理和稳压阀、减压阀完全不同。这里是一个稳流阀的结构示意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发现调整旋钮并不是压紧弹性膜片,而是在调整入口针型阀。而且其他地方与稳压阀相比,差异也很大。从原理上看,稳流阀的工作是这样的:当稳流阀出口气体阻力增加时,气体流出速度变慢,将导致出口压力P4增加,于是B腔内压力P2和P4的压差减小,从B腔流出下部针型阀的气体流量减小,B腔气体量增加,导致B腔压力P2增加。P2增加导致金属膜片向上移动,下部针型阀开度增加,从B腔流出的气体量增加,从而导致P4压力增加。P4压力增加,将导致阀后载气流量加大。这样就弥补了出口阻力增加造成的气体流量减小。而调整旋钮则通过调整入口和B腔间针型阀的开度,来控制B腔压力P2和入口压力P3/P1的压差,来控制整个气体流速的大小。稳流阀和稳压阀的工作原理是截然不同的。稳压阀当下游阻力增加时,是减小开度让出口压力降低,从而稳定出口压力,从压力上看这是一个负反馈过程。稳流阀则是增加开度提高出口压力,从而保证即使下游阻力增加,但流量仍然保持稳定,从压力上看这是一个正反馈过程。稳压阀和稳流阀都可以用于控制色谱的柱前压,可是他们的工作反馈情况却正好相反。那么是么时候应该采用稳压阀,什么时候应该采用稳流阀控制柱前压呢?这两种控制方式,会带来色谱工作状态上的哪些区别呢?3、柱前压的控制。我们说,稳流阀和稳压阀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出口阻力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保持输出压力或输出流量的稳定。那么为什么出口阻力会发生变化呢?它们的出口是什么?很简单,出口是色谱系统,包括进样口、色谱柱、检测器。这些位置为什么会发生阻力变化?因为后面可能存在程序升温导致色谱柱阻力变化,或者阀切换导致流路的阻力变化。好了,第一个问题来了:如果后面没有程序升温,也没有阀切换,阻力根本就不会发生变化,你会选择稳流阀还是稳压阀来控制柱前压?然后是第二个问题:如果是填充柱,有程序升温或者阀切换会导致气体阻力变化,你会作出哪种选择?还有第三个问题:如果是毛细管柱,发生阻力变化,那么你会做出哪种选择?。根据欧姆定律,I=U/R,当电阻值不变的时候,电流和电压成正比。电流保持不变,电压就不变;电压不变,电流就不变。为什么是欧姆定律?因为气体流动规律和电流的规律是近似的。所以可以把载气流速看成电流,气体压力看成电压,气路阻力看成电阻。所以第一个问题很简单,随便用。无论你控制压力还是流量稳定,都会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这时候的变化来自哪里?来自入口压力波动。仔细分析一下入口压力变大,对稳流阀和稳压阀的影响,你会发现两种阀对入口的响应结果是相同的。不过要记得,它们对出口阻力变化情况的响应可是相反的哦。那么我是如何选择呢?我当然是选择便宜的。。。。。。省钱是硬道理。稳压阀显然结构比较简单,因此价格便宜,所以我选择稳压阀。没弄明白为什么对入口压力变化的响应是一样的?再仔细分析一下!。阻力变化会导致柱前压和柱流速的变化。他们发生变化的时候,会造成什么影响?柱流量的变化会造成保留时间、分离度的变化,还会造成到达检测器的流量发生变化。保留时间的变化不要紧,因为每次分析的变化都是相同的,标样也一样变化,因此不考虑。由于载气流速应该设定在速率理论的稳定点上,因此流量的微小变化对分离度的影响有限,也不是大问题。那么什么是大问题?大问题是检测器。填充柱检测器流量基本都是载气提供的,因此载气流量的波动会带来TCD和FID的很大波动,为了保证检测器的稳定性,非常有必要保证载气流速的稳定。这时候我们需要使用稳流阀,因为稳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