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儒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铭刻•传承•内核•演变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内容2.儒家学说的核心与本质3.儒家思想的演变、地位与影响孔子像(唐吴道子画)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主要内容儒家思想指起源于东周春秋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对中国以及东亚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孔子画像源:“师”与“儒”的社会化教育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基于华夏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经:•儒家正典化始自孔子治六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赞《易》,作《春秋》,通过复兴周朝的礼乐官学传播王道教化。•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家圣教十三经。•经:《易》、《诗》、《书》、《礼》、《春秋》•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记:《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四书指:《大学》、《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孔子退修诗书(明《圣迹图》)•主要内容•伦理学:仁义、忠孝•政治学:礼,正名,仁政•认识论:生而知之•方法论:中庸•历史观:信而好古•天命观:知天命畏天命吴彬(明)孔子杏坛讲学图•天命观:畏天命•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在:天生德于予HL文不在兹乎KR天丧予YY•外: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行废命•内:五十知天命《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尧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孔子列国行•孔子对通过卜筮探求天意的做法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天命蕴含在自然事物的运行之中,人应当顺应天命而积极努力,不应消极地服从天命的安排,放弃自己的努力,他特别强调为仁由己。•存而不论:•未知生焉天死,未事人焉事鬼神•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历史•认识论:生而知之与学而知之(先验与经验)•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结果:我欲仁斯仁至矣,人人皆可以尧舜•方法:学而不厌、实事求是、不耻下问、学无常师、举一反三、温故知新,不启不发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要求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讨论了学与思的关系。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他反对学而不思,提倡九思。孔子行教像孔子认为不学习,人身上应当具备的仁、智、信、直、勇、刚等品质就会被吞没。因此他一生学而不倦,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问礼老子图(明《圣图》)孔子是中国首创私学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教育思想。北京孔庙把文行忠信作为教育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学。中心是道德教育。孔庙明伦堂“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孔庙杏坛他总结自己修养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指出道德修养是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必然到自由循序发展过程。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和仁人。孔府(山东曲阜)•方法论: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过犹不及:•认识问题:叩其两端而竭•解决问题:君子和而不同•表现:灵活辩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目的:•天性与人性合一。天性是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那人性也应该是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理性与情感的合一。因而需要对情感加以约束和限制。•鬼神与圣人合一。•外内合一。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知与行的合一。•《中庸》全书,以“道不远人”为宗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三达德、五达道、九经三重•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时中•中正•中和(1)“仁”•吾道一以贯之。•曾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恕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高频、多元2.儒家学说的核心与本质•仁最早写作“|二”,一为阳,二为阴。•人人,上下•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仁”的宗旨:•完美理想人格•“仁”的价值:•忠恕,爱,和,礼•“仁”的表现:•内圣外王•“仁”的实践:•求仁由已孔子登泰山处“礼”是“仁”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制度和礼节仪式。功用是“整民“(治民)”“政之舆”(推行政治统治的工具)。“礼”为手段、工具,使之达到理想的要求。孔庙金声玉振坊(2)礼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诀。宦学事师,非礼不亲。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班朝治军,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四川资中文庙孔子像(3)仁政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引申出的仁政和举贤才的主张,突破了宗法制度的礼不下庶人和用人上的亲亲原则,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在当时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孔子塑像仁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对民宽刑罚而重教化。省刑罚,薄税敛孔庙成化碑小结:儒家伦理思想是反映中国宗法等级制度,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道德理论。儒家重视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试图以道德作为治国平天下的主要手段。。孔庙鸟瞰以仁为本孔子认为天命是道德本源,又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命题,承认后天的习得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的作用。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包含孝悌、忠恕、信义等道德规范。职司委史(南京夫子庙壁画)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见利思义和见得思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恒之以义孔子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才能使人们懂得羞耻,自觉地遵守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子路问津(南京夫子庙壁画)齐之以礼•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本质:•合同•别异•内省孔府前上房内景儒学就是封建宗法主义。它体现儒家独有的社会理想,在共同体内,人们既可以别异,又可以合同。别异是按血缘亲疏厚薄以区分上下贵贱的等级。合同是使各种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相亲相爱,和谐融洽。合同的原则是亲亲,别异的原则是尊尊。这个原则的结合,就是礼乐制度的本质。为世所用,为人所取孔子塑像儒学参与封建文化创造全过程,也是动态结构,开放体系,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规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的色调格局,使之体现强烈的封建宗法精神,又具有不同时代的风貌。孔庙瓮城3.儒家思想的演变、地位与影响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影响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朱子语类》卷九三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元《加封孔子制》至圣S万世Z曲阜孔庙中的孔子塑像道德高厚,教化无穷,实与天地参而四时同,其惟孔子乎?”孔子的道德高度,对于人的教化是无穷无尽的,孔子和天地并立为三,参者三也,与四时悠久。孔子给国人带来了价值的引领,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人的生命的安顿。所以孔子既是王者之师又是人之师,这是孔子的重要地位。孔子=至圣,曾子=宗圣子思=述圣,孟子=亚圣(1)孟子(社会化)孟子继承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和德政主张,发展为仁政学说。哲学上他继承孔子的天命观,但剔除天的人格神成分,赋予天以道德属性。“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庙亚圣殿今文经学提倡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主宰自然和人世的人格神,阴阳五行的变化是天的德刑赏罚,把儒家的天命观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结合一起。汉儒还把伦理思想系统为三纲五常。(2)董仲舒(神圣化)周敦颐(北宋)(3)宋明理(心)学(哲学化)周敦颐、程颐和程颢、张载、朱熹形成“四学派”:濂、洛、关、闽程颢(北宋)程颐(北宋)理学按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可分为三派:1.以气为宇宙本体;2.以理为宇宙本体;3.以心为宇宙本体。理学提出的认识论1.格物致知2.致良知3.知行合一4.存天理,灭人欲5.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程颐和朱熹是理本论者,认为万物生成有理有气,理在气先,理是根本。程朱学派思想严密完整,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成为元、明、清三代的官方哲学。朱熹(南宋)理学是儒学发展新阶段,源于北宋周敦颐、张载,经二程发展,完成于南宋朱熹。理学以儒家思想为主干,批评佛老,把中国古典哲学推到新的高峰。陆九渊主心即理,王守仁(号阳明)主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4)新儒家(科学化)晚清:严复、康有为等引进西方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即所谓新学。《大同书》谭嗣同《仁学》民国: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钱穆;新时期: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杜维明、余英时等。•当代新儒家的学术贡献:表述心性义理:使三教智慧系统焕然复明于世发挥外王大义:解答中国文化中政道与事功的问题疏导中国哲学:畅通中国哲学史演进发展的关节消纳西方哲学:译注三大批判融摄康德哲学会通中西哲学:疏导中西哲学会通的道路儒家思想是2000多年来我国传统文化主体思想中的主流。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陵墓•余英时: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天人,人人,我我,生死台湾高雄孔庙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