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国民经济核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一讲:国民经济总量的核算第一部分:国民经济总量核算理论第二部分:理论延伸与拓展第三部分:问题讨论第一部分:国民经济总量核算理论第一节国民经济流转与循环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第五节国民收入恒等式第一节国民经济流转与循环一、国民经济总量核算的基本原理二、两部门经济循环流动模型三、漏出和注入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四、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五、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一、国民经济总量核算的基本原理国民经济总量是由一组各自有着特定内涵的经济指标组成的,这些指标在核算中引用特定的经济资料,反映并包含特定的宏观经济内容。这些指标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及个人可支配收入(PDI)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可把所有宏观经济变量分为总供给和总需求量两个组成部分。总需求是指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和个人在各种不同的价格水平下,对产品与劳务有支付能力的实际购买总量。总供给是指一国经济中,所有厂商与个人在各种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实际产品与服务的总量,也就是该国对产品和服务的实际生产能力。国民经济总体均衡条件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经常的不断变化与流转中,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影响一国经济发展。当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厂商与个人所生产的全部产品与劳务能够为其社会成员和家庭的购买所吸收时,这时的经济处于总体均衡状态,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价格水平对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影响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是经济中所有厂商与个人在进行购买或生产时所作的各种决策在宏观经济中的反应,价格的变动对两者的影响十分明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会抑制总需求的增加并刺激总供给的增加,价格下降会促使总需求的增加但却又可能使总供给减少。二、两部门经济循环流动设一个经济有厂商和家庭两个部门组成,没有政府,没有对外贸易。假设所有家庭将其收入全部用于消费支出,没有任何储蓄;所有厂商也将其收入全部用于对生产要素的支付,没有企业留成;产品和劳务的价格不变。则该经济社会中两部门经济实体之间存在着(以下)相互依存的关系。两部门经济循环流动模型家庭厂商产品市场要素市场消费支出厂商收益要素购买家庭收入两部门经济的总需求、总供给和总产出的关系在厂商全部收入用于对要素报酬支付的假设下,厂商的销售收入总额应该等于要素报酬支付总额。(一个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总供给)。由于厂商将其收入全部支付给了家庭,因此厂商的收入也就是该经济社会中家庭部门的总收入水平。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在两部门经济中主要表现为家庭部门购买产品与劳务的消费支出。当一国经济处于总体均衡时,厂商部门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完全被家庭部门所购买,这时经济中的总体均衡条件就得到满足,恒等式为:总供给=总产出=总需求家庭厂商产品市场金融市场要素市场贷款1000储蓄1000消费支出9000实际投资1000厂商收益10000要素购买10000总收入10000三、漏出和注入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关于漏出和注入漏出是指经济循环中部分可贷资金流出,使循环中用于总需求的资金减少(在两部门经济中家庭部门将部分收入用于储蓄)。注入是指在经济总循环中有部分可贷资金流入,使循环中用于总需求的资金流量增加(两部门经济中厂商所获得的追加投资)。在封闭经济中,由于厂商部门与家庭部门不可能制造货币,在经济总循环中的货币数量是不能变动的,因而注入来源于漏出。漏出和注入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漏出是国民经济收缩的力量,它使循环中的资金流量减少,从而使家庭总收入在数量上有所减少。(由于家庭部门部分收入用于储蓄,最终家庭部门所应获得的总收入比没有进行储蓄时减少了,减少的数量刚好等于家庭用于储蓄的那一部分资金量)注入是使经济总量扩张的力量,他使总产出增加,增加注入显然有利于经济增长。(由于厂商把获得的追加投资用于购买生产要素,是使经济总循环中的资金流量增加了,因而使国民经济总量比以前有所增加,家庭的总收入与厂商的总产出都增加了)厂商部门所获得的注入资金从哪里来?一般来说,货币量恒定,注入资金只能来自漏出现实中,家庭储蓄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流向厂商:通过购买厂商发行的股票或债券直接流向厂商;将货币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银行或金融机构再把这些储蓄贷给厂商,厂商以间接方式获得追加投资所需要的信贷资金。这两种方式都是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储蓄与投资之间的转换。宏观经济总体均衡时应满足的恒等式为:C+S=C+I即S=I上式表示的宏观经济均衡恒等式的经济学意义是:当漏出等于注入时,宏观经济处于均衡的循环中。漏出=注入二部门经济的均衡四、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家庭厂商产品市场金融市场要素市场贷款1000储蓄1500消费支出8000实际投资1000厂商收益10000政府税收1000转移支付500赤字500政府购买1000要素购买10000三部门经济的总需求为家庭部门的消费需求、厂商部门的投资需求和政府部门的购买需求,即总需求=C+I+G使宏观经济总体均衡条件为C+S+T=C+I+G化简可得S+T=I+G以上方程左边是储蓄与纯税收之和,统称为漏出;方程右边是厂商投资与政府购买支出之和,也可以统称为注入。三部门经济的均衡五、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家庭厂商产品市场金融市场要素市场贷款1000储蓄1500消费支出7500实际投资500厂商收益9000政府税收1000转移支付500赤字500政府购买1000要素购买10000国际市场进口消费品500出口收益1000进口投资品500四部门经济循环流程中,总需求由4部分组成,即:总需求=C+I+G+(X-M)总供给仍可表示为该国厂商部门的总生产能力,也可用家庭部门的总收入来表示,即Y=C+S+T宏观经济总体均衡的条件:C+S+T=C+I+G+(X-M)化简得S+T=I+G+(X-M)四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二、国内生产总值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国民收入账户体系(ASystemofNationalAccounts,SNA)。国民收入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国民收入有两层含义:一是理论分析中的国民收入,是指GDP或GNP;二是作为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中的国民收入,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的收入总和。二、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通常被认为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标。理解国内生产总值,须注意以下几层含义1、一个国家:2、某一特定时期:3、……生产……:4、所有……:5、最终产品和劳务:6、市场价值:7、价值总和: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一、支出核算法(Output-expenditureApproach)二、收入核算法三、生产法(增值法)(SectorApproach,ValueaddedApproach)一、支出核算法(Output-expenditureApproach)支出法就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者出发,将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即根据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加总计量GDP。四部分组成: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用国民收入(Y)代表GDP,Y=C+I+G+NX这是一恒等式。左边是总收入,右边是总支出,又称上式为国民收入恒等式。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消费支出(C):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支出。投资支出(I):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政府购买(G):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净出口(NX):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差额。综合上述,如C为家庭消费,I为厂商投资,G为政府购买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GDP可以表示为:GDP=C+I+G+(X-M)中国1998年GDP及其构成(支出法)总量(10亿元)占GDP的比例(%)GDP7985.3100.00消费支出(C)3692.146.24投资支出(I)3039.638.06政府购买(G)948.511.88净出口(NX)305.13.82美国1996年GDP及其构成(支出法)总量(10亿美元)占GDP的比例(%)GDP7576100.00消费支出(C)515268投资支出(I)111614.7政府购买(G)140718.6净出口(NX)-99-1.3二、收入核算法用收入法来衡量GDP,是以一国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总和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具体为工资和薪金、租金、利息及企业利润等几项收入之和,它等于家庭的全部收入。要注意对折旧,间接税、消费税、增值税,业主收入的调节。GDP=工资和薪金+净利润+租金+公司利润+业主收入+企业间接税净额+折旧三、生产法(增值法)(SectorApproach,ValueaddedApproach)增加价值法就是把所有居民在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所增加的价值加总起来,所得到的总金额就是该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1美元(木屑)1.5美元(原料纸)2.25美元(笔记本用纸)3.5美元(笔记本用纸)5美元(笔记本用纸)木材厂造纸厂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例:羊毛衫生产过程中的增值价值生产阶段销售价值增值价值羊群放牧场120120羊毛加工厂18060制衣厂22040服装批发商27050服装零售商35080总销售价值1140增值价值350关于三种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以上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理论上,三种方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是应当一致的,但实际中存在统计误差,需要进行调整。通常支出法是最基本的,其他两种方法的结果需要调整。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一、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总量指标二、其他相关概念三、绿色GDP的测量思路四、地下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活动一、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国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务的价值总和,GNP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出和收入的一个常用指标,GNP是按照“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上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NDP)和国民生产净值(NetNationalProduct简称NNP)国内生产净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资本消耗即资本折旧后的余额。国民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富存量新增加额部分。NDP=GDP-折旧NNP=GNP-折旧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NI):从NNP中减去企业间接税,就得到NNP。(注意:此处的国民收入是狭义国民收入;广义的国民收入是指GDP或GNP。)NI=NNP-间接税狭义国民收入包括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总和,由五部分组成:劳动收入、所有者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和净利息收入。NI=劳动收入+所有者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PI):表示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DisposableIncome,PDI):PI中减去个人所得税和其它非税收性支出,就得到PDI。这部分收入可以直接用于家庭消费或储蓄。PD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单位:10亿元(当年价格)国内生产总值4070减:折旧500等于:国内生产净值3570减:间接税和非税支付340企业转移支付25统计误差1加:对政府企业的净补贴10等于:国民收入3214减:公司利润300利润税432社会保障支出350加: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1 / 8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