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7年度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家质量基础(NQI)由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共同构成,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质量领域100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NQI支撑并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技术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国际性特征鲜明,不仅被国际公认是提升质量竞争能力的基石,更是保障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技术规则、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平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新常态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NQI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更加凸显。加强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推进我国NQI的科技创新,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提升,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3〕1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2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13个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按照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的思路,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国际竞争力等国家重大需求,围绕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和典型示范应用5个方向设置11个重点任务: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新领域计量标准、高准确度标准物质和量值传递扁平化、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产业共性技术标准、中国标准国际化,基础公益检验检测技术、重要产业检验检测技术、基础认证认可技术、新兴领域认证认可技术和典型示范。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我国NQI总体水平达到并跑,在部分领域达到领跑水平:为国际单位制重新定义做出实质性贡献,研制计量基标准和测量装置100~120台/套,研制国家标准物质500~600项,计量科技整体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研制国际标准200项以上,实现超过100项中国标准走出去,研制基础通用、社会公益和产业共性国家标准1000余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的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善,重点领域标准水平领跑国际;填补社会公益和重要产业领域检验检测新方法和核心技术300项,新装置51台/套,诊断产品70种,实现重点领域检验检测核心技术突破;建立6套国际或区域领先的认证认可技术方案,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形成5套以上全链条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本专项执行期为2016年至2020年。各任务落实以项目为主,2016年已部署49个任务方向,国拨经费6.76亿元。重点研究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定、新计量和导出量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等领域关键计量技术,基础性、公益性和重点产业急需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技术,以及石墨烯等碳基纳米材料、碳排放交易和家具产品中挥发性有机物等领域NQI技术集成示范。2017年项目支持任务为总任务的三分之一,为增强本专项申报竞争性,2017年指南任务方向进一步细化,共80个,总概算约7.4亿元。重点研究新领域关键计量技术和高准确度标准物质研制,基础性、公益性和重点产业急需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检验检测技术,新兴领域认证认可技术,以及空间导航与定位领域NQI技术集成示范。每个任务方向支持1~2个项目(评审结果相近并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先期支持2个项目,经中期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后续择优支持),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项目执行期为3~4年,如无特殊说明,每个项目下设的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个。本专项指南如下:4一、计量技术为实现专项计量部分的总目标,对计量方向项目整体要求如下:项目研制的计量标准装置和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稳定性、可靠性、量程范围等关键性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参加相应国际计量比对,实现国际等效;计量标准装置达到申报国家计量基准、国家计量标准的要求,研制的标准物质应申报为国家标准物质。1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1.1生物活性、含量与序列计量关键技术及基标准研究研究内容:研究细胞生物活性计量装置和细胞计量技术及溯源性;研制微生物活菌计量装置和活菌精准测量技术,基因序列和含量计量关键技术;研究蛋白质含量计量基准方法和装置、糖基化计量方法;研究生物单分子计量装置,生物单分子计量技术方法及溯源性;研究细胞、核酸、蛋白质等国家标准物质。考核指标:1.计量装置4套:蛋白质绝对含量计量装置1套,生物单分子计量装置1套,微生物活菌计量装置1套,标准不确定度3.0%;细胞生物活性计量装置1套,标准不确定度7.5%;2.新技术、新方法12项:计量溯源方法5项,绝对测量方法4项,计量方法3项,标准不确定度5%;3.国家标准物质23种:包括蛋白质、核酸/基因、细胞分型计数、荧光校准等国家标准物质,标准不确定度5%;微生物和基体国家标准物质,标准不确5定度7.5%;4.参加和主导国际、国内计量比对5项;5.申报国际互认的校准测量能力(CMC)3项;6.申请发明专利6项。实施年限:2017~2020年。2新领域计量标准2.1新型功能材料关键特性参数计量标准研究研究内容:研究高性能稀土永磁、磁粉芯、非晶纳米晶、弱磁等新型磁性材料磁参数的现场溯源技术和标准装置;研究高性能电工钢材料动态磁性计量技术和标准装置;研究微纳薄膜材料的结构及热电参数的溯源技术和计量标准;研究高分子材料分子量、热物理性能和介电性能的溯源技术和计量标准。考核指标:1.计量标准装置10套:①永磁、软磁和弱磁材料磁参数现场计量标准装置各1套,交直流磁场和磁极化强度标准不确定度0.05%;②高性能电工钢材料动态磁性标准装置1套,被测材料宽度(0.6~1.2)m,动态磁性计量研究平台1套,跨度15m;③高分子材料表观黏度标准装置1套;④传输线法、电容法和谐振腔法高分子材料介电常数标准装置各1套;⑤微纳薄膜材料结构光散射和塞贝克系数标准装置各1套。2.国家标准物质26种:①高分子材料特性量标准物质24种;②微纳薄膜材料特性参数标准物质2种。3.申请发明专利2项。4.主导或参加国际比对2项。实施年限:2017~2020年。62.2高端装备制造质量大尺度计量测试方法与技术研究研究内容:研究大型加工装备误差的测量与主动补偿方法与技术,研发测量与主动补偿系统;研究面向大型装备数字化装配的现场测量原理、方法与技术,新型工业大尺度三维精密测量技术及设备;研究大尺度装备现场测量设备的坐标与姿态量传溯源技术及六维参量计量标准装置;研究高端装备大尺寸网格溯源技术及计量标准装置;研究高端装备关键部件大齿轮几何量坐标计量与溯源关键技术,大齿轮多参量计量标准装置。考核指标:1.精密测量装置5套:①大型机床误差测量与主动补偿装置1套,溯源至国家计量基标准;②异构网络动态测量定位装置1套,溯源至国家计量基标准;③大尺度坐标与姿态角六维参量计量标准装置1套,姿态角测量不确定度8″+3″/m;④大尺寸网格计量标准装置1套,网格测量标准不确定度1.2×10-6;⑤大齿轮多参量计量标准装置1套,渐开线测量标准不确定度5×10-6。2.申请发明专利5-8项。实施年限:2017~2020年。2.3新能源与节能计量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研究多结航天太阳电池阵光电参数计量技术;研究光伏电站阵列能效评测方法,及其发电功率的串并联失配、线损、最大功率点跟踪等计量技术,实现光伏电站光电转换效率的准确计量;研究光伏组件及逆变器转换效率交直流在线测量技术,7以及并网光伏电站电参数动态测量和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光伏微网电动汽车充电计量标准装置,实现微网电动汽车充电计量系统的示范应用;研究LED等节能光源在植物照明测量仪器的校准技术,复现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单位量值。考核指标:1.标准装置及测量系统6套,植物照度计1台:①多结航天太阳电池光电参数测量系统,光谱匹配度最大允许偏差±3%;②光伏电站能效评测标准装置;③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现场测量装置,标准不确定度0.025%,范围(0-1500)V,(0-1000)A,谐波(0-40)次;④光伏微网电动汽车充电计量标准装置;⑤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标准装置;⑥光合光量子通量(PPF)测量装置;⑦植物照度计,标准不确定度2.0%。2.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得国际互认的检测与校准能力2项。实施年限:2017~2020年。2.4军民共用卫星导航、惯导产品和天线关键计量技术研究研究内容:研究建立甚长基线全球卫星导航国家基准网和惯导产品多自由度复合角计量技术;研究惯导产品加速度及旋转参数计量技术;研究甚长基线干涉及卫星双向比对链路时延校准技术;研究军民共用天线高精度测量及溯源技术和通信天线测量用标准天线。考核指标:1.测量标准装置7套:①GNSS连续跟踪甚长标准基线网1套,精度1×10-7;角位置测量标准不确定度0.15″;8②甚长基线干涉链路时延校准系统,不确定度5ns;③实现时标基准的军地比对链路,不确定度5ns;④(1~40)GHz天线测量标准器和探头,不确定度0.075dB;⑤高精度低转速标准装置,不确定度2.5×10-6;⑥静动态综合加速度标准装置,不确定度5×10-3;⑦1kNm高准确度扭矩标准装置,不确定度3×10-5。2.申请发明专利5项,主导国内比对2项。实施年限:2017~2020年。2.5复杂与极端环境中力学计量基标准体系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复杂与极端环境,研究旋转振动、液体介质振动测量关键技术与标准装置;研究大扭矩计量技术与标准装置;研究多分量力与扭矩、低频振动关键技术与标准装置;研究多目标运动速度模拟、颗粒物及噪声源定位等动态参数计量关键技术与标准装置。考核指标:1.标准装置11套,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①旋转振动标准装置1套,DC~10Hz的标准不确定度1.5%;②液体介质中振动标准装置1套,1MHz位移峰峰值不小于1μm;③光电探测器频响校准装置1套;④智能便携式振动标准装置1套;⑤100kNm扭矩标准装置1套,扭矩值(5~100)kNm,标准不确定度0.05%;⑥多分量力与扭矩校准装置1套,力值Fx、Fy:10kN、Fz:100kN,扭矩值Mx、My:500Nm、Mz:2000Nm,标准不确定度0.15%;⑦两分量振动标准装置1套;⑧9多目标运动速度模拟标准装置1套,速度(10~300)km/h,最大允差±0.3km/h;⑨颗粒物质量检测装置2套;⑩噪声源定位用校准装置1套。2.申请发明专利8项。实施年限:2017~2020年。2.6电离和光辐射极端量计量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研究超低本底条件下电离辐射计量技术,建立极低剂量率X射线、γ射线计量标准装置;研究高注量率X射线计量技术,建立同步辐射X射线计量标准装置;研究红外辐射隐身材料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和超强红外激光辐射源功率特性计量技术及其计量标准装置。考核指标:1.计量标准与测量装置4套:①低剂量率X射线、γ射线计量标准装置1套,标准不确定度8%;②同步辐射X射线计量标准装置1套,标准不确定度4%;③红外隐身材料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装置1套,波段(1100-3000)nm、10.6μm,标准不确定度1.5%;④绝对型激光辐射功率计量标准装置1套,电校准功率1×104W,标准不确定度1.5%。2.参加国际比对2项。3.具备国际互认的测量与校准能力(CMC)2项。实施年限:2017~2020年。2.7航天遥感关键计量标准及溯源技术研究研究内容:研究真空低背景红外遥感温度标准装置;研究超高温航天热防护材料表面温度及其发射率标准装置;研究微波遥10感中功率量热基准装置和微波黑体发射率标准装置;研究空间遥感时频域平面近场法天线标准装置;研究低真空动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