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九章明朝第十九章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第一节明朝前期的政治与社会第二节明中期的政治第三节明朝的灭亡第四节明代的民族关系与外交第五节明代的文化课程目录明朝概况明朝(1368—1644年)由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朱元璋建立,共历16帝,277年。李自成破北京灭明后,明残余势力在南方还先后维持过4个小王朝,史称南明。学习明朝历史需注意的重点:(1)明前期几个皇帝竭力推行加强专制集权的方针和政策,如废除丞相、创设内阁大学士、重用厂卫特务、文字狱等,从而使君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前期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并爆发“靖难之役”,但国势总体上强大,并出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2)“土木之变”后,国势由盛转衰,宦官干政,小农经济遭破坏,边境局势动荡。万历时,出现张居正改革。(3)明朝农产品商品化扩大,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工艺精湛,商业繁荣,市场话跃,更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4)在明代文化繁盛,出现不少著名思想家,艺术和社会价值取向方面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动向。(5)明末,统治极度黑暗,皇室带头的土地大兼并达到历史极致。关外满族兴起,关内起义遍地,明朝被农民战争摧毁。明朝国号本姓朱,本祝融……。定鼎金陵,则祝融之故墟也……故建国号大明,其有祖也。袁义新《凤阳新书》卷一《太祖本纪》国号大明,承林儿小明号也。祝允明《野记》卷一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于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明史》卷40《地理志一》京师(北直隶),治顺天府(今北京),辖地相当今河北省、内蒙古东南端及诃南北端。南京(南直隶),治应天府(今江苏南京),辖地包括今江苏、安徽二省。思宗隆庆万历泰昌天启穆宗神宗光宗熹宗世宗武宗孝宗宪宗嘉靖正德弘治成化崇祯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宣宗英宗代宗英宗洪熙永乐建文洪武仁宗成祖惠帝太祖明朝帝系明太祖朱元璋画像明成祖朱棣像明仁宗朱高炽画像明宣宗朱瞻基像明英宗朱祁镇像明代宗朱祁钰像明宪宗朱见深像明孝宗朱祐樘像明武宗朱厚照像明世宗朱厚熜像明穆宗朱载垕像明神宗朱翊钧像明光宗朱常洛像明熹宗朱由校像明思宗朱由检像明朝历史分期线索明前期——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专制强化内部斗争激烈统治中心变化经济恢复国势强盛明特征形成明中期——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政治败坏“南倭北虏”国库困窘流民剧增内部改革雇佣劳动的大量出现文化与社会风气变化明后期——万历、泰昌、天启、崇祯政治黑暗满族的兴起阉党与东林党的斗争大起义第一节明朝前期的政治与社会明太祖朱元璋的两幅画像南京中华门明聚宝门遗址1、地方机构的改革与三司的创设明建立之初,统治机构基本沿袭元朝体制,朱元璋在首先改革地方机构。1376年(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主管一省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刑法,都指挥使司管军队。三者合称“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明朝廷和民间在口头上仍然以“省”称呼。布政使司之下又设府(直隶州)、县(州)二级地方政权,长官称知府(知州)、知县(知州)。县州府布政使司(省)监察、司法提刑按察使司军政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民政、财政三司一、专制集权的强化措施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夜巡铜牌2、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初沿袭元制,中书省掌行政,为宰相机构,统领六部。但从明初开始,朱元璋已有意限制宰相权力,宰相多不满员,僚属也大为削减。1380年(洪武十三年),以“谋不轨”罪名杀左丞相胡惟庸,罢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尚书执行皇帝的命令,直接对皇帝负责。其后,宣布不许再议置丞相。秦汉以来行之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六部在明初地位很高,但明中叶以后,既受制于内阁,又受制于宦官,权力大不如前。洪武十三年(1380),罢御史台,洪武十五年,置都察院。长官是左右都御史。都御史与六部长官均为正二品,明人称为“七卿”。都御史下分十三道设道监察御史。每一布政司为一道,共设一百一十人。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又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明廷还设立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长官称通政使,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3、监察制度的变革明代御史象牙腰牌(正面)明代御史象牙腰牌(反面)4、五军都督府和卫所制洪武初年,由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1380年,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和在外各都司。都督府所管仅是兵籍和军政,不能直接统率军队。军官的选授权在兵部,而军队的调遣和最高指挥权则在皇帝。打仗时,兵部奉旨调兵,并秉承皇帝意旨,任命总兵将官,发给印信。战后,统兵官交还印信,士兵回归原来卫所。将不专军、军不私将。作战时军队临时调集,事毕各归戍所,军士与统领军队的将帅没有长期隶属关系。明持盾武士俑明代木刻画:明军操练弓弩图在军队编制方面,自京都至州县,皆立卫所。军事上重要地区设卫,次要的设所。卫所军士皆另立军籍,称军户。以军屯为经济支柱。卫所制有唐府兵制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色彩。洪武七年(1374)定卫所之制:5600人设一卫,长官为指挥使,下辖5千户所;每千户1120人,长官为千户,下辖10百户所。每百户120人,长官为百户;百户下辖2总旗,每总旗下又辖五小旗,一小旗10名兵士。据估计,洪武后期全国兵额约180万以上,永乐时增至280万左右。御林军铜牌卫所制5、特务机构朱元璋最早的特务机构是军队中的“检校”,有四个头目。胡维庸案后,又设立锦衣卫,置锦衣卫指挥使和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还掌管诏狱,处理皇帝交办的专案,有专门的法庭和秘密监狱,法司不能问。锦衣卫的刑法极为残酷。以后由宦官掌管的东、西厂和内行厂,与锦衣卫合称“厂卫”,互为表里。明太祖还实行廷杖制度,在殿上杖责大臣。他的侄儿大都督朱文正、工部尚书薛祥等都被杖死。永嘉侯朱亮祖父子则被鞭死。终明一代,廷杖作为慑服公卿、维护皇权的残酷手段,经常被滥用,使“天下莫不骇然”。明锦衣卫印明代通行驿站证明:驿符明初名臣宋濂像(宋)濂性誠謹,官內庭久,未嘗訐人過。……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翼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明史》卷128《宋濂傳》明初特务侦察无所不在帝使畫工瞷(宋)訥圖其像,危坐有怒色。明日入對,帝問昨何怒。訥驚對曰:“諸生有趨踣者,碎茶器。臣愧失教,故自訟耳。且陛下何自知之?”帝出圖。訥頓首謝。《明史》卷137《宋訥傳》臨安錢宰子予,武肅王之裔,元末老儒也。高廟禮徴,同諸儒修纂尚書。會選《孟子節文》,公退,微吟曰:“四鼓鼕鼕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察者以聞。明日,文華燕畢,進諸儒而諭之曰:“昨日好詩,然曷嘗嫌汝?何不用‘憂’字?”宰等悚愧謝罪,未幾皆遣還。葉盛《水東日記》卷41373年(洪武六年),以《唐律》为蓝本,编定《大明律》,后又经三次修订,于1397年(洪武三十年)正式颁行。全书计30卷460条。《大明律》有相当多的内容沿袭唐律,但对直接危害国家统治的谋反贼盗以及重大经济犯罪,其量刑重于唐代。条例简于唐宋律,但精神又严于唐宋律。同时,纲常名教进一步融汇于明律之中,完成了理学的法典化。6、刑律明太祖圣旨为了进一步完善监察审案制度,明初创立了三法司制度,即由都察院负责监察、刑部负责审案、大理寺负责复审都察院和刑部案件。1385年(洪武十八年),明太祖又颁布亲自编撰的惩治豪强、官吏、百姓的刑法案例汇编《大诰》,接着又颁行《大诰续篇》、《三篇》。《大诰》充分反映了明太祖乱世用重典的思想。其中凌迟、枭示、族诛者有几千案,弃市以下一万多条。明代学校分三类:中央国子监、府州县学和民间办的乡村社学。1382年(洪武十五年),国子学改名国子监,国子监的学生称监生,分官生和民生两种。官生指功臣子弟、少数民族土司子弟和海外留学生。民生由各地推举。科举:明定制三年一科。参加科举者必须是各级学校的生员。将官办学校与科举密切结合。府(州)、县生员,即所谓秀才,先赴省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及格者称举人。隔年,举人赴京参加会试,及格者再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廷试(或称殿试),中选者为进士,分一、二、三甲。7、学校与科举《明状元图考》插图明代进士题名碑明代国子监牌坊明代科举考试试卷八股文程式破题承题起讲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正正正正反反反反股者,对偶也。每股中均须一正一反,或一实一虚,或一深一浅排偶论述。所有内容必须本《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可以己见发挥。只有最后大结时可用己见,但只可言前朝,且只能三四句。入手皇帝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殿阁大学士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通政使司监察御史府县卫千户所百户所明朝主要统治机构布局简图明代北京城内各部位置图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抗,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卷2391、杀戮功臣胡维庸案(1380-1393)凡是被罗织为胡党的官员都被抄家灭族,受牵连和连坐而被处死的达三万人。蓝玉案(1393)蓝玉被处斩,诛灭三族,其手下将领也均被定为“逆党”,抄家灭族,被杀者一万五千余人。二、政治上整顿秩序的补充措施明初大臣李善长像2、严惩贪官朱元璋元末亲眼目睹了元末吏治腐败对百姓的危害,为了杜绝官吏贪赃现象,他下令官吏因枉法而贪赃的,一概发往北方边地充军,官吏贪污钱财六十贯以上的,处以枭首示众、剥皮实草之刑。明太祖把府州县衙门左面的土地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叫做“皮场庙”。明代乌纱帽空印案(1375)下令处死户部尚书,全国各地衙门主印长官及署字签名者,佐贰官杖百戍边。郭桓案(1385)中央官僚机构被诛杀一空。遭到清洗的还有全国各地与钱粮有牵扯的官员以及借追缴官粮为名受到牵连的各地富民。3、迭兴文字狱反感孟子的轻君思想,将《孟子》删去三分之一,名为《孟子节义》。文字狱“垂子孙而作则”“藻饰太平”“遥瞻帝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朱元璋手迹朱元璋对大地主富豪势力十分警惕。建国后利用朝中几次政治、经济大案以诛杀和流放手段打击豪富。他还针对地主富豪多聚族而居的特点,经常大量地把他们迁徙出本乡,如1370年,徙江南民14万户于凤阳,其中就有不少地主豪富;1391年,徙天下富民5300户于南京,1397年,又徙富民14300余户于南京。使这些豪强失去原有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实力。4、抑制豪强明金绣龙凤袍纹样明梅花图玉香炉1、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第一,缓和人身依附关系。元朝奴隶较多,1372年(洪武五年),朱元璋以诏令的形式,规定以往因战乱“而为人奴隶者,即日放还”。他还下令由朝廷代为赎还因饥荒而典卖的男女。同时,《大明律》还规定,除官僚外,“庶民之家,存养奴婢者,杖一百,即放从良”。1372年颁布了“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的命令,用宗法家长制的少长关系冲淡良贱的隶属关系。明廷继承了元代对工匠的管理制度,但作了调整,工匠不再象元代那样须终年在官府服役了。明代工匠基本上分成住坐和轮班两种。轮班匠每三年赴京服役三个月,住坐匠每月服役十天。因病不能服役者可纳钱代役。工匠较元代有了较多的人身自由。明代木刻画:水田耕作图三、明初发展社会生产的措施明代木刻画:水碾图第二,鼓励开荒针对当时荒田多的情况,令农民自由垦荒。招抚流亡,鼓励流民返乡。洪武三年明太祖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部免除三年租税。后来又规定洪武二十七年以后开垦的荒田,全不征税。田主与佃农的劳动生活第三,推广屯田民屯(移民屯垦)为改变明初长期战争以后人口分布不均的情况,同时也为了发展经济,明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对于移民,政府提供耕牛、种子和路费,免去赋税三年。军屯和商屯元初除了移民屯垦以外,还有军屯和商屯。所谓军屯就是在卫所的统辖之下,以屯为单位,每军受田五十亩,官府提供耕牛和农具进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