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泸州天立国际学校报告纲要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二、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时间、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构想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四、研究对象、周期及阶段划分五、成果形式六、研究原则、方法及研究现有条件七、课题的管理机构及管理办法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现实依据: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现实依据:1、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校和教师自主开发为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教材,要求密切联系学校、社区、学生实际,而学校和教师长期受国家规定课程束缚,缺少相应的课程开发能力,如何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我们感到茫然。2、课程目标制定。课程目标要依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合理确定,过高或过低目标,都使该课程实施缺乏实效,如何制定恰当的课程目标?这是学校和老师面临的又一问题。3、活动主题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主题,它需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选择怎样的主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现实依据:4、活动方式运用。综合实践活动以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活动方式,显然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的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都有一个适应和逐渐熟悉并有效地运用过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达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目标?我们虽然进行了探索但不够深入。5、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指导是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什么样的教师指导才是有效的指导?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指导要求?我们不能很好把握。6.缺乏课程的社会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它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而现实中却有诸多不利于其发展的因素制约着它,如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中、高考制度,社会、家长的支持力度以及教育内部对它的认识程度都直接影响到这门新型课程的发展。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现实依据:7、对于教师而言,他们的教学工作任务较重,压力较大,没有太多精力来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中,随意性较强,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8、对于学校而言,也存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和投入不足的问题。9、对于学生而言,家庭教育的不足导致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自理能力较差;行为习惯不规范,道德礼仪修养缺失;自我为中心,人际沟通能力差、团队协作精神缺乏;身处顺境,抗挫能力较差;不太关注现实、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理论依据:1、进行本课题研究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修订稿)》,《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2、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教育观的转向理论,课程观的转向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二、教学时间和组织形式及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组织形式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确定开设课程,学生自由选择,打乱班级建制,重新编班。每周初一、初二各专门安排一个下午,在规定的地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二、教学时间和组织形式及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艺体类:⑴体育:篮球、乒乓、足球、羽毛球、射击、健美操;⑵音乐:管弦队、合唱队、拉丁舞、舞蹈;⑶美术:西画、卡通画、书法等活动。2、生活和心理健康教育类:⑴生活教育:生活技能讲座、陪伴父母的一天、手工制作;⑵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系列讲座、礼仪修养与趣味心理学、人际交往讲座等大型讲座和活动。3、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类:⑴社会实践:小记者、法制在线与模拟法庭、保护母亲河;⑵社区服务:拥军活动、敬老服务、扶贫帮困、环保卫生。4、信息技术类:电脑绘画、动漫制作、网站开发、网页制作、信息奥赛培训。5、科技活动类:物理科技小制作、生物探究与小制作、生活中的化学。6、研究性学习类:英美文化与风情欣赏、历史博览、流金岁月、数学与几何画板。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总目标本课题主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索活动模式和教师的有效指导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生活化,为城市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范例。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具体目标1、激活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亲自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展开智慧的翅膀去动脑、动手、多思、多做,训练和培养自主性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2、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3、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切实提高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自理、自主、自控、自律的行为习惯。4、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增强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为目标所进行的子课题研究:1、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2、劳动技术和生活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3、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4、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5、科技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6、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四、研究对象、周期及阶段划分研究的对象泸州天立国际学校初中部一、二年级为主要对象,同时初三学生也将尽可能地涉及为研究对象。四、研究对象、周期及阶段划分序号主要研究阶段阶段主要研究任务Ⅰ第一阶段:2006年3月——2006年8月1、课题准备2、调查、检索、选题、论证3、拟定初步方案和项目设置Ⅱ第二阶段:2006年9月——2007年8月1、拟定研究方案2、课题开题及初期研究3、对原有的方案、项目系统化4、确立并进入子课题研究Ⅲ第三阶段:2007年9月——2008年8月1、课题全面进入实施阶段2、全面进行子课题研究3、产生阶段性成果Ⅳ第四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1、课题进入总结阶段2、完成终结检测3、整理研究资料及档案4、完成成果报告,整编各类成果5、课题申奖,成果推广五、成果形式1、劳动技术与生活技能展示。2、舞蹈、声乐、器乐舞台展示。3、艺术、信息、体育及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与展示。4、各种科技小制作、小发明。5、形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教材。6、撰写具有较高价值的论文、成果分析报告等,分段总结并努力将成果发表于各级报刊上,特别是国内有影响的期刊上。六、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及现有条件研究原则和方法:本课题主要按照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过程性原则进行研究。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实践对比、比较分析、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力求做到教育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研究相结合。六、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及现有条件现有的研究条件:1、泸州天立国际学校是本课题顺利开展最强大的后盾。学校的硬件、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领导的支持都将为课题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2、为本课题研究担任着研究载体的是天立学校的初中部学生,这一群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将是课题研究的有力基础。3、本课题的总负责人是学校校长助理——陈光明,为本课题的策划协调、部门衔接、人员调配提供保障。4、本课题由学校教科室吴其林副主任、教务二处余开全主任、胡晓副主任、教科室兼职教研员漆梦飞担纲指导和管理,为课题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航、推动作用。5、本课题的主要负责单位是学校教科室及教务二处,无论是从学校层面,还是初中部层面都将为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的保障。6、本课题的子课题负责人都是曾经参加过大型课题研究的优秀人才,他们都有着中高级职称,获得过国家、省市级奖章和发表过大量论文。7、参与本课题的人员涉及了初中部全体教育工作者,这是一个优秀集体,而这些优秀人才将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大展才华。七、课题的管理机构及管理办法1、聘请专家顾问组宋明清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理论室主任高级教师孙耀学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高级教师七、课题的管理机构及管理办法2、成立学校课题领导组田亩市政府督学,天立学校校长特级教师郭刚市政府督学,天立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刘孝辉天立学校党总支副书记高级教师牟世平天立学校校长助理高级教师陈光明天立学校校长助理高级教师孔令刚天立学校校长助理高级教师七、课题的管理机构及管理办法3、确定课题总负责人陈光明天立学校校长助理高级教师4、确定课题管理组成员吴其林天立学校教科室副主任高级教师余开全天立学校教务二处主任高级教师胡晓天立学校教务二处副主任高级教师漆梦飞天立学校教科室兼职教研员中级教师七、课题的管理机构及管理办法5、确定子课题负责人①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负责人:黄玉梅②劳动技术和生活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负责人:刘俊③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负责人:欧阳菊④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负责人:杜鸿彬⑤科技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负责人:程光伟⑥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负责人:潘培根七、课题的管理机构及管理办法6、定期举行科研例会总课题管理人员每月定期举行一次科研例会,总体研究、策划、布置、检查课题每阶段研究任务。各子课题组每月举行一次科研例会,研究策划各子课题具体实施办法等内容。7、学校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课题资助金办法”,学校将为课题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8、建立健全教师科研奖惩制度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课题奖励办法”及“教师考核方案”对该课题研究有贡献个人和集体予以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