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主讲人黎明第一章导论教学要求教学中要求紧紧把握公共政策的本质和利益分配的动态性,结合实例重点介绍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主要功能,公共政策分析要素以及政策科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一、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二、对全社会的利益作权威的分配(一)对戴维•伊斯顿定义的分析(二)利益分配的动态性三、结论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特征与功能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一)整体性(二)超前性(三)层次性(四)多样性(五)合法性二、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一)导向功能(二)调控功能(三)分配功能三、公共政策分析要素(一)政策问题(二)政策目标(三)政策方案(四)政策模型(五)政策资源(六)政策评价标准(七)政策效果(八)政策环境(九)政策信息第三节政策科学的历史沿革一、公共政策研究产生的历史背景二、政策科学的诞生与发展(一)政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二)拉斯韦尔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三)德罗尔的工作及其杰出贡献(四)知识经济时代政策科学的最新进展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教学要求教学中要求紧紧把握公共政策主体体系的构成和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含义和内容,重点介绍提升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公共政策主体体系的构成,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含义与内容,提升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第一节政策主体公共体系一、核心主体(一)立法机关(二)行政机关(三)司法机关(四)(执)政党二、准公共政策主体三、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第二节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一、政策主体能力的含义与内容(一)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刀(二)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三)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刀(五)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二、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一)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二)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三)“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四)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三、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一)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二)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与决策体制教学要求教学中应该从公共政策系统出发,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和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了解在不同体制的国家中政府、执政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第一节公共政策系统一、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一)信息系统(二)智囊系统(三)决断系统(四)监控系统二、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关系第二节公共决策体制类型一、决策权力二、公共决策体制的结构三、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四、公共决策体制的特征(一)专业性(二)统一性(三)整体性第三节中外公共决策体制比较一、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一)西方国家的政府(二)中国政府二、执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一)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二)我国政党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三、其他社会组织对公共决策的影响(一)西方国家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二)我国各种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第四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决策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公共政策中决策的程序,以及各个具体步骤的内容第一节决策问题和决策目标的确定一、确定公共决策问题(一)什么是公共决策问题(二)界定问题(三)各种影响因素在确定公共决策问题时的作用(四)对公共决策问题进行分析二、确定公共决策目标(一)什么是决策目标(二)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1、目标具体明确2、目标有效协调3、目标具有可操作性4、目标与与手段的统一第二节决策备选方案的拟定一、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一)多方案原则(二)排斥性原则(三)多要素原则(四)可操作性原则二、方案设计者的主观条件与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一)方案设计的主观条件(二)创造性思维及其在设计方案过程中的作用三、决策方案设计的程序四、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第三节决策备选方案的选择一、决策方案的评估二、选择决策方案应遵循的原则三、决策方案选择的方法四、决策方案中共识的形成五、决策方案的合法化第四节决策方案的调整一、提出调整方案1、反馈原则2、动态原则3、整体原则二、选择调整方案1、回溯分析2、非零起点3、双重优化4、心理效应第五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执行教学要求教学中要求紧紧把握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执行的浴盆模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结合实例分析公共政策执行的组织、对象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与模型一、政策执行的理论二、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模型(一)浴盆模型(二)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第二节公共政策执行的组织、对象与环境的再分析一、政策执行组织及其成员(一)政策实施研究的重点(二)对“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分析(三)对我国政策执行的归类分析一、政策对象(一)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的互动(二)接受政策的三个层次(三)接受政策的根本原因二、政策环境(一)政策环境及其研究意义(二)政策环境因素(三)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第三节利益矛盾的继续与深化一、联合行动的复杂性(一)政策执行中的多环节与多元利益主体(二)政策协调二、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资源(一)政策执行也是动态过程(二)政策资源的冲突第六章公共政策评价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公共政策评价的内涵和作用,以及公共政策评价的产生与发展,重点掌握公共政策评价的类型、标准、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公共政策评价所面临的障碍和推进中国公共政策评价的途径。第一节公共政策评价概说一、公共政策评价的内涵及作用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作用:第一,可以检验公共政策实施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第二,有利于提高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第三,监督着政策资源的有效配置第四,能够在公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竞争意识第五,其结论决定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二、公共政策评价的产生与发展第一、学科与研究群体的推动笫二、政府外部动力第三,政府内部动力第四,技术手段的完备三、公共政策评价的类型(一)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二)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三)事前评价、执行评价与事后评价四、公共政策效果评价(一)直接效果(二)附带效果(三)潜在效果(四)象征性效果第二节公共政策评价的实际操作一、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二、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程序(一)评价准备阶段(二)评价实施阶段(三)评价总结阶段三、公共政策评价方法(一)前后对比法1、简单“前-后”对比分析2、“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3、“有-无公共政策”对比分析4、“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二)对象评定法(三)专家判断法(四)自评法第三节关于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的若干思考一、公共政策评价所面临的障碍(一)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二)公共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三)政策行动与环境之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四)有关人员的抵制(五)公共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获取数据困难(六)公共政策评价的经费不易取得二、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一、以研究取代服务第二、以好恶取代科学第三、以评价为沽名钓誉的手段第四、以形式取代实质第五、人为制造信息障碍第六、人才、经费的缺乏三、推进中国公共政策评价的途径(一)提高对评价工作意义的认识(二)公共政策评价制度化(三)建立独立的评价组织(四)明确公共政策目标,精选评价对象(五)建立公共政策评价信息系统第七章公共决策的思维方法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公共决策思维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了解一般思维方法与公共决策思维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点和公共决策思维的基本类型,并能够在实际的公共决策中灵活运用公共决策思维的基本方法。第一节“思维”与“思维方法”一、什么是“公共决策思维”和“公共决策思维方法”二、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点第二节公共决策思维类型一、一般思维类型(一)直觉思维(二)形象思维(三)灵感思维(四)立体思维二、公共决策思维类型(一)完全理性思维(二)经济合理性思维(三)渐进思维(四)顺序决策思维(五)剧烈变革思维(六)无为思维(七)创造性思维(八)集体思维第三节公共决策思维方法举要一、头脑风暴法二、德尔菲法三、类比法、隐喻法与群体生态法四、巴拉姆驴子思维法五、理想方案思维法六、简单矩阵思维法第八章公共政策与系统分析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系统方法、系统分析、公共决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基本的相关概念,掌握系统的基本属性、系统方法的基本特点和系统分析的基本流程和主要作业步骤,理解并能在实际中运用系统分析来研究公共政策。第一节系统、系统方法和系统分析一、系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二、系统的概念系统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基本属性:第一,整体性第二,相关性第三,动态性第四,层次性第五,环境适应性三、系统方法及其特点(一)整体性(二)综合性(三)最优化(四)可行性四、系统分析及其产生背景第二节公共政策研究中的系统分析一、公共决策系统二、系统分析与公共政策三、系统分析学派和结构功能分析学派第三节系统分析在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具体运用一、系统分析的基本要求二、系统分析流程三、系统分析的主要作业四、决策支持系统五、系统分析应注意的问题第九章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公共政策理念、体制、过程与技术的影响;理解公共政策创新对发展知识经济的推动作用。第一节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一、知识经济的概念与由来(一)知识经济的由来(二)知识经济的含义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一)社会主体知识化(二)社会组织扁平化(三)政策信息公开化(四)民主参与大众化三、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一)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实现政策创新(二)政府的公共政策影响知识经济的发展四、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点(一)知识化与信息化(二)民主化(三)科学化(四)高效化第二节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一、知识经济与发展型政策理念(一)人本观念(二)公平优位观念(三)科学化观念(四)民主化观念(五)法制化观念(六)创新超前观念二、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体制创新(一)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建立网络化的公共政策体制(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建立参与型公共政策体制(三)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建立多者博弈的公共政策体制三、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四、知识经济对公共决策方法和技术的影响第三节公共政策对发展知识经济的影响一、教育政策创新二、产业结构调整三、财政政策变革四、优化税收政策五、加大金融政策倾斜力度六、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七、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第十章公共政策案例及其分析教学要求经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案例分析的方法、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和类型,引导学生运用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相关知识来进行具体的个案分析。第一节案例分析方法与公共政策一、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和类型(一)公共政策案例的含义(二)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1、公共性2、管理性(三)公共政策案例的类型二、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含义及意义(一)含义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二)意义1、有利于推动公共政策理论的发展与深化2、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3、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三、公共政策案例学在中国的发展(一)公共政策案例研究现状(二)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独特优势第二节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一、弄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二、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三、确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一)主体角度(二)客体角度(三)中立者角度第三节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框架一、确定案例所处的政策环节,明确案例分析的目标二、依据主题与目标,确定案例分析的切入点与立足点三、明确案例分析的具体方法四、确定问题与原因之间的联系,找出主要矛盾。五、提出解决方案,撰写分析报告第四节实例分析:燃油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