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接待中心设计“旅游接待建筑是构成风景区整体功能结构的组成部分,是风景区直接服务于游客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游客接待中心:是旅游景区设立的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休息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修建接待中心的目的是向游客提供有关旅游和风景名胜区的信息,同时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有些甚至包括住宿及娱乐设施。•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大风景名胜区修筑各种旅游配套设施满足游客的需要,在这种发展潮流驱使下,风景名胜区得以产生并不断地发展。为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景点建设将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发展,新的旅游景点会越来越多,旅游者的活动范围将越来越广,各地掀起了游客接待中心建设的热潮。游客接待中心的设置源于美国国家公园,现在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借鉴并不断发展完善。■游客中心概念简述•游客中心主要为游人提供住宿、餐饮、导游、娱乐等综合性服务,是以集旅游接待、形象展示、旅游度假区售楼、会议展览推广等综合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区,可以说是集购物、参观、休闲于一体。不仅可以为来当地旅游观光的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产品展示、游人集散、购物休闲等多功能服务,为旅游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商务考察提供良好的接待环境。具体地讲,作为景区对外管理的主窗口,游客中心的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已入园游客散客、预入园游客散客、社会团队游客、旅行社团队游客及旅行社人员、其它旅游中间商等。游客中心具体服务内容根据各景区的实际而有所差异,一般景区访客中心包括如下职能:散客接待、团队接待;导游服务;旅游咨询;旅游商品销售;失物招领;物品寄存;以及医疗服务、邮政服务、残疾人设施提供等。■游客中心功能和作用■游客中心的设施及服务要求[服务设施]游客中心的服务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主要是指服务设施,软件部分主要是指服务质量。服务设施的等级、性能、质量、数量,对于游客中心能否正常发挥效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景区的接待中心、服务中心、展示中心、通信中心,游客中心至少应该具备一定面积的房屋、便于同其他地方通行的交通设施及交通工具,除此以外还需要基本的通信设施(如:电话、传真、电脑、宽带网络、邮政服务设施等)、充足的电能、水能和热能、展示设施(如:多媒体放映设施、展示厅、展板等),这些仅是所需具备的最基本的设施。如果游客中心还具有购物、休闲、住宿、餐饮的功能,则还需要基本的售货设施(如:柜台、货源等)、住宿设施(如:床铺、卫生洗浴设施、排水设施等)、餐饮设施(如:就餐空间、就餐设施、食品制作空间等)等。■游客中心的设施及服务要求[服务设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是指导我们旅游景区规划开发建设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该标准中对不同等级景区的游客中心建设作了明确规定:AAAAA级景区: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体现充分。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熟练,服务热情。AAAA级景区: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熟练,服务热情。AAA级景区: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功能齐备。游客中心有服务人员,业务熟悉,服务热情。AA级景区:有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的游客中心或相应场所,服务人员业务熟悉,服务热情。”■游客中心的规划布局[基址选择]对基地的分析是游客接待中心设计的第一步,基地往往以自身的形态和条件成为制约设计的限定因素。对于中心的选址来说,需要有多方面的考量:基地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条件,基地自身的地形、地貌、日照、景观等条件都属要考虑的范围。游人中心的选址,应具备相应的水、电、能源、环保、抗灾等基础工程条件,靠近交通便捷的地段,依托现有服务设施及城镇设施;避开有自然灾害和不利建设的地段,同时还要分析所选位置的生态环境,应因地制宜,充分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减少对原有地物与环境的损伤或改造”。[主要模式]■游客中心的规划布局游人中心的规划布局,主要有块状型、散点型等几种模式。块状型布局主要指游人中心单独设置在景区的一处地方(一般设置在景区口),这种布局对土地的占用较大,适合于面积广阔,地势平缓的景区。散点型布局主要指根据景区规划和景区的地理状况,将游人中心分别设置于景区的重要地点,这种布局形式适合于景观集中,用地狭小的景区.■游客中心的规划布局[布局原则]游人中心的规划布局应依据景区的性质和具体条件进行设计,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恰当处理设置于各级景点的游客中心与景区结构的关系;(2)设计时,应使各级游人中心的作用、设计风格、布局特点有机结合并相互补充;(3)适时调整游客中心的布局,使之有利于景区了良好发展,并能使两者相互促进,使游客中心更好的发挥作用;(4)设计独特,能够体现本景区和旅游目的地的特点;(5)游人中心的规模、功能、配套设施、开发状况要与旅游景区的级别匹配。游人中心是游览区与大城市间的交通连接点,对来往旅游者具有集散作用,游客接待中心建筑作为服务设施之一,同样要考虑这个问题。风景区的范围很大,服务设施一般可以设置在风景区、景区、景群三级或相对应的旅游城镇和旅游村。而作为游客接待中心建筑,所承担的作用是给游客提供游览信息和相关服务,因此设置在人流集中的位置为宜。■游客中心的规划布局[交通条件]通常来说,游人容量相对集中的地点主要在风景区的入口处,以及风景区内部交通换乘处和重要的节点处。因此游客接待中心建筑常常位于风景名胜区的检票入口处附近,或者索道下站附近,规模相对较大,功能也最完善。例如九寨沟游客接待中心,就位于九寨沟的沟口一侧,是游人进入景区的必经之地,无论是参观、休息、购物还是购票,实行一体化服务。选址要在符合景区规划、交通方便的情况下,位置适宜、准确,高程相当,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建筑物、构筑物的选址要隐蔽,不显露,不喧宾夺主,即所谓“藏而不露”,让建筑物、构筑物充分融于自然景观之中,源于自然,又与自然形成统一体。善于利用基地范围内可以成为景观的一切有利条件。对基地周围景观条件的细致周全的把握,可以预先为建筑的朝向布局提供依据。并利用对景、借景等手法充分利用环境因素,使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引入建筑内部。■游客中心的规划布局[环境背景]•对环境的分析也有利于把握建筑建成后对基地所在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预见影响的结果。当依山而建,在选择建筑位置时,应分析建筑物对山体形态的影响,不能破坏山体形态,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游客中心的规划布局[总平面构成条件]一、满足景区总体规划要求二、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从使用和管理上,将接待中心分为游客活动区、后勤管理区。前者主要设置为游客服务的场地,后者是行政办公。在总平面布置时二者应有明显的界定关系。分区界定用地功能的目的是,使游客活动场地能与内部工作人员和货物车流出入场地明确分开,以确保内外有别、互不干扰和使用安全。因此应有各自的独立通道和出入口。三、组织好人流交通和车流交通流线,避免干扰且又便捷各部分有单独开放的出入口,此统筹组织交通流线显得格外重要。人流路线应当短捷,在出入口前面应预留出一定用地作为集散缓冲所需的空间。四、留有发展用地应考虑必要的远景发展。如果所选的基地较小,无法预留发展用地,将来因游客数量增加导致现有设施无法满足要求时,会给改建扩建带来麻烦。五、有利于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总平面规划时,建筑基底的平面形态和尺度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建筑界面与相邻建筑和景观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要把握好外部环境对建筑实体形态与尺度所产生的总体影响。充分考虑基地客观自然条件及人文景观,做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环境共生共存,对景区环境影响降到最低。有效利用自然地形,不仅能减少土、石方工程量,节省投资,而且能因地制宜,创造出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的建筑空间。•总平面设计,需满足道路、停车、管理、景观和安全等多种需要。基地设计和建筑设计不应割裂开来,应按游客活动规律和便于管理为原则,对各区的功能特点、环境要求、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等进行合理安排。一个良好的设计能提供心理上的开放性和生态上的连续性。同时要考虑到环境的承载量,以保证生态的平衡。■游客中心的规划布局[总平面构成要素]■游客中心的规划布局[服务设施]1、出入口出入口是内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出入口的位置选择对整个游客接待中心的总平面有一定的制约性。应注意:(1)、确定出入口需结合总平面布局来考虑,应有利于安排主体建筑和室外场地,有利于功能分区及流线组织;(2)、主要出入口应面向人流量大的部位;(3)、主要出入口由于有大量人流通过,考虑到游客出入的暂缓停留及安全因素,应设置在视野开阔地带,有一定缓冲空间。主要出入口:位置应显著,游客直达门厅辅助出入口:便于以使用服务设施为主的游客出入。职工出入口:设在职工工作区域,用于职工上下班进出,位置应隐蔽。2、建筑基底和庭园用地这是建筑自身空间结构所占有的用地区域。其作用是提供室内外主要活动空间,并创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建筑形象。建筑基底主要包括建筑的主体部分和附属部分,主体部分集合了游客接待中心的主要功能,如有要求,附属部分可以包括餐馆、旅馆等设施。庭院的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区的需要。3、绿化、建筑小品等室外场地室外环境,包括绿化、美化,比如树木、草坪、花坛、水池等,能创造优美的外部空间环境,改善小气候,烘托气氛。在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就是在建筑物周围和道路旁点缀些树木而已。尽管有些著名的景观中并没有树,甚至是广场也可能没有任何植物。然而作为室外空间组织的要素之一,植物是最基本的材料。这就要求设计师在总体设计的时候要把握好,包括考虑植物的群体特征和种植地段。乔木、灌木、花草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其特定的效果。■游客中心的规划布局[服务设施]4、杂物内院用地这是内部业务及辅助用地部分。用于安排仓库、配电间、锅炉房等设备辅助用房的卸货、修整用地。5、停车场地当驾车到达某一地点时,如何进入建筑是要解决的一大问题,还有减速、入口和停车等问题。在基地内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辆停放场地。自行车数按职工人数的20%-40%考虑,面积按1.47m'潮计算。可根据基地情况考虑地面广场停车。停车场可能分散设置,分层布置,或者以吸引人流的活动或造景串联起来。[服务设施]■游客中心的规划布局1、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对功能关系的深入分析,合理地安排功能分区,是进行建筑平面组合的基本依据。由于设施中活动项目众多,使用功能繁杂,设计首要问题是根据各部分功能要求、相互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和可能产生的相互影响,把各类用房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大区域,并使它们在总体关系上既有必要的联系,又有要的隔离,实现合理的功能分区,做到“内外有别”和“干扰分区”。所谓“内外有别”即首先解决内部工作区与对外开放活动区之间的必要隔离,使内部管理用房与游客活动用房间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内外两个用房区域之间应有明确的分界和明显的分界标志,以避免外部服务区的活动人流误入内部工作区,形成不必要的干扰。为此,在平面布置中,常可将内部工作用房区置于建筑总体的后部或侧翼,使其在平面或剖面关系上处于游客活动流线的尽端,避开活动人流交通穿越。所谓“干扰分区”,就是在合理解决主要功能组成部分的分区后,还应解决好游客活动区内各项活动进行时相互干扰的隔绝问题。因为对外开放服务的各种活动用房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对外干扰,同时又要求不同的室内环境条件,所以有必要按各项活动产生的干扰特性(活动噪声或人流交通等)和千扰程度的大小、方向和方式,将各种游客活动用房划分为“闹、动、静”三种类型,并相对集中布置,形成“闹、动、静”三类活动环境区域。■游客中心的设计程序与方法[平面功能关系]2、功能分区的主次性应根据使用性质把建筑空间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和交通部分。接待中心的展示部分、旅游购物、导游室、问询、邮电通信是主要使用部分。服务部分的VIP室、急救室,及管理办公是次要部分,一些接待中心提供的会议、住宿餐饮也是次要部分。厕所、设备房、库房、厨房是辅助部分。门厅、走廊和楼梯则是交通部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