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沙蕉门河中心区南滨水角公园2#管理用房(含员工食堂)基坑支护与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广州市绿化公司南沙蕉门河中心区南滨水角公园项目经理部2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1、工程名称:南沙蕉门河中心区南滨水角公园-2号管理用房(含员工食堂)2、建设地点:广州市南沙蕉门水道北岸、体育馆东侧,位于明珠湾起步区开发建设范围内3、本工程用地总面积5058.9㎡,总建筑面积2818.59㎡,其中地上建筑2686.18㎡,地下建筑面积132.41㎡,建筑基底面积1768.25㎡,建筑密度35%,建筑高度11m,建筑层数3层,地下1层,地上2层,4、建筑工程等级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形式,抗震设计烈度:7度。5、本工程地下部分现状原地面标高7.5m,设计基底标高3.3m,开挖深度为4.2米,设计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平面位置详基坑支护平面图。二、工程地质情况2.1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南沙区焦门河中心坦尾村。项目区域地处珠江三角洲沉积地带,根据场地地貌成因及形态特征,本场地地貌单元表现为珠江三角洲海陆交互相沉积平原地貌。坦尾村位于珠江主流的末端,上游的大量泥沙随河水流至此地,因受潮水顶托和外围岛屿的阻拦等原因而沉积,逐渐形成片沙洲,后经人工围垦造田成为大片良田。项目区域地势平坦,水塘、沟渠交织成网,基本为水塘,水深多数小于1m,局部2m,地面平均高程3.7~8.0m(广州城建高程系),相对高差4.3m。由于房产地块的开发,鱼塘已被抽干,地块部分已被填平。2.2气象广州市受季风环流控制,冬季处于极地大陆高压的东南缘,常吹偏北风,且恰在冷暖气团交换地带,气象要素变化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及南海低压槽影响,常吹偏南风,由于暖湿气流的盛行,气候高温多雨,因而摆脱了回归干燥带及信风带的影响,表现出季风气候的特色。受低纬海洋湿润气流的调节,夏季不像我国内陆长江流域那样酷热。广州市3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长夏无冬,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四季树木常绿,花果常香,鱼虾常鲜;但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和低温阴雨也常出现。项目区域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夏季湿热,有台风,冬季干燥,有寒流。年平均气温在21.8℃,其中以7~8两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8℃,极端高温可达35~38.7℃,1、2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3℃,极端低温亦在0℃以上。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显著,风向因此受到季节性的影响,冬季主要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则由海洋吹向陆地。南沙新区为台风影响区,一般发生在7~9月,最大风力在9级以上,并带来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700mm,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4~9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0%以上,枯水期1~3月、10~12月占年总量不足2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0mm~1300mm;7、8月份蒸发量最大,约占年总量的23%,1~3月蒸发量较小,约占年总量17%左右。每年5月至11月时有台风发生,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风力6~9级,最大可达12级,风速最大可达34m/s,按《公路自然区划标准》,本区属华南沿海台风区(Ⅳ7)。台风、强热带风暴带来的灾害性暴雨最具破坏性,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暴雨使地表迳流强劲、早春阴雨绵绵使水份充分下渗地下,这些往往构成公路水害,常常诱发公路损毁。2.3水文1.地表水拟建工程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前缘(近海)地段,河网密布,水系发育,原始地形为海滩,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工程所在地位于焦门河流域的北侧。场区内分布有鱼塘、水沟,水沟宽约1.0~2.5m;鱼塘宽一般10~50m、长20~50m不等,勘察期间鱼塘水深一般约0.50~1.50m不等,塘底有机质土层厚度0.50~1.50m不等。拟建工程鱼塘部位地段施工时,应将水塘积水抽干及清淤处理。2.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和排泄关系1)地下水情况场地位于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地势开阔,是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迳流排泄区,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地下水丰富。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水主要赋存和运移于冲洪积成因的砂层中,场区冲积砂层厚度较大,透水4性较好,地下水水量较大;此外,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和中风化岩层因裂隙发育,也含有一定的地下水。场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河水的渗入。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的稳定水位埋深为0.2~2.9m。(标高4.69~6.51m)。2)地下水类型根据拟建工程场地地下水赋存条件、含水介质及水力特征分析,地下水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分别为上层滞水、孔隙水和裂隙水。(1)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底部有粘性土隔水层的填土层中,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主要为大气蒸发和侧向或下渗排泄。水量一般不大。(2)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冲积-洪积成因的淤泥质砂2-3层、粉细砂4-1层、中粗砂4-2层及砾砂4-3层中。砂层一般被人工填土层、海陆交互沉积土层2-1、2-2覆盖,因此局部具承压性。淤泥质砂2-3层和粉细砂4-1层的粉、粘粒含量一般较高,富水性弱~中等,透水性中等,渗透系数一般为2~5m/d。中粗砂4-2层和砾砂4-3层厚度较大,分布广,一般含粘粒较少,水量较丰富,中等~强透水。孔隙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排泄主要为大气蒸发及向河流排泄,砂层孔隙水与邻近河流(蕉门河)地表水之间水力连通,随季节的变化成互补互排关系,旱季河流水位底时,砂层孔隙水向河流排泄,而雨季河流水位高时,河流地表水成为砂层孔隙水的补给来源。(3)裂隙水:主要含水层为基岩强风化带和中风化带的裂隙中,补给来源主要来自第四系砂层越流补给。从勘察资料分析,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砂土状及碎块状为主;中风化带裂隙较发育,岩石较破碎,岩芯呈短柱状或块状;由于风化裂隙多为泥质充填,地下水赋存条件相对较差,一般具弱透水性,富水性弱。由于强~中风化基岩上覆全风化岩等相对隔水层,裂隙水具承压性。在节理、裂隙发育,且为张性裂隙的层段和风化深槽一般透水性好,地下水量丰富,应特别引起重视。2.4区域地质概况项目场区位于珠江三角洲断陷区,它具有以沉降为主,周边山地以抬升为主的差异性地壳活动特点。珠江三角洲为一湾头式复合三角洲,没有一般三角洲结构中所发育的底积层和沉积层,或者说是这两层不甚发育。它也不显示沉积层由陆向海逐渐加厚的规律,原因是三角洲的沉积基底起伏很大,呈四周较高、中心低平的盆地式堆积,而盆地中心内又被分割成若干次一级的沉积盆地,每个盆地就是一个沉积中心,例如沙滘、北滘、万顷沙等数个沉积中心,总的来看,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具有盆地式沉积格局的三角洲。它的沉积SM-025厚度为20~30m,最厚可达60~70m。珠江三角洲沉积呈明显的三分性。下部的第一套沉积是由河流底砾层逐渐相变为海相粉砂质淤泥或淤泥的海进式旋回,发生在晚更新世后期,距今30000a左右;上部为一套由海相淤泥或粘土层过渡为三角洲相粉细砂、细砂层的海退式旋回,形成于冰后期的全新世。两套沉积之间夹一层杂色粘土,显示一次沉积间断。珠江三角洲沉积区,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广东新构造运动具有继承性和新生性特点,拟建场区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断陷区,为新构造运动的产物,断陷区的成因是复杂的外营力、内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基底岩石断裂构造大多隐伏。近场区影响较大的区域地质作用以断裂活动为主,按照断裂带的平面展布和活动特征主要有狮子洋断裂(F4)、白泥-沙湾断裂(F5)、三角断裂(F6)。2.5地层岩性根据场地钻探资料揭露,上覆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Qml),海陆交互成因(Qmc)的淤泥、淤泥质土及淤泥质砂,冲积成因(Qal+pl)的粉质粘土、粉细砂、中粗砂、砾砂、淤泥质土,残积土(Qel)等;下伏基岩为燕山三期的花岗岩(γ5(2)3)。依各岩土层的成因、物质组成、颗粒成份、岩石风化程度等可分为:素填土层1-1、淤泥层2-1、淤泥质土层2-2、淤泥质砂层2-3、可塑粉质粘土层3-1、硬塑粉质粘土层3-2、淤泥层3-3、粉细砂层4-1、中粗砂层4-2、砾砂层4-3、砂质粘性土层5-1,全风化花岗岩层6、强风化花岗岩层7、中风化泥质粉砂层8、微风化泥质粉砂层9;现将钻孔揭露的土岩层按其成因及工程特性由上而下综合简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Qml)1素填土层1-1:灰褐、灰黄、灰白等杂色,以填粘性土、砂性土及花岗岩岩块为主,局部为耕植土,含植物根系,硬物质含量占10%~85%不等,稍湿,松散,土质不均匀。该层在完成的所有钻孔中均有揭露,其中钻孔DK1、DK2、DK5、DK6、QK2、QK3、DK8位于已建堤防上,表层填土以砂性土为主,以下填粘性土夹花岗岩岩块,为堤身填土,稍压实。该层层面标高5.49~8.25m,层厚2.20~5.50m,平均层厚3.57m。在本层取土样1件进行室内试验,试验结果详见《土工试验成果总表》;本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次,实测击数为7~27击,平均值17击,修正后击数为6.4~24.9击,平均值15.7击。62.海陆交互沉积层(Qmc)21)淤泥2-1:深灰、灰黑色,以粘粒为主,含腐殖质,味腥臭,局部夹粉细砂薄层,有机质含量15%~25%,饱和,流塑。本层在完成的15个钻孔中有13个钻孔揭露,基本分布于整个场地。层面标高-5.69~4.87m,层面埋深2.2~13.5m,层厚4.00~23.20m,平均层厚14.49m。在本层取土样20件进行室内试验,剔除异常值后统计14件,试验结果统计详见《土工试验成果总表》。本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87次,剔除异常值后统计60次,实测击数为1~3击,平均值2.5击,修正后击数为0.7~2.8击,平均值2.0击。2)淤泥质土2-2:深灰、灰黑色,以粘粒为主,含腐殖质,味腥臭,夹较多粉细砂薄层,局部含腐木,有机质含量约10%~15%,饱和,流塑。本层在完成的15个钻孔中有9个钻孔揭露,分散分布于整个场地。该层层面标高-17.69~3.86m,层面埋深2.60~25.50m,层厚2.60~30.80m,平均层厚9.77m。在本层取土样9件进行室内试验,试验结果统计详见《土工试验成果总表》。本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6次,剔除异常值后统计35次,实测击数为1~5击,平均值3.2击,修正后击数为0.7~3.5击,平均值2.4击。3)淤泥质砂2-3:灰黑色,主要组成为石英,含较多淤泥,夹贝壳,饱和,松散~稍密。本层仅在钻孔DK8中有揭露。该层层面标高-17.45m,层面埋深25.70m,层厚2.05m。3.冲积-洪积地层(Qal+pl)3、41)粉质粘土3-1:褐黄、灰白、深灰色,以粉粘粒为主,含较多粉细砂及中砂,局部夹风化岩碎屑及结核,湿,可塑为主,局部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属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本次勘察揭露深度范围内,本层在完成的15个钻孔中8个钻孔揭露,分散分布于整个场地。该层层面标高-26.94~-9.02m,层面埋深15.40~33.40m,层厚0.50~5.90m,平均层厚3.00m。在本层取土样8件进行室内试验,剔除异常值后统计7件,试验结果统计详见《土工试验成果总表》。本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0次,实测击数为5~14.0击,平均值10.9击,修正后击数为3.5~9.8击,平均值7.7击。2)粉质粘土3-2:褐黄、灰白、褐红色等,以粉粘粒为主,含较多粉细砂及中砂,局部夹较多风化岩碎屑及结核,稍湿,硬塑为主,局部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属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本次勘察揭露深度范围内,本层在钻孔QK2、QK3、ZK2、ZK3、ZK4共5个孔内有揭露,主要分布于整个场地的东南段。该层层面标高-27.44~-10.99m,层面埋深16.80~33.90m,层厚2.10~6.10m,平均层厚4.12m。在本层取土样2件进行室内试验,试验结果统计详见《土工试验成果总表》。本层共7进行标准贯入试验7次,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