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制度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以税收基本原理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税收制度建立、发展及演变的全过程,结合世界税制改革趋势和我国加入WTO的现状,阐述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税制的基本思路;同时,对我国现行各个税类的主要税种做了简要介绍。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我国税制发展的基本过程和世界税制改革的基本趋势,充分认识加入WTO对我国税制改革的要求,把握我国税制改革的基本方向,重点掌握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北京人流医院:第一节税收制度的发展与改革一、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一)1950年税制的建立与1953年的税制修正(二)1958年与1973年的税制简并(三)1979年至1993年期间的税制改革(四)1994年的税制改革二、世界性税制改革趋势及原因分析(一)各国税制改革的基本趋势(二)世界性税制改革的原因透视三、加入WTO与我国税制的改革和完善(一)WTO原则及对税制建设的要求(二)加强我国税收法制建设(三)我国关税政策的调整(四)改革增值税制度(五)改革消费税制度(六)改革企业所得税制度(七)个人所得税改革第二节流转课税一、流转课税的性质和特点二、我国现行的流转课税税种(一)增值税(二)消费税(三)营业税(四)关税第三节所得税一、所得课税的性质和特点二、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一)企业所得税(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三)个人所得税(四)农牧业税第四节资源课税、财产课税和行为课税一、资源课税(一)资源税(二)土地增值税二、财产税三、行为税第十章国有资产收益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国有资产概念、国有资产的构成内容、国有资产的运营与管理、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对财政的影响等主要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熟悉不同类别的国有资产性质和作用,掌握国有资产的运营方式、国有资产收益的主要形式和我国对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具体要求,了解我国国有资产的形成过程、我国国有资产构成内容和我国国有资产分布状态等有关内容;掌握市场经济国家国有资产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理论依据,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依据,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与实现途径,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对财政的影响。第一节国有资产的构成内容一、国有资产的概念二、国有资产的构成内容三、我国国有资产的现状第二节国有资产的运营与管理一、国有资产的运营(一)国有资本运营的现实意义(二)国有资本运营的方式二、国有资产管理(一)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三节国有资产收益分配一、国有资产收入形式(一)国有资产的经营性收入形式(二)国有产权转让收入形式二、国有资产收益分配(一)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的顺序(二)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主要内容第四节国有企业改革与财政权益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与实现途径三、国有企业改革与财政权益第十一章国债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讨论国债的基本理论和国债管理的基础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正确认识国债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国债的功能及国债负担的形成原理,熟悉国债的发行、偿还、流通等操作环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我国改革以来国债规模的状况、国债的发行条件与方式的变化、国债流通市场的演变与改革完善的思路。第一节概述一、国债的产生与发展(一)国债的含义(二)国债的产生与发展(三)我国国债的历史演进二、现代国债的功能(一)弥补财政赤字(二)筹集建设资金(三)调节经济三、国债的负担与限度(一)国债负担(二)国债限度四、国债的种类与结构(一)国债的种类(二)国债的结构第二节国债的发行与偿还一、国债发行的条件(一)国债发行价格(二)国债利率二、国债发行方式(一)固定收益出售方式(二)公募拍卖方式(三)连续经销方式(四)直接销售方式(五)综合方式(六)强制摊派方式三、国债的还本付息(一)还本方式(二)还本资金来源(三)付息方式第三节国债的流通一、国债流通市场的分类与功能二、国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一)现货交易(二)回购交易(三)期货交易(四)期权交易三、我国国债流通市场的发展与完善第十二章财政决策学习目的和要求:财政决策在财政运行机制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本章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不同体制下的财政决策程序进行了评介,并探讨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财政决策的借鉴价值。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财政决策的概念及特点,不同财政决策体制的运作方式;理解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主题及其对财政决策实践的积极影响;正确认识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决策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所具有的借鉴意义。第一节财政决策概述一、财政决策的概念与分类二、财政决策的特点(一)市场决策具有自愿性,而财政决策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二)市场决策依据个人偏好,财政决策则依据社会偏好(三)财政决策则需通过科学民主的政治决策机制保证其决策有利于社会利益最大化(四)财政决策有利于做出矫正市场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决策。(五)市场决策具有自主性,而财政决策易受到利益集团的干扰第二节财政决策体制一、人民代表大会制财政决策体制二、议会制财政决策体制第三节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启示与借鉴一、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二、直接民主决策机制的分析三、间接民主决策机制的分析四、公共选择理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第十三章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以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内容为基础,系统地介绍国家预算的基本概念、主要框架和运行程序,阐述财政资金、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联系,并对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历史发展及其现状进行了讨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正确掌握国家预算、预算外资金与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充分认识公共财政下国家预算的基本特征和预算形式,深入理解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的意义,把握预算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第一节国家预算的含义与原则一、国家预算的含义二、国家预算的组成三、国家预算的原则(一)完整性原则(二)统一性原则(三)真实性原则(四)公开性原则(五)年度性原则第二节国家预算管理一、国家预算管理的含义与原则二、国家预算管理程序(一)现行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程序(二)预算环节的相互分离机制(三)标准预算周期管理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一)复式预算(二)零基预算(三)部门预算(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第三节预算外资金一、预算外资金的含义与内容二、预算外资金的膨胀的原因及问题三、预算外资金管理(一)预算外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三)加快税费制度改革第四节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与内容二、1980—1993年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路径(一)1980—1984年“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二)1985年—1987年“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三)1988年—1993年实行的包干财政体制(四)关于“包干”财政体制的基本评价三、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一)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及调整(二)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需要继续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