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数学发展史汇报人:常永洲班级:17生科S2班目录1.中国数学的起源和早期的发展2.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3.中国数学教育制度的建立4.中国数学发展的高峰5.中国数学对世界的影响壹:中国数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数字的起源绳结计数法石子计数法甲骨文计数法早在原始人时代,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注意到一只羊与许多羊,一头狼与整群狼在数量上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产生了数的概念。最早人们利用自己的十个指头来记数,当指头不敷应用时,人们开始采用“石头记数”“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发展后,直到距今大约五千多年前,才出现了书写记数以及相应的记数系统。大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中国甲骨文数字;到此中国的数学开始了自己的发展。手指计数法中国数学的起源和发展普遍使用算筹这种计算工具春秋时期《周易》讲述阴阳八卦,并反映出二进制思想秦汉时期《周髀算经》做了详尽的注释,在《勾股圆方图注》中用几何方法严格证明了勾股定理魏晋时期《史记·夏本纪》中就记载了有关几何的知识夏禹治水时期《考工记》《墨经》《庄子》等著作涉及到测量、论题、抽象的数学问题。战国时期《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著作现世三国时期中国数学的起源和发展《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九章算术》贰: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西汉末年〔公元前一世纪〕编纂的《周髀算经》包含两条数学方面的成就分别是(1)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及普遍形式;(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为后来重差术(勾股测量法)的先驱。在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包括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而秦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为使不断丰富的数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数学方面的专书陆续出现。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魏晋时期中国数学在理论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赵爽(生卒年代不详)和刘徽(生卒年代不详)的工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开端。三国吴人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对《周髀算经》做了详尽的注释,在《勾股圆方图注》中用几何方法严格证明了勾股定理,他的方法已体现了割补原理的思想。赵爽还提出了用几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的新方法。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长期处于战争和分裂状态,但数学的发展依然蓬勃。出现了《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算学著作。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PPT模板下载:行业PPT模板:节日PPT模板:素材下载:背景图片:图表下载:优秀PPT下载:教程:教程:教程:资料下载:课件下载:范文下载:试卷下载:教案下载:字体下载:公元五世纪,祖冲之、祖暅父子的工作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他们在《九章算术》刘徽注的基础上,将传统数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重视数学思维和数学推理的典范。他们同时在天文学上也有突出的贡献。其著作《缀术》已失传,根据史料记载,他们在数学上主要有三项成就:(1)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得到3.1415926π3.1415927,并求得π的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其中密率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的最佳值,欧洲直到十六世纪德国人鄂图(valentinusotto)和荷兰人安托尼兹(a.anthonisz)才得出同样结果;(2)祖暅在刘徽工作的基础上推导出球体体积的正确公式,并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的体积原理,即二立体等高处截面积均相等则二体体积相等的定理。欧洲十七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bonaventuracavalieri)才提出同一定理;(3)发展了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叁:中国数学教育制度的建立隋朝大兴土木唐初王孝通撰《缉古算经》,主要是通过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的分工与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计算等实际问题,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建立《算经十书》〔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缉古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和《缀术》〕,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对保存古代数学经典起了重要的作用。一些重大天文发现公元600年,隋代刘焯在制订《皇极历》时,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这在数学史上是一项杰出的创造,唐代僧一行在其《大衍历》中将其发展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中国数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中国数学教育制度的建立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也成为我国教育制度建立最鲜明的特征。肆:中国数学发展的高峰中国数学发展的高峰贾宪刘益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黄帝九章算法细草》《议古根源》《数书九章》《测圆海镜》《益古演段》《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和《杨辉算法》《算学启蒙》《四元玉鉴》11世纪中叶12世纪中叶1247年124812611261〔1262〕〔1274-1275〕〔1299〕〔1303〕中国数学发展的高峰公元1050年左右,北宋贾宪(生卒年代不详)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创造了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公元1088—1095年间,北宋沈括从“酒家积罂”数与“层坛”体积等生产实践问题提出了“隙积术”,开始对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进行研究,公元1247年,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推广了增乘开方法,叙述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他列举了二十多个来自实践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为十次方程。公元1303年,元代朱世杰(生卒年代不详)著《四元玉鉴》,他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伍:中国数学对世界的影响这里是您的文本数学活动有两项基本工作----证明与计算,前者是由于接受了公理化(演绎化)数学文化传统,后者是由于接受了机械化(算法化)数学文化传统。在世界数学文化传统中,以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希腊数学,无疑是西方演绎数学传统的基础,而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数学无疑是东方算法化数学传统的基础,它们东西辉映,共同促进了世界数学文化的发展。中国数学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印度、阿拉伯地区,后来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方。而且在汉字文化圈内,一直影响着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亚洲国家的数学发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