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学期末写工作总结时,我都要写上这样一句话:“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准则”。如何做到“忠诚”呢?我想应该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工作成绩突出。如何使自己在教育竞争的大潮中百战百胜,永站前列呢?我觉得应该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七年级语文测试题姓名:一、积累运用1、将下列词补充完整。擎天()地盘()卧龙玲珑()透()然长逝2、在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下加点并在后面的括号中改正。贮立凝望()明查秋毫()瘦骨粼峋()获益非浅()3、根据要求默写。(1)请默写《论语十则》中谈学习态度的一则:。(2)请默写《论语十则》中谈学习方法的一则:。(3)《春》的结尾用三个比喻句写出了“春天“的三个特点,请写出其中的任意一句:。(4)《观沧海》中通过写宇宙物体展现作者博大胸怀的两句诗是:。二、综合性学习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其经常被文人歌咏称颂,那么,请你写出与黄河有关的两句诗:。。2、七年级两册书共推荐了几本课外阅读书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为什么。三、阅读下面,回答问题。绿之赞①光阴荏苒,绿色又向我走来,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于是又沉浸在绿色遐思之中了。②我爱绿色,我爱这有着无限生命力,充溢着旺盛青春气息的滴翠的色彩。这四季的绿就像人的一生。③我喜欢独步于夏天的绿荫中,任凭清风轻吻我的秀发似乎吹动绿杨,欣赏柳枝摇曳的飘动。绿色草地,两只白蝴蝶飞旋着,带给我神思飘渺的遐想。每学期末写工作总结时,我都要写上这样一句话:“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准则”。如何做到“忠诚”呢?我想应该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工作成绩突出。如何使自己在教育竞争的大潮中百战百胜,永站前列呢?我觉得应该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④我喜欢金风送爽的秋天,绿叶凋零,万般地依依不舍,打着旋,悠悠地,缓缓地,逐渐萧疏,秋天显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要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是眷恋眨眼即逝的生命么?每每在生命的最后气息,也要不遗余力地描绘。金秋丰收和喜悦,装点大自然迷人的画卷,这最后瞬间的绿,仍是美丽的。⑤然而,我也爱冬天的松树,无数细小的针状绿叶在北风呼啸中奏响春雷般的松涛。白雪飘落亲吻在松树上,一种心灵的纯洁之情油然而生。每每此时我会披一件绿的披风和松树媲关。争宠着雪的爱抚,好惬意,好洒脱。⑥我最爱的还是初春的绿。霏霏细雨般的清晨,那如云如烟的绿,似一位披着柔纱的仙子,飘飘地,柔柔地;似一杯浓浓的醇酒,一封爱情的信笺,一张温柔含着泪水的少女面孔,给人间带来了多少温馨。⑦我喜欢绿,绿的可靠,绿的谦虚,绿的宽容,绿的博大和永恒。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答:2、从内容上看,与第①段文字相照应的段落是第_____段。3、作者认为“绿”具有怎样的品质和特点?答: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5、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是赞美春天的,请你选一句赞美初春的,写下来。答:四、读下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古人描绘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广为传诵的名句,同时也告诉我们,要五官一齐开动,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认识生活,就会得到美妙传神的画面。比如:“春风又江南岸”,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颜色:“两个黄鹂翠柳”,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声音;“踏花归去马碲”,从嗅觉角度写出了气味;“吹面不杨柳风”,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人的感受。1、将诗句中漏掉的词补上:、、、。2、文中说的“五条渠道”除了已经提到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外,还有一条是觉。五、比较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初一每学期末写工作总结时,我都要写上这样一句话:“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准则”。如何做到“忠诚”呢?我想应该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工作成绩突出。如何使自己在教育竞争的大潮中百战百胜,永站前列呢?我觉得应该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第3页共6页()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乙: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1、给甲段中加点的字在括号中注音。2、甲乙两段文字写风有共同点,从感觉上看,共同点是;()(多选)。A.从触觉角度写风B。从听觉角度写风C.从嗅觉角度写风D。从视觉角度写风3、甲段文字描绘春风的特点是(用两个字概括)。。4、乙段文字描绘海风的特点是(用两个字概括)。。5、甲段在写春风时,主要运用人的感觉来写无形的风,这些感觉是触觉、嗅觉、听觉,请写出文中运用触觉、嗅觉来感受的相应的句子各一句。触觉:。嗅觉:。6、甲乙两段共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7、甲段文字写春景两处写到声音,一处是“鸟唱”,另一处是“”(用文中两个字概括)。每学期末写工作总结时,我都要写上这样一句话:“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准则”。如何做到“忠诚”呢?我想应该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工作成绩突出。如何使自己在教育竞争的大潮中百战百胜,永站前列呢?我觉得应该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七年级语文测试题答案一、1、(2ˊ)撼、虬、剔、猝2、(2ˊ)贮(伫)、查(察)、粼(嶙)、非(匪)3、(4ˊ)①第5、6、7则任意一则即可。[论语十则]第五则:学习态度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论语十则]第六则:学习态度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无才能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要有改正。”[论语十则]第七则: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②第3、4则任意一则即可。[论语十则]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论语十则]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初一每学期末写工作总结时,我都要写上这样一句话:“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准则”。如何做到“忠诚”呢?我想应该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工作成绩突出。如何使自己在教育竞争的大潮中百战百胜,永站前列呢?我觉得应该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第5页共6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③最后3句任意一句即可。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新生)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娇美)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无穷的活力)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二、与黄河有关的诗句、俗语1、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2、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6、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10、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川。--王安石《黄河》11、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12、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王昌龄13、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杜甫《黄河二首》14、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15、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16、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17、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18、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19、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李白20、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李商隐每学期末写工作总结时,我都要写上这样一句话:“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准则”。如何做到“忠诚”呢?我想应该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工作成绩突出。如何使自己在教育竞争的大潮中百战百胜,永站前列呢?我觉得应该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21、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白居易俗语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2、黄河清,圣人出。3、黄河百害,惟富一套。4、跳进黄河洗不清。5、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6、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7、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8、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9、九曲黄河十八弯,一碗河水半碗沙。10、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三、1、时间或四季2、⑦3、可靠、谦虚、宽容、博大和永恒4、略5、对绿的喜爱和赞美6、略(三)1、绿、鸣、香、寒2、味觉(四)1、niàng、hè2、A、B、C3、轻柔4、凉爽5、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嗅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6、比喻7、笛响8、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