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华瑞尊政府门户网站解决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1.1关于电子政务建设在信息化建设的五大领域中,电子政务建设排在首位。从电子政务的内涵看,电子政务是指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实现政府协同办公、政府业务流程信息化,为公众和企业提供广泛、高效和个性化服务的一个过程。从电子政务的对象和职能看,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内部主要是各级政府之间、政府的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公务员之间的互动。承担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职能;外部主要是爱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承担政府对外服务和监管职能。从电子政务建设的内容看,为有效实施和安全运行电子政务系统,必须确保五要素,即:基础——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核心——信息资源库重点——支撑行政管理活动的信息应用系统保障——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环境——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组织体系、人才体系等电子政务建设环境从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看,电子政务内部建设一般要经历公文电子化-协同办公-行政管理网络化-网上协同办公四个阶段;外部建设一般应经历网上简单的信息发布-网上单向互动-网上双向互动-在线事务处理四个阶段。内部建设是对外服务的基础和支撑,而对外服务的深入开展又促进了内部业务管理的整合。综上所述,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实质是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落实政府职能“强化、弱化、转化”的要求,解决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从而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创新,业务流程再造。1.1.1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的协同办公工程、90年代初的“三金”工程、90年代末的政府上网工程、2000年的“三网一库”建设任务,到2002年的“两网、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和四个基础信息库”,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走过了一段不短的路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在今年8月发布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明确了,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落实这一决定,对于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2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参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一、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适应业务发展和安全保密的要求,有效遏制重复建设,要加快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网络平台。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政务内网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与副省级以下政务部门的办公网物理隔离。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要统一标准,利用统一网络平台,促进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在运行中逐步完善。二、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为了提高决策、监管和服务水平,逐步规范政府业务流程,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快12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管(含金卡)4个工程,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启动和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水等8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业务系统建设要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分阶段推进。党的工作业务系统建设方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提出。三、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为了满足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国家要组织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设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建设。四、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各级政务部门要加快政务信息公开的步伐。在内部业务网络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推动各级政府开展对企业和公众的服务,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近两年重点建设并整合中央和地方的综合门户网站,促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境保护、“防伪打假”、“扫黄打非”等服务。五、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要组织建立我国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逐步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电子政务信任体系,加强关键性安全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建立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六、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逐步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所需的标准和规范。今年要优先制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标准,加快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标准实施机制。七、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要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切实有效地开展公务员的电子政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定考核标准和制度。今年要制定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标准和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教材,落实培训机构。八、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适时提出比较成熟的立法建议,推动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快研究和制定电子签章、政府信息公开及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基本形成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1.2门户网站的定位门户网站是政府部门信息发布的总平台,也是政府部门集中对外提供服务的总平台,这个平台能够为政府提供虚拟主机、电子邮件、信息检索等服务;能通过导航程序在技术、功能等方面实现网站间有机衔接;能对政府部门的网站域名、应用项目、网页风格、电子邮箱、连接方式、数据结构等进行统一规划、管理;能起到政府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的作用;能为广大公众在网上浏览咨询直接办事提供服务,把电子政务推进到实用阶段。第二章需求分析2.1政府网站现状政府公众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窗口和应用平台,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并且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目前的政府网站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政务公开不够充分、网上信息不够丰富、更新频率低、应用水平比较低、网上办事功能不强、不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等情况。从政府部门网站的总体情况来看,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1)网站数量较少,管理维护水平不高,质量相对较差;(2)网站栏目设置不全,功能不健全,宣传力度小,推广不力;(3)网站信息不够丰富,更新不及时;(4)网站交互性相对较差,服务功能较弱;(5)缺乏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不规范。2.2门户网站建设的必要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门户网站已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要求:“近两年重点建设并整合中央和地方的综合门户网站”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的北京、上海率先建起来政府门户网站,北京叫“首都之窗”,上海叫“中国上海”,建门户网站已经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2)建设政府门户网站有利于信息整合,展示政府的整体形象。政府上网工程实施以来,群众对政府网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功能比较完善,速度快,查询信息比较方便;二是信息要丰富,要看得东西尽量在网上都能查到。这就要求政府网站要尽可能的把可以对外公开的信息都整合到一起,发布发到网上供群众浏览、查询,给群众一个完整的政府形象。(3)建设政府门户网站,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以良好的城市形象吸引外资的投入。在塑造城市环境的同时,不可能忽视网络这种无形的城市形象。建立和政府门户网站,有利于护理政府的对外形象,吸引外资的投入,推动经济的发展。2.3门户网站建设的目标2.3.1总体建设目标政府门户网是信息化时代的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有效载体,是电子政务重要的对外服务窗口,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目标是: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技术先进、能实现统一的信息发布、集中的信息存储备份、专业的系统管理维护和便捷的网上办事系统的政府门户网站。在网络系统的建设中,将注重网络平台、应用体系、数据库体系和安全体系的规划河建设,实现以下目标:(1)网络平台:支持多媒体信息传输,能灵活调度网络资源,有较完备的网管功能,有切换到备份系统的能力,有安全防范和审计分析能力。(2)应用体系:重点建设好全局性的、自上而下的网上应用项目,包括可开放的各类静态数据库全部实现资源共享;安全、保密和可靠的内部多媒体通信系统;逐步建立支持公共政策分析和办公决策系统。(3)数据库体系:建立分步式的安全可靠的数据库体系;具有高效的信息采集、分析、整理、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逐步建立适应信息共享标准的各类数据库实体。(4)安全体系:建立标准统一、分级管理、适应应用需要、切实可行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2.4门户网站建设的内容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整合信息资源,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库(2)建立以事务链为中心的政务公开系统,体现服务型政府新形象;(3)建立“网上行政审批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4)逐步扩展政府门户网站功能,建设综合性地方网站门户。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3.1系统设计原则3.1.1先进性和成熟性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技术发展迅速,新理念、新体系、新技术迭相推出,这造成了新的、先进的技术与成熟的技术之间的矛盾。而大规模、全局性的应用系统,其功能和性能要求具有综合性。因此,在设计理念、技术体系、产品选用等方面要求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以满足系统在很长的生命周期内持续的可维护和可扩展。3.1.2开放性和标准性系统将建立统一的先进的平台标准,符合国家关于电子政务及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标准,并将与现有的一些单位局域网络系统平台兼容,使这些系统能够方便的接入到本系统中。系统建成后,其他系统可以经过一定的改造接入到本系统的平台上,从而使电子政务平台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3.1.3实效性和共享性系统将建立直观易用的信息采集平台和设定权限的信息发布平台。确保政府门户的实效性和共享性。3.1.4安全性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所以要充分重视系统的安全,包括整个网络环境、基础工作平台、应用系统和数据信息的综合安全体系。3.1.5可操作性和易用性系统建设将结合实际需求,以可操作性为重点,避免追求大而全。并且保证系统的易用性,使各类用户(企事业工作人员,审批人员,普通公众)都能方便的使用本系统。3.2电子政务建设总体结构电子政务的建设主体是政府,他们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子政务建设,形成覆盖各级政府机关、企业、公众的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政务应用提供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如下图所示:3.3电子政务系统逻辑框架从不同层面电子政务推进的策略上看,由于中央、省(市)、地市(区县)、县市(街镇)各级政府所担负的主要职责不同,因而电子政务在各层面上的实施重点和策略也有所不同。级别越高,内部宏观决策和管理的职能越重,涉密信息越多,实施电子政务应重在领导决策系统建设和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级别越低,其面向企业和公众的服务和监管职能越多,涉密信息越少,电子政务实施策略应重于与社会、公众的交互行为,实现政府管理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各层面电子政务建设在信息网络、应用功能、信息资源、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实施策略都有所不同。3.4门户网站技术架构考虑到政府门户建设的现在和发展需求,系统应用平台具备跨平台、支持多种数据库环境的能力,采用构件化设计方式,易于扩展和维护。从逻辑体系架构来看,办公信息系统分为多个层次:用户层:与系统连接的外部实体。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交互功能,进行填写信息、提交请求的操作,请求结果返回在客户端显示。权限控制层:按照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列表,审核用户的合法性和访问权限,保证系统和信息安全。用户个性化界面控制。表示层:对最终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更好地为系统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信息接入层:这层中的Web服务器用于对外提供基本的静态信息传递服务,向后台应用服务器提供客户请求信息并接收返回的信息。应用层:完成业务的逻辑控制和流程处理,进行初步的应用安全控制和权限检查,记录原始的交易日志,进行交易的存储转发等。对外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