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国资本与中国中产阶级的生产-----以在华跨国公司中方高端劳动力为例*佟新提要:本文认为,在跨国资本的作用下,中国形成了三位一体金字塔式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以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为基础,跨国公司巨大的资本优势建构了高端劳动力市场的过度市场化和高端劳动力的碎片化。在华跨国公司高端劳动力与公司的权威与控制关系受到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影响,在任务管理取向下高端劳动力超强劳动,且因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激励呈现甘愿性顺从的状况;此外,高端劳动力依靠自身的专业技术资格与竞争能力发展出积极的职业生涯策略。在跨国资本建构中国分层的劳动力市场的同时,它也对中国社会结构的重组产生影响,产生了新的阶层——中产阶级。关键词:三位一体金字塔式劳动力市场结构过度市场化碎片化甘愿性顺从积极职业生涯中产阶级Chinahasformedthesegmentedlabormarketstructureintheroleoftransnationalcapital.OnthebasisofNewLiberalismIdeology,thehighestlabormarkethasbeenconstructedaover-marketandthehighestlaborforceshavebeenfragmentsbythecapitalsuperiorityinmultinationalcorporations.Post-moderncapitalismproductionpatterninfluencetherelationofauthoritiesandthecontrolbetweenthehighestlaborforceandmultinationalcorporations.Thehighestlaborforceshaveover-workedundertheorientationoftaskmanagementandconsenttoobediencewithinternallabormarket.Otherwise,thehighestlaborforcessetupallkindsofthepositivecareerstrategieswithspecializedtechnicalqualificationsandcompetitiveability.WhilethetransnationalcapitalconstructstheChinesesegmentedlabormarket,italsohasreorganizedChinasocialstructure,hasproducedthenewclass--middleclass.Keyword:thesegmentedlabormarketstructure,over-market,fragment,consent,thepositivecareerstrategies,middleclass佟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劳动关系研究》(05JJD840143)的成果之一。2一、问题的提出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下称WTO),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出现重大调整,从过去被动防御型的对外政策转变为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的开放型对外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直接扩大了外商直接投资,在外资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它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结构。回顾已有研究发现,对外商直接投资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工和劳动关系状况的研究较多,这些研究深刻揭示了外资企业中中国劳工所处的被剥削地位以潜在的紧张性劳资关系,特别是对农民工为主体的工人阶级的再形成的理论阐释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沈原,2006,任焰、潘毅,2006a,任焰、潘毅,2006b)。但是,对在华跨国公司中工作的高端劳动力的研究则较少。已有的研究多关注中外双方的文化适应问题。有研究认为,中外文化对工作、生活赋予的涵义存在差别,中国文化具有情境取向性,西方文化具有自我取向性,导致中国人与西方人对工作的意义、价值以及所采取的方式不同,美国人更偏向于个体表现,而中国人更注重随众性,这样的工作价值取向显然会造成中外职员在行动上的不一致,反过来影响彼此之间的评判、认识,以至影响相互间的信任,于是就造成互动上的障碍,难免就夹杂一些分歧和冲突(王春光、方文,2001)。也有学者从社会结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建构的中产阶级(薛求知、诸葛辉,1999)。本文将考察在华跨国公司工作的中方高端劳动力(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劳动力)的状况和相关劳动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思考跨国资本和中国城市中产阶级生产的互动关系。研究以文献资料和个案访谈为主。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笔者对5家在华跨国公司进行了考察,这5家跨国公司皆为全球500强企业。表1:5家在华跨国公司的基本情况跨国公司产业类型投资国进入时间雇员人数R公司医药试剂公司瑞士1988年建立办事处;1994年建立合资企业;2000年建立独资公司;350人左右32004年建立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全球第5家)J公司软件公司美国1989年进入中国;1990在北京建立独资公司;1200人左右K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瑞士1992年进入中国,并建立了独资公司5000多人S公司石化公司荷兰和英国合资1985年开始建立合资企业1000多人M公司通讯设备公司美国1987年进入中国,目前建立了独资和合资企业共计10家9万员工(其中1600名研发人员)笔者对这5家跨国公司的15位中方高端劳动力进行了半结构访谈。这些访谈对象皆受过高等教育,年龄在22-40岁之间,其中4位为女性。访谈集中的问题是:个人进入跨国公司的方式,在公司中的晋升情况、薪酬制度、奖罚机制、个人职业生涯的经历、公司中的各种劳动关系以及他们对自身阶级/阶层身份的看法。本文将分析如下几个问题:(1)跨国资本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形成;(2)在华跨国公司中高端劳动力的劳动关系;(3)讨论有关社会分层中的敏感话题,即跨国资本与中国城市中产阶级形成的问题。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高端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外商直接投资是推动劳动力市场形成的重要力量之一,它们以大量的、多元的劳动力需求参与建构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一)三位一体分层劳动力市场的形成1983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额)仅为9.2亿美元;1990年实际利用外资额34.9亿美元,2000年达到407.2亿美元,2006年达到694.7亿美元。1979-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6919.0亿美元(国家统计局编,2007:186)。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4万家。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80多家在我国投资设立了企业,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研发中心超过4850多家,地区总部近40家。中国吸收外资已连续16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排在美、英、法之后居全球第四位(王晓欣,2007)。中国开放之初,外商投资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占到外商直接投资量的60%以上。中国加入世贸之后,以服务业为主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跨国公司增加,特别是对金融保险业、高新技术业、中介服务、咨询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入增长迅速。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于服务贸易的新设企业达到了10179家,比2002年增长27.64%,占同期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24.8%(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著,2005:61)。2005年底统计,金融业的外商投资新设企业175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设企业9075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757)。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占全部高技术产业企业数的比重也逐年增长。表2:外商投资高技术产业的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29)年份200120022003高技术产业企业数712083259702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31.8532.3734.15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33.9337.2944.31外商投资企业给中国带来了就业机会,并促成了中国分层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中国原商务部部长石广生先生指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直接从业人员为2400万人,约占全国非农从业人员的10%。这些员工得到了就业机会,他们辛勤工作,恪尽职守,为外资企业在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与企业共生存同发展(石广生,2006)。”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产品类型对劳动力提出了不同的需求,这一需求参与建构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其主要特征就是其三位一体的金字塔式劳动力市场结构。所谓三位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是指由三类不同性质的劳动力组成的市场。一类是低端劳动力市场,它是以户籍和年龄分化为基础构成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主要是由没有城镇户口的农村青壮年组成。低端劳动力市场满足了外资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对大量廉价和年轻劳动力的需求,他们主要从事来料加工等低端生产活动。二类是中端劳动力市场,它是由半技术及技术型劳动力构成的市场,劳动力多具有初、中级专业技能,并有相当的部分持有城镇户口。中端劳动力主要满足了外商直接投资大中城市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需求。三类是高端劳动力市5场,它是由专业人士组成,这类劳动力具有大学以上文凭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这些劳动力主要满足跨国公司对中、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需求。所谓金字塔式劳动力市场是指低端劳动力供大于求和高端劳动力供不应求并存的状况,这种状况使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底部大头部小的三角型结构,这一结构既反映在劳动力供给方面,也反映在分化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方面。工资水平的分化成为分层劳动力市场的结果,即低端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极低,高端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较高。如果说,低端劳动力市场主要是满足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需求,它们多以港澳台投资的转包(来料加工)企业为主。有资料显示,2005年底,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在职人员为539.4万人,年平均工资为17273元,月人均工资为1440元左右,它比国有单位人均年收入的19313元少了2040元;比全国平均年收入的18364元少了1091元。同年,外商投资企业的直接从业人员约648.6万人,其员工的年均工资是所有企业类型中最高的,达到年均收入21902元,月人均工资为1825左右。而在北京的外商投资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年均收入达到52262元,即月人均工资达到4355元左右(中华全国总工会,2006:476)。通过笔者的调查可大致估算为:中端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至少是低端劳动力收入的150%以上;而高端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至少是中端劳动力收入的2倍以上。三位一体金字塔式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特性是高端劳动力对中端劳动力、中端劳动力对低端劳动力的排斥,即自下而上流动的道路是封闭的。这主要是由一整套劳动力选拔机制决定的。如果说,中端劳动力市场对低端劳动力的排斥主要是户籍的话,高端劳动力市场主要是通过各种用人制度规定职业资格,如大学文凭、各类资格证书等,形成了劳动力市场层级间的制度性排斥或制度性保护。(二)在华跨国公司对高端劳动力市场的建构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具有强大的资本优势。这些资本优势又表现为技术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劳动力优势、组织管理优势等。从劳动力优势看,一方面,跨国公司拥有巨大财力可在劳动力市场中竞争到具有较高教育水平和受过较好训练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拥有的国际声誉使获得在其中国的经历成为潜在的人力资本,促使高端劳动力趋之若鹜。更重要的是,跨国公司在华人才战略成为建构中国高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力量。自中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对华发展战略发生变化,他们越来越重视本6土高端劳动力的培养,视本土高级人才为无形资产。培养、选择、控制和使用本土人力资源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的长期规划,并以制度化形式保障下来。在华跨国公司以三种策略建构着高端劳动力市场,对此他们不惜资金和时间成本。1、在华跨国公司以各种优惠条件大力招聘高校优秀毕业生。一些跨国公司在著名高校中设立奖学金,广纳人才。一些跨国公司以优惠条件招募大学生到公司实习,从中选择优秀人才。每年高校学生毕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