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导论:深刻理解和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考核问题:硕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以开卷考试为主,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二者比例为30:70,期末考试必修课和选修课合在一起统一进行,必修课和选修课所占分数分别比重为:平时成绩30分=必修课20分+选修课10分;期末考试成绩70分=必修课45分+选修课25分。平时成绩由任课老师根据出勤情况、小论文、课堂讨论表现等来划定。二、教材问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5门课程的教材形式均为教学大纲,学校和学院不为学生提供教材,由学生本人自行购买。张乐民“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问题探讨:结合现实事例,谈谈你对马克思这段话的理解。导论深刻领会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2013年1月6日)问题探讨: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对比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你认为各自的优劣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问题探讨: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中国特色”的理解主要内容一、在“三位一体”中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在“三个总”中深刻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在“三位一体”中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习近平(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途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1)中国近现代社会内部诸要素的运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产生的根本原因。(2)时代主题的转变、苏联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衰落以及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等因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外部推动力。(1)中国近现代社会内部诸要素的运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产生的根本原因。A、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B、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C、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A、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百年沧桑的历史表明:“封建统治者的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旧式的农民反抗斗争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民族资产阶级追求的资本主义强国之路也根本无法实现。”中国革命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式革命,是由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这种特殊国情和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是独具特色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毛泽东B、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大报告C、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的。“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能够实现这样的伟大转折?这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第一,当时国内外形势呼唤我们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第二,三中全会前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第三,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为期三十六天的中央工作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作了充分准备。(2)时代主题的转变、苏联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衰落以及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等因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外部推动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20世纪后期时代主题转变的主动回应B、苏联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衰落C、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20世纪后期时代主题转变的主动回应“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即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某一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列宁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太穷,要发展自己,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发生战争,争取长时间的和平,集中精力搞好国内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正是在这一科学判断基础上成功开辟出来的。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所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B、苏联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衰落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从告别苏联模式开始的视频:《苏联模式》和《风雨之路》苏东剧变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教训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进行思考。“坦率地说,我们过去搞社会主义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二是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的思考。从前苏联酿造的苦果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白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弄清楚的几个基本问题:(1)必须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2)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3)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4)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多样性的思考。恩格斯晚年曾明确指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但是,斯大林却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固定化,认为苏联的经验具有普遍性:“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和适当的道路。”C、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二战以来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一是社会生产力方面据资料显示,从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了5.5%,到了90年代末,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30万亿美元,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占比例高达75%,而美国更是超群挺出,独占26.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万多美元。二是生产关系方面所有制形式实现了多样化,股份制经济成为普遍的经济组织形式,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出现了股权分散化、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在坚持按资分配的剥削制度前提下,收入分配政策不断得到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出现了兼顾公平的趋势;大力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障体系趋于系统和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三是上层建筑方面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上层建筑作了相应调整,使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形式更加完善和精巧,这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1)政治制度的民主化趋势增强,逐渐实现了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2)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不断增强。(3)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4)意识形态中左翼和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四是社会阶级结构方面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日趋复杂化和多层次化。对于资产阶级来说,涌现出大量新型资本家即经理资本家,而且人数迅速增加、作用不断上升,已经构成了当代资产阶级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无产阶级而言,拥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的白领工人比例大大提高,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中分化出来的新的社会力量即中产阶级的出现,集中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复杂化。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里,绝大多数的人都处于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2、国外学者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不仅对周边地区,而且对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因此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的讨论。了解国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的成果,对于我们开拓视野,保持清醒认识,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具有重要意义。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随着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在西方经济社会中遭遇挫折,西方一些学者开始反思西方的理论与发展模式的普世性,转而以新的视角和眼光重新认识中国发展模式。华盛顿共识:1989年所出现的、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的政治经济理论,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主张政府的角色最小化、快速私有化和自由化”。“华盛顿共识”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主张走私有化、自由化和透明化的经济发展道路,而这种模式在阿根廷等国的实践结果表明存在严重问题。管理不善和腐败与“华盛顿共识”一起在近10年里破坏了十几个国家的经济,阿根廷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发现,现代金融业的高速发展和贪婪为各种不稳定提供了渠道。北京共识: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乔舒亚·库珀在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2004年发表了一篇调查论文,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舒亚·库珀·雷默指出,“北京共识”具有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如设立经济特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如处理台湾问题)以及循序渐进(如“摸着石头过河”)、积聚能量和具有不对称力量的工具(如积累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等特点。“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社会性质是国外学者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中国经济变化过程中,社会性质是否也发生了变化?中国到底现在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社会?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现在已经或正在走向资本主义,属于资本主义国家。英国《金融时报》2004年5月7日刊登题为《中国已发现自己的经济共识》的文章,认为“北京共识”是“以极其谨慎的态度执行私有化和自由贸易等政策主张。”大约有60%的美国左翼学者,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在他们看来,那种视中国为发展模式的思想活力正面临明显的资本主义复辟。在左派看来,这种复辟是由于中国在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共同作用而使历史思想左倾变化的结果。那些依然抱有社会主义态度的人认为中国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一种认为中国正进入一个类似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阶段。俄罗斯东方学专家阿列克谢·基瓦认为,中国发展模式“是国家资本主义方式的一种,就像我们曾经推行过的新经济政策一样。这种模式的实质是,逐步地、分阶段地为形成市场经济和代表制式的民主创造前提。”日本共产党的资深理论家不破哲三在《马克思的“科学观”——21世纪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一文也认为今天的中国正进入一个类似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阶段。“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是通过克服历史错误而确定的新的努力方向,而‘新经济政策’能为今天中国倡导的通过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尝试提供借鉴。”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发展模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社会主

1 / 9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