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道改建工程第二册共二册(管线工程)二〇一八年八月乡道改建工程第二册共二册(管线工程)设计单位:中交远洲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资质等级:甲级证书编号:A113001117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目录第一篇道路工程第二篇交通工程第三篇电力工程第四篇通信工程第五篇温泉管道工程第六篇照明工程项目负责人:道路专业负责人:温泉管道专业负责人:电气专业负责人:序号图名图号页数备注序号图名图号页数备注第三篇电力工程5温泉管道工程纵断面图S1-GS-05141电力排管工程设计总说明S1-DX-0126砖砌圆形立式闸阀井(De63—De630)S1-GS-0612管线综合标准横断面图S1-DX-0217砖砌圆形排气阀井S1-GS-0713电力工程主要材料表S1-DX-0318砖砌排泥阀安装图S1-GS-0824电力排管平面布置图S1-DX-04109支墩、给水管沟槽大样图S1-GS-0915电力排管敷设断面图S1-DX-051第六篇电力工程6小号直通电力井S1-DX-0621照明工程说明27小号三通电力井S1-DX-0722照明标准横断面S1-ZM-0128小号四通电力井S1-DX-0823照明平面布置图S1-ZM-0210第四篇通信工程4灯具大样接线图S1-ZM-0321通信排管设计说明S1-TX-0115灯杆基础图S1-ZM-0422管线综合标准横断面图S1-TX-0216电缆埋地图S1-ZM-0513通信排管敷设断面图、主要材料表S1-TX-0317手孔井大样图S1-ZM-0614通信排管平面布置图S1-TX-04108路灯箱式变压器基础图S1-ZM-0725通信小号直通井大样图S1-TX-0519箱变配电系统图S1-ZM-0816通信小号三通井大样图S1-TX-06110照明工程主要材料表S1-ZM-0917通信小号四通井大样图S1-TX-0718通信排管人孔基础配筋图S1-TX-082第五篇温泉管道工程1温泉管线工程设计说明书S1-GS-0112管线综合标准横断面图S1-GS-0213温泉管道工程材料表S1-GS-0314温泉管道工程平面图S1-GS-0410图纸目录第三篇电力工程S1-DX-011电力排管工程设计总说明一、设计规范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3、《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4、《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2008)。二、设计依据1、道路平、纵、横设计图。2、1:1000测量电子地形图。3、本工程相关资料。三、管材设备结构1、管材选用:管道采用轻质高强、易施工、防化学腐蚀、不生锈、耐水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HFB电缆保护管。HFB-I级增强波纹管,要求环刚度≥25kPa;HFB-II级增强波纹管,要求环刚度≥50kPa。HFB电缆保护管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耐热、耐冷、耐水、抗老化的特点,且无电腐蚀性,非磁性。材料应采用有合格证书厂家的合格产品,其质量应符合JC/T988-2006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过街采用II型HFB电缆保护管。过桥及箱涵采用钢管保护管。2、电力管道仅适用于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敷设。3、管道接口:HFB电缆保护管采用橡胶密封圈承插连接,钢管采用套管焊接。各排管接口施工时应错开连接。4、管道采用埋地式敷设,C15混凝土垫层,采用管枕,管道纵向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5、管道进入人孔,靠人孔侧做2m长的混凝土基础。四、构筑物结构1、电力井设置在道路变坡点处,直线段电力井间距不宜大于60m,过街段可适当加长。在道路转弯处,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电力井。由于道路的变坡点附近均设置电缆井,井两侧管路的纵向坡度与人行道纵坡一致,且纵断面设计应满足GB50217-2007相应的坡度要求。2、每个电力井设置拉力环,具体做法详见图集07SD101-8页码128。3、电缆支架做法详见图集07SD101-8页码134,电缆吊架做法详见图集07SD101-8页码135。4、电力井内均设置水槽,采用自然渗透排除集水。5、所有检查井井盖井座均采用通过有关部门检验合格的球墨铸铁井盖井座,设置在人行道、绿化带下的井盖采用下沉式轻载型铺装井盖。产品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铸铁检查井盖》(CJ/T3012-93)。6、井壁管道管口应采用管堵密封。7、电力井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20KPa。五、设计要点1、平面图和纵断面图单位:管径为毫米,长度和标高为米。2、平面图中管道长度为两个工作井之间中心距离,计算实际管长时应扣除相应的工作井内净尺寸。S1-DX-012六、电力排管系统设计1、电力排管采用单侧布设方式,K0+000~K0+940、K2+880~K3+080直埋在西侧车行道下,排管中心线距离道路边界1.625米;K0+940~K2+880直埋在东侧车行道下,排管中心线距离道路边界1.625米;K3+080~终点直埋在西侧土路肩下,排管中心线距离道路边界1.0米。全段铺设9根增强波纹管(HFBØ150Ⅱ级)。过桥路段电力排管采用镀锌钢管套管SC150型管。2、最小覆土深度在机动道下0.7m。七、接地电缆管沟通常敷设2根水平接地体,每隔10m左右设1根垂直接地体,并与水平接地体相连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电缆井设置人工接地体,接地电阻小于10欧,做法详见图集14D504《接地装置安装》,规格为-50*5镀锌扁钢。并于井侧壁距底1米处设接地端子,端子板长250mm,做法详见图集15D502《等电位联结安装》,钢管采用镀锌扁钢-50*5与电力井内的接地装置可靠连接。井内所有支架均应可靠接地。八、运行维护注意事项所有人员进入电力井前应将可开启井盖全部打开进行通风,排除井中废气,对于自然通风效果不佳者应采用机械强迫通风,以确保安全。九、施工要点1、沟槽施工时,要将沟底挖平,夯实,使管道放置在保持平直的C15混凝土垫层上。2、施工时,应注意临时灌溉管道避让电力管道。3、挖槽时,槽边0.8m内不得堆土,同时填土高度不得大于1.5m,挖土时应随挖随弃。4、电力排管与其他管线交叉时,原则上通信管道从其上部通过,电信管最下层管底标高与电力管最上层管顶标高间距为0.3m;电力管与给水管交叉时,电力管从给水管上面穿过,电力管最下层管底标高与给水管管顶标高间距为0.15m。其他管线从其下部通过,其间距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5、位于行车道下的检查井,其井盖标高应与路面标高相等,避免过高或过低。位于人行道及绿化带下的检查井,其采用下沉式井盖应在铺装后的井盖面与路面或地面相平。6、从管底基础至管顶0.5m范围内,沿管道、检查井两侧必须采用人工对称、分层回填压实,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7、管道两侧应同时进行回填土,每回填150mm用木夯排夯两遍。8、管顶0.5m以上沟槽采用机械回填时,应从管轴线两侧同时均匀进行,做到分层回填、夯实、碾压。9、电力井施工完毕,井内杂物应清理,每个管口用管堵封闭,以免异物侵入。10、管线较复杂,施工时应相互协调,密切配合,若有问题应及时通知建设、设计单位协商处理。11、管材运输、施工过程中严禁任意抛摔、撞击、刻划、曝晒。12、热熔对接时两管轴线要对准,端面切削要垂直平整。13、加工温度、时间、压力、视气候状况作相应调整。14、管材最小弯曲半径应≥75%管外径。15、图中未说明处严格按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1)执行。16、电力工程人孔井,位于人行道或绿化带上的,均应增设防坠网(不少于8个挂钩)。17、本设计图需与相关管线部门协调后方可施工。18、未详之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溪洞双第四篇通信工程溪洞双第五篇温泉管道工程溪洞双第六篇照明工程照明设计说明1照明工程设计总说明一、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8、《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0、《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12)二、设计依据1、道路专业平、纵、横设计图2、1:1000测量电子地形图3、管道综合标准横断面4、本工程相关资料三、设计内容及范围道路照明及其变配电系统、防雷接地保护系统。四、设计原则1、道路照明设计必须满足道路正常交通运行和安全,减少夜间事故发生率。2、道路照明选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灯具。灯具与灯杆造型、追求艺术与功能的结合,使路灯在完成夜间照明的同时,也能美化道路的效果。3、道路机动车道采用杆灯照明方式。4、灯源采用LED灯作为路灯照明光源。五、负荷等级及供电电源1、道路照明负荷等级:三级。2、供电电源:k0+000-K1+611引自K0+776处1#路灯专用三相箱式变;K1+639-K3+477引自K2+520处2#路灯专用三相箱式变;供电局提供10KV城市路灯专用电源,经专用三相箱式变输出交流,单相220V电源至每盏路灯,箱式变设于人行道旁边或就近绿化带内。3、箱式变内环网系统、进出线数、电缆规格、高压电源进线及变压器保护整定,由供电局确定。箱式变成套设备应符合《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GB17467-2010)要求。)六、照明工程设计1、设计标准:参照城市支路标准设计。平均照度按照Eav≥10lx,均匀度≥0.3设计。2、路灯布置:采用单悬臂路灯沿道路单侧布置,路灯布置形式详见路灯布置标准横断面图。3、线路敷设:路灯控制箱引出回路至路灯照明,照明电缆穿路灯专用排管CPVCφ63管直埋敷设,人道下管顶覆土≥0.5m。过街段穿SC70钢管敷设,管顶覆土≥0.7m。CPVC电缆保护管采用溶剂粘结连接,钢管采用专用套管套接。4、路灯控制:采用箱控系统。七、节能设计1、节能标准:机动车道LPD≤0.50W/㎡。2、光源选择:超长寿管形高光效LED灯,LED60W、LED30W光效不低于照明设计说明2120m/W。3、灯具选择:灯具效率不得低于70%,灯具防护等级IP65。4、功率因数:cosφ达置0.95以上。5、维护管理:在灯具使用中,路灯管理部门应按规定要求对路灯定时擦试,擦试次数不少于2次/年,确保照明维护系数不低于0.7,提高光源光通量的利用率。6、控制:采用手动与自动(微电脑路灯自动控制器)两种方式相结合,控制系统安装在箱式变内。同时设经纬仪自动修正开关灯时间,控制箱带调压装置保证后半夜输出电压在额定值范围。LED灯后半夜降功率节能,后半夜运行功率为额定功率的70%。八、防雷和接地1、本工程设计采用TN-S接地保护系统,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要求实测接地电阻R≤4欧。2、在箱式变处设置采用人工接地网,采用-40x4镀锌扁钢做水平接地体,埋深1m;垂直接地体采用L50x50x5镀锌角钢,长度2500mm,接地极间距5m;具体做法详国标D501-4。3、馈电回路PE线于每杆灯处需作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10欧。4、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有可靠接地:变压器中性点、室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拦、电力电缆的金属铠装、接线盒和保护金属管。钢灯杆、金属灯座、I类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及其他因绝缘破坏可能使其带电的外露导体。5、防雷电波浸入:凡进出箱式变的埋地金属管道及电缆金属外皮在进入处均应就近与接地装置连通,做法详03D501-3。九、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