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会诊自评报告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镇雄县融安瓦斯治理专家会诊自评报告书镇雄县融安煤矿2011年4月2镇雄县融安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会诊自评报告审批表核定生产能力:5万吨煤矿企业(井、坑)名称镇雄县融安煤矿编制人意见2011年月日煤矿审查意见煤矿企业矿长签字:镇雄县融安煤矿(章)煤矿企业法人代表签字:2011年月日煤管分局包矿负责人审查意见签字2011年月日煤管分局审批意见:分局负责人:2011年月日贯彻培训执行情况(含主管局备案)3参加评估会诊人员名单姓名专业职务或职称个人签字周兆芳采矿法人赵泽琼采矿矿长郎明贵通风通风工程师赵书林采矿总工程师穆春华采矿安全副矿长李招平采矿生产副矿长张旭机电机电副矿长4目录前言第一部分煤矿基本状况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煤矿简介第二节矿井资源条件第三节主要生产系统第二章安全管理第一节管理理念第二节管理职责第三节管理制度第四节管理机构第五节执行监督第三章生产布局第一节采掘工作面现状第二节生产准备第三节生产组织第四章矿井通风5第一节通风系统第二节通风设施第三节矿井通风第五章瓦斯抽采第一节抽采系统第二节抽采措施第三节抽采效果第六章监测监控第一节监测监控系统第二节监测监控数据第三节监测监控效果第四节系统维护第七章保障措施第一节资金投入第二节科技进步第三节职工素质第四节行为规范第二部分自评6第一章程序与过程第二章评估珍断第一节瓦斯不治,矿无宁日第二节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第三节高投入、高素质、强技术、严管理第四节通风是基础、抽采是重点,防突是关键、监测监控是保障第五节多打岩巷多打钻、只有打不到位的钻孔、没有卸不掉压的瓦斯第六节变抽放为抽采、煤与瓦斯共采、治理与利用并重第三章改进措施7前言根据本矿安全生产的需要,为了全面提高煤矿瓦斯治理水平和效果,有防范、遏制瓦斯事故的措施、制度及设施,依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防治工作要求,构造“、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结合我矿实际,特编写了本矿《瓦斯治理自评报告书》,使本矿瓦斯治理工作上一个新的水平台阶,实现安全稳步高效生产。结合云工信煤行〔2010〕1153号文件专家指导纲要、本矿瓦斯治理工作实际及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会诊评分标准开展我矿井自评工作。8第一部分煤矿基本状况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简介一、地理位置与交通融安煤矿位于镇雄县城城东,行政区划隶属于镇雄县塘房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4°57′36″—104°59′05″;北纬:27°29′23″—27°30′07″。矿区往西经塘房有约20km简易公路至镇雄,镇雄县城距省会昆明598km,距贵州省会贵阳326km,距四川省会成都618km,距重庆505km,距昭通267km,至泸州航运码头287km,距内昆铁路威宁站约210公里。交通尚还方便(祥见交通位置图1-1),矿区范围拐点见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表1-1)●融安煤矿9融安煤矿采矿许可证的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表1-1)围限,最低可采标高1360米,最高可采标高1880米,矿区面积2.3964Km2。表1-1矿区拐点坐标拐点编号拐点坐标开采标高(m)矿区面积(km2)XY矿13034040.2035493407.501360~18802.3964矿23034348.5035492501.20矿33036718.4035492969.50矿43036717.9035493903.39二、矿井建设及生产规模矿井始建于1996年,1997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4万吨/年;本矿与邻近的久源煤矿原本是一个矿井,后分成现在的融安煤矿;融安煤矿为镇雄县资源整合保留矿井,本矿根据云煤整合[2008]41号文件的批示,,积极开展改扩建的各项工作,委托云南省地方煤矿设计院完成了30万吨/年改扩建的初步设计工作,计划扩大矿井生产规模。三、矿井现状2010年由于矿内管理因素造成井下无采煤工作面,井巷开拓不到位,无法生产,井下巷道严重失修,部分巷道垮落;造成无法运输,通风困难。自2011年复工后,我矿制定了隐患排查整治方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计划将井下主运输大巷,总回风巷道原有小号工字钢支护换成矿用12#工字钢支护,将通风断面不够的巷道进修10扩大。同时矿井将瓦斯治理及矿井扩建为契机,对矿井现有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完善开拓系统,主要完成:1、对开拓系统进行完善,新掘巷道220米(主要完善下一步的通风系统);2、对运输系统进行优化改造,计划主延伸斜井下段另上一部皮带,将原来的矿车提升更换为皮带提升;3、同时对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瓦斯抽放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和井下消防洒水系统等进行设备更新优化改造,现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巷道维修、设备安装及系统优化改造为主,计划6月底基本整改结束。第二节矿井资源条件一、井田位置本井田位于镇雄县乌峰镇陈贝屯村境内,矿井南北长平均约2.65公里,东西宽平均约0.9公里,矿井面积2.3964平方公里,许可开采标高+1360米——+1880米,许可开采C5、C6两层煤。二、资源储量融安煤矿祥查报告根据国土资源部DZ/T0215—2002《煤、泥岩、地质勘查规范》规定结合矿井实际条件,确定资源量估算:井田范围内煤炭总资源量为:1296.94万吨,(除永久煤柱213.07万吨,井田边界煤柱55.69万吨,村庄煤柱84.38万吨,断层煤柱16.57万吨,河流煤柱56.43万吨)设计利用资源1062.93万吨。三、资源赋存条件(一)井田地质情况融安煤矿位于镇雄县复式向斜南翼西段,总体呈一东北——西南11向延伸的单斜构造。1、地层矿区范围内出露地层有二迭系下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飞仙关组及第四系。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一)二迭系下统茅口组(P1m)在矿区外围北西部广泛出露,厚157-315m,岩性为浅灰、深灰色厚层状微晶—细晶灰岩,纺缍虫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顶部含燧石结核。含大量珊瑚、腕足化石。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二)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出露于矿区外围北西部,深部有钻孔揭露见到,厚40-65m,东薄西厚。岩性主要为深灰、浅灰绿、墨绿色致密块状玄武岩,具杏仁状构造。其成份主要由基性斜长石和玻璃质组成,次为绿泥石、方解石等。顶部以浅灰色凝灰质粘土岩的底界面与上覆上二叠统龙潭组(P2l)煤系地层分界。与下伏地层茅口组灰岩呈假整合接触。(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1l)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矿区未见出露,地层厚度127—150米,平沉积中心位于矿区北部,厚度由中心向边缘变薄。为陆相含煤沉积夹海相薄层,为一套细碎屑岩、粉砂岩、粘土岩、菱铁质泥岩夹多层煤层(线)组成,含较多完整的大羽羊齿、栉羊齿、焦羊齿、狭束羊齿及少量的腹足类等动物化石。共含煤层(线)10一22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2层,编号为C5b、C6a,属中厚和薄煤层,可采煤12层层位稳定。根据其岩性、含煤性特征及标志层将龙潭组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段:1、龙潭组第一段(P2l1)地层厚度35~66米,主要岩性由灰~浅灰色粘土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细砂岩、含细砾细砂岩及煤层(线)组合而成,局部含钙质、菱铁质、黄铁矿等结核及团块。产大量植物茎叶化石及炭屑。底部含不可采C10薄煤层,C10煤层普遍存在,煤层厚0.05~0.30米,常分叉为C10a、C10b两层。C10a中夹0.02~0.05m高岭石泥岩。2、龙潭组第二段(P2l2)地层厚度33~61米,岩性以灰、浅灰色中至厚层状粘土质泥岩、细砂岩为主,局部夹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含菱铁矿结核、团块与薄层及黄铁矿星点。层理发育。产大量植物茎叶化石及炭屑。含劣质薄煤或煤线1—5层,统称C9煤层,煤层厚0.05~0.34米。底部为一层全区稳定,厚2.00—3.00米的灰色中厚层状钙质细砂岩,定为I1标志层,该标志层是划分龙潭组第一段(P2l1)与龙潭组第二段(P2l2)标志。3、龙潭组第三段(P2l3)地层厚度33—58米,为主要含煤段。岩性由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粘土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组成。夹煤7~15层;底部为厚1.00—5.00米的浅灰色中厚层状钙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薄层,全区稳定,为I2标志层,该标志层是划分龙潭组第三段(P2l3)与龙潭组第二段分界标志。I2标志层之上1~5米为C8煤层,厚0.1~0.30米,有时分叉为C8a、C8b两个分层。C5b顶板为浅海相沉积,13含瓣鳃类、翼足类、腹足类、三叶虫、海百合茎等。龙潭组第三段(P2l3)与上覆长兴组(P2c)地层呈整合接触。(四)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厚37~50米,厚度稳定,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建造,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状钙质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和灰岩构成旋性基本层序。位于中部的厚8—11米厚层状细晶灰岩,定为I6标志层。而底部2—3.5米的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定为I5标志层,其底是划分长兴组与龙潭组分界的重要标志。该组含煤1—4层,有编号的为C1、C2、C3和C4煤层,煤层厚0.10—0.4米。(五)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地层厚度42—59米,岩性厚度稳定,属泻湖相沉积。由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互层组成,夹透镜状灰岩,含钙质结核。底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粗晶灰岩,厚0.80—1.40米,为I7标志层,其底是划分卡以头组与长兴组的重要标志层。卡以头组与上覆飞仙关组(T1f)地层呈整合接触。(六)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本组连续沉积于卡以头组之上,为矿区主要出露地层,分布面积大,属滨海到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地层厚度370—380米。主要为一套紫红、紫至灰紫色碎屑岩,其间斜层理、水平层理发育,含较多动物化石。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和动物化石群分布特点将该组划分为六个段:(1)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14为矿区主要出露地层,分布面积大。地层厚度40—77米。下部为灰绿、灰紫色细砂岩和泥岩质粉砂岩互层,底部呈扁球状风化。中部为灰绿色、灰紫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与浅灰色中厚层状鲕状灰岩互层,含动物化石。上部为浅灰色厚层状粉晶鲕状灰岩夹2~3层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鲕状粉晶结构,具缝合线构造。较厚的鲕状灰岩有三层,最上层最厚,厚15—35米,全区连续稳定,为I8标志层,其顶是划分飞仙关组第二段与第一段分界的主要标志。(2)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地层厚度49一87米,分上下两个亚段。下亚段(T1f2-1)厚30~35米,以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夹紫红色粉砂岩、细砂岩,富含瓣鳃类化石。下部10米之内夹1~3层鲕状灰岩,底界以钙质细砂岩与I8标志层的顶界分开。中上部夹薄层生物灰岩。顶部I90标志层为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厚1~4米,一般厚1.4米。上亚段(T1f2-2)厚30~35米,紫红色、灰紫色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岩、细砂岩、薄层生物灰岩,水平层理、斜层理、坡状层理发育。其顶部I9标志层为由1~3层厚0.1~1.00米的灰绿色粉砂岩组成,作为T1f3与T1f2的分界。(3)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地层厚度90一140米,岩性为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细砂岩及灰岩条带。细砂岩分选性与磨圆度均较好,常见呈椭圆—圆状泥砾,钙质泥岩胶结,双向楔状斜层理,斜波状层理,缓波状水平层理和细水平层理发育。并由岩性变化构成5—8个沉积15韵律旋迴结构,产大量海相动物化石。(4)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地层厚度74.00—100米。岩性为灰紫、紫红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岩与细砂岩和薄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粒序层理发育,小型槽状层理及波状层理、斜波状层理、脉状层理、缓波状水平层理和细水平层理。产大量形态较完整的动物化石。底部为灰绿色薄至中厚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厚2—6米,为Ⅰ10标志层,是与下覆地层(T1f3)分界的标志。(5)飞仙关组第五段(T1f5)地层厚度35~55米,区内未见出露。岩性为砖红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灰岩、灰紫色厚层状

1 / 9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