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张芳2011年3月1.管理的含义: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管理随人类产生而产生,随人类发展而发展。我国远古就有明显的管理思想,《周礼》中管的原意为钥匙,后来“管”又延伸为对人、财、物的配置约束。从而可见古代的“管”为主其事,“理”为治其事。管理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科学、技术、管理——三大支柱)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A、非政治性(指管理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B、政治性(管理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联系的属性)管理的属性:具有两重性,是非政治性和政治性的统一。A.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B.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C.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D.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属于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全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宏观:教育行政;微观: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引导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一种活动。学校管理的产生较之于教育行政的产生来说要早;教育行政虽然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但不是一有国家就有了教育行政,它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以国家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产生作为标志的。进入19世纪,各国纷纷设立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行政制度,建立了国家一级的教育行政机构。1817年,普鲁士的教育部脱离了内政部而独立;1828年法国也设立了教育部;中国在1905年也设了学部,后改称教育部。A、从需要方面来说,在政治上,19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兴盛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重视人的培养问题;在经济上,为增进教育投资的效益,教育就有由政府统筹计划的必要;就教育本身来说,自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公共教育后,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和机构来解决,于是建立国家管理教育的制度就不可避免了。B、从可能方面来说,在政治上,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较之以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就为国家管理教育在政治和组织上提供了保证;在经济上,一方面国家办教育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为国家办教育提供了一定的财力。①教育管理归根结底是为一定国家占统治地位阶段的政治路线和阶级政策服务的。②教育管理是与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产生和制约这些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相互依存的。③教育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活动。A、民主化:学校内部教育管理上呈现出民主参与的趋向。B、相对集权化:有些国家强调国家管理教育中的中央集权的作用,以实现对全国教育的有效管理。C、科学化:在注重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注重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提高管理效能。D、效率化:强调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是研究教育管理的现象,解释教育管理规律的科学。是以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教育管理的现象从教育管理的活动、教育管理的体制、教育管理的机制、教育管理的观念四个方面去研究。教育管理规律有: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教育管理机制的规律、教育管理观念的规律。是从总体上把握教育管理的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角度而提出的。这种规律是指:在教育管理的现象中,教育管理的活动,体制,机制,观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由此构成了教育管理的整体。因此,要管理好教育,必须全面地把握这四个层面之间的关系,不可顾此失彼,否则,教育管理是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1)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是说教育管理活动的各因素这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要按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办事,就要正确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2)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是说教育管理体制的各因素之间也是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的,要按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办事,也要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3)教育管理的机制规律,是说教育管理的机制各因素之间也有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要按教育管理的机制规律办事,也要处理好层次机制、形式机制与功能机制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各层次机制、各形式机制、各功能机制之间的关系,否则要很好地发挥教育管理机制的作用也是不可能的。4)教育管理观念的规律,是说教育管理各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要按教育管理的观念规律办事,就要处理好人与物、集权与分权、严格与宽松之间的关系,否则也谈不上用科学观念去管理一个国家的教育。学校要重视促进有形资源的扩展,更要重视学校无形资产的增加;学校要重视资源的优化,更要重视促进学校文化的引领;“最好”是一时的标志,“更好”是永恒的追求。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校园与绿色教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外部的支持,更要靠自身的努力(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有实力才有魅力)。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是有着严密的逻辑范畴的理论体系。这种体系是由著作者的认识逻辑而展开的。范畴是人们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而产生的最基本的概念,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就构成了范畴的逻辑,沿着这种范畴的逻辑展开就形成了一定逻辑的范畴。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是由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这四个范畴所组成的体系。它包括五论:第一论,教育管理学的概论,主要论述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管理的含义,教育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及当代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二论,教育管理活动论,主要论述教育管理活动的职能、内容、过程及方法;第三论,教育管理体制论,主要论述教育管理体制的含义、内容及结构、教育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权限、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等;第四论,教育管理机制论,主要论述教育管理机制的含义、类型及教育管理机制的改革;第五论,教育管理观念论,主要论述教育管理观的含义、教育管理观在整个教育观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管理观的结构、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及现代的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包括著作体系和教材体系两类。一般来说,先有著作体系再有教材体系。在著作体系中,包括一门学科的著作体系和一门学科群的著作层次体系,一般来说著作层次体系是在一门门著作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教材体系中,包括一门学科的教材体系和一门学科群的教材层次体系和专业教材体系。一门学科的教材体系是在一门学科的著作体系及一门学科群的著作层次基础之上形成的;一门学科群的教材层次体系是在一门门教材系基础之上形成的;而专业教材体系则是在一门学科的教材体系和教材层次体系基础上而产生的。A、如果以最早提出教育管理问题为标志,有人认为教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著名的行政学家、法学家施泰因在他1868年出版的《行政学》及1884年出版的《行政》中论述了他对教育行政的看法,他被誉为“现代行政学的创始人”;B、如果以单独论述教育管理学的论著出版为标志,有人认为教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以美国的达顿和斯奈登合著的《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一书的出版为标志。(教育管理学大概产生于19世纪末)现代教育管理学有两大特征,它既研究国家政治如何干预教育行政活动,又研究教育管理本身的技术和效率问题。着眼于国家和国家的特性,研究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的科学这样的行政学一般称为国家学的行政学或法学的行政学。德国的教育行政学,就是依据其行政学的理论,探讨国家如何干预国民教育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德国的行政学谓之官房学。从严格意义上讲,它还不是德国成熟的行政理论。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俾斯麦公布了宪法,不少学者开始从法学的角度研究行政问题,德国法学的行政学理论开始建立。这时德国的教育行政学,基本上属于法学的行政学体系的范畴。它所研究的重点问题,是如何用法律来约束教育行政活动,以克服教育行政中任意行使权力的现象。施泰因的行政学和教育行政学的见解有着重要意义。着重研究行政工作的合理性和效率性的问题。人们称美国的行政学为技术性的行政学、职能主义的行政学或组织论的行政学。一是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泰勒《科学管理原理》(1910);二是人际关系的理论、行为科学的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梅奥和雷斯斯伯格,还有格利费斯在1956年发表的《学校行政上的人的关系论》;三是现化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产生:一门学科的产生,一般是以这门学科的独立形态的产生为标志的,教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管理学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是以翻译介绍外国教育管理方面的论著和将教育管理学科作为独立课程在师范学校开设为特征的。发展:教育管理学作为单独的学科产生以后,从30年代起,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由我国学者自己撰写、出版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逐步增多。据有关学者统计,从1919年起到新中国成立前,教育管理学的各类专门著作约200余种,发表在报刊上的有关论文也近2000篇。教育管理方面的论著,另一方面也研究了我国的一些实际问题,其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主张用哲学的历史的比较的和实验的科学方法研究教育管理。第二,提倡科学、民主、专业化的管理思想。第三,以当时政府颁布的政令为研究教育问题的依据。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时期,在师范院校中未独立开设教育管理学的课程。除建国初期的苏联的教育管理的课本和我国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编著的几本教育管理学的油印稿以外,未见我国学者自己撰写出版的教育管理学的论著问世。文革结束后,肖宗六、贺乐凡1996年主编的《中国教育行政学》等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教材与专著,这一时期,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学,我国学者在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研究内容上进行了可喜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刘文岫(xiu)《普通教育行政学概论》1987年;孙绵涛《教育行政学概论》1989年、《教育管理原理》1998年;沈培新《普通教育行政》1989年;肖宗六《学校管理学》1988年;陈孝彬《教育管理学》1990年;张济正《学校管理学导论》1990年、《教育行政学通论》1992年;孙灿成《学校管理学概论》;肖宗六、贺乐凡《中国教育行政学》1996年。当代教育管理学注重对教育管理全方位多元化的研究。注重人的问题的研究,体现出人文主义或反理性主义的思潮。信息通讯技术,使得教育管理研究的空间和时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横向来说,教育管理的理论将由只注重规范理论向注重科学理论(陈述理论)和价值理论发展,从纵向来说,教育管理理论将由只注重现象学的层次,向注重元学及方法学的层次发展。(一)教育管理研究理论基础的发展趋势。如果说,教育管理学产生的初期是受德国的行政学和美国的管理学的理论的影响的话,当代则表现出两种理论融合共同影响教育管理研究的趋势。当代美国教育管理的研究则不仅受以上三种理论的影响,而且还受当代社会系统理论、决策理论等理论的影响,使当代教育管理研究处于以多元理论为支撑的状态。(二)教育管理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当代教育管理学则注重对教育管理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研究。一是注重教育管理学的历史研究。二是注重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研究。三是注重研究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的关系。探讨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的互动模式。四是注重研究教育政策,探讨教育政策的价值观,对发达国家之间的教育政策进行比较。五是注重学校效能的研究。六是注重研究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三)教育管理研究思潮、教育管理研究方法及手段的发展趋势。从思潮看,美国教育管理研究由于开始注重运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现出一种理性主义或科学主义思潮,后由于人际关系理论及行为科学理论的出现,教育管理研究中注重运用这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