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不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丘弘传•1、畿辅:京城附近地区•2、听民:听任百姓12、辄:总是,立即,却•3、科税:征收赋税13、糜:通靡:浪费•4、迩者:近来•5、怙势:倚仗权势•6、率:全,都•7、朦胧:模糊,神志不清,糊涂•8、徇:顺从,遵从•9、恒产:固定不变的产业•10、蠲:juan,除去•11、淫巧:过分奇巧14、帑藏:1.国库2指钱币、财产15、僭拟:越分妄比。谓在下者自比于尊者(自己查僭和谮的意思)16、赀:钱财17、僭侈:奢侈过度18、冗食:官吏因事由公家供给饮食19、(自己查粜和籴的意思)20、冗费:不必要的开支。21、言路:1.旧指人臣向朝廷进言的途径2.指言官1、岂可徇一人之私情而夺百家恒产哉?•怎么可以顺从一个人的私情而夺取上百家的固定财产呢?•2、又请发太仓米,减价以粜,给贫民最甚者。•(丘弘)又请求打开太仓粮库放粮,减价出卖,供给最穷的贫民。雨中陈与义北客霜侵鬓,南州雨送年。未闻兵革定,从使岁时迁。古泽生春霭,高空落暮鸢。山川含万古,郁郁在樽前。词:1、兵革:战争2、霭:雾3、从使:即使、纵使4、岁时:时光5、万古:永久,千秋万世6、郁郁:忧愁烦闷的样子7、樽前:酒杯前•解析全诗•1、看题干:诗•2、看题目:雨中:•本诗应该是写雨中所见所闻所思?•3、作者:宋,结合诗句知道本诗应写于南宋时•4、首联颔联:•A、大意:我已双鬓发白,仍客居南方,眼前这一场雨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春。可是,纵使时光变迁,还是没有听到战争平息的消息。•B、这两联写什么?(雨中所见所思?)•抒什么情?运用什么手法?•写雨中所思,抒发年老体衰,时光流逝,战争未息的忧国思乡之情。直抒胸臆•5、颈联:•A、大意•眼前春雨中,古老的湖泽蒙上了层层水雾,傍晚时分,空中高飞的鸢也下落归巢。(又一年了,可我仍难归家)•B、本句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什么描写手法,抒情手法?•本句写雨中所见,渲染了苍凉空阔沉寂的意境。•抒发诗人岁月变换,有家难归之情。•描写手法:动静结合,俯仰结合•抒情手法:借景抒情•6、尾联:•A、大意:•面对万古不变的山川,(但是国破家亡)我忧愁的借酒消愁。•B、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写了雨中所思,抒发山川如旧,国破家亡,有家难归,忧愁难消,借酒浇愁的郁结之情。•直抒胸臆•7、总结:本诗情感?•战争未息,国破家亡的忧国之情•有家难归的思乡之情诗词中描写景物的作用?•1、内容上:•A、句子自身写了什么(哪些景物)•B、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等)•C、营造了什么意境(渲染了什么氛围)•D、烘托人物的什么心情•E、衬托人物什么性格或形象•2、结构上:•A、句子在开头:•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为下文抒情做铺垫•引出下文或统领全诗•B、句子在中间•承上启下(怎么承上怎么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C、用在结尾•总结全诗•以景结情8、“古泽生春霭,高空落暮鸢”在诗中的作用?•1、内容上:通过描写古泽、雾霭、高空、飞鸟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苍凉辽阔的意境。•2、结构上:引起下文内心情感的抒发,(或为下文抒发情感做铺垫)•3、手法上:动静结合、俯仰结合•(古泽、高空与雾霭、飞鸟,一动一静•高空与古泽一仰一俯)营造了一幅苍茫的雨中春景图。•野望•东皋薄暮望⑴,徙倚欲何依⑵。•树树皆秋色⑶,山山唯落晖⑷。•牧人驱犊返⑸,猎马带禽归⑹。•相顾无相识⑺,长歌怀采薇⑻。•词句注释“山川含万古,郁郁在樽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先找情感集中在哪句话(哪个字)中?•郁郁•2、引起这种情感的因素在哪句话中?•第一联:北客、霜侵鬓:客居他乡,年老体衰•第二联:未闻兵革定:战争尚未停止,心系朝廷•第四联:在樽前:借酒浇愁12、积累成语意思•1、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2、欲速不达: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3、适得其反:结果和希望正好相反。15、A、满怀梦想B、表面上很坚强C、只有不畏艰险,努力奋斗16、A、眼中只有形象,没有民生(领导观念上)B、工作不得法,抓不住问题的本质,难以解决实际问题。(领导能力上)C、对待问题避重就轻,只做表面工作。(执行者行为上)17、作文•立意:•1、遵循规律,是事业成功的法宝。•2、人都应有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奋斗。•3、好儿女志在四方•所谓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所谓鸟往高处飞,水往低处流;所谓生老病死;所谓生物链等等,这些都说明大自然有规律。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活动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而不能违背它。(规律)开头•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很多。•麻雀伤害高粱,扑杀麻雀导致虫害加剧。黄鼠狼皮毛值钱,捕杀多了,老鼠猖獗。•人类破坏自然规律的行为,还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过大,湿地被破坏,热带雨林、森林被砍伐,在山上开荒种地,捕杀珍稀动物,有些工厂老板,为了不尽钞票滚滚而来,不惜一江毒水向东流。我们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太多太多了,大自然正在惩罚我们人类:时而旱魔肆虐,时而洪水滔天,时而飓风海啸,时而漫天砂尘,时而产生新疫,时而冰雪连连。大自然让我们陌生,大自然有时面露狰狞,让我们人类万分惊恐。人类的破坏活动再不收敛,将会有被大自然吞噬的可能。•(道理论证)••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类应该有忧患意识,收敛自己的行为,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发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从我做起。努力学科学,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管好自己的嘴,不吃野生动物;不用塑料袋,不制造白色污染;不用一次性木筷,减少木材使用量;尽量步行或是骑自行车,减少尾气排放量和节约能源;尽量多次重复使用水,保护水资源。(过渡段)•独立当世·志在四方•年华似水,岁月如歌。转眼间,我已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成长为一名高中生。十几年来,一直有那么一些人鞭策我奋进,给我以自信的力量,他们的故事鼓舞着激励着我生活的每一天。•好男儿志在四方。(分论点一)•人总是要有点志气的,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说:“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屈原生活在楚国,正是战国乱世之中,国家被攻占,自己一人流落在外,但他知道,国家已经万劫不复了,而生命最好的终结就是与这一同去。于是屈原投江自尽,屈原的死即是一种殉国,也是一种无奈。而他留给人们的,是他的不朽之作——《离骚》。屈原是为他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没有实现而死的,死得其所。•••死得其所固然值得赞美,但苟活也未必可耻。司马迁的志向,全然写进了他的《报任安书》,自己受了宫刑,却忍辱负重,周游列国、遍访名家,最终完成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志向是人生的导航,是事业的基石,是前进路上的指南针,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就好像是断了线的风筝,只会在空中东摇西摆,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成大事者必先立志。(分论点二)•我想起了心怀天下的范仲淹,西楚霸王项羽,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东坡,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辛,最后也能有所收获。••人们会为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哪怕过程多么艰难,也不会畏缩。第一季海飞丝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正是这样一个例子,有断臂钢琴师之称的他,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2岁学习游泳,14岁获得全国游泳亚军,16岁学习打字,19岁自学钢琴,仅用一年即可弹奏出相当于手弹钢琴7级水平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22岁,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全世界用脚打字速度最快的人。一句人生感悟“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被广为传颂,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外媒争相报道,成为世人心中新一代的“精神偶像”。•只要心中有梦,没有双手也能创造奇迹。当代雷锋郭明义,双手接住坠楼女孩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为梦想追逐不懈的草根达人旭日阳刚。正书写着一个个灿烂的篇章。••••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辉煌。•(结尾段)•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⑴东皋(gāo):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迫近。•⑵徙倚(xǐyǐ):徘徊,彷徨。•⑶秋色:一作“春色”。•⑷落晖:落日的余光。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⑺相顾:相视;互看。•⑻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马带着鸟兽驰过我的身旁。•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a、内容上.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感情基调。•b、结构上:引起下文对秋景的描写。•c、情感上: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2、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3分)•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1分),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1分)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1分)3、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a、颔联和颈联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的手法,b、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并将自己的情感寄寓所描写的场景中。c、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4、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