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7什么叫中国威胁论当代“中国威胁论”主要起自冷战结束后。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2020/1/27中国威胁论的背景首先是两极格局的解体。冷战结束后,原有的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由于苏联的瓦解而消失,美国开始重新审视中美关系问题。美国的一些战略家认为,“苏联崩溃以后,中国对发达的民主国家的战略意义已不复存在。阻止苏联扩张时中国是一个有用的伙伴。但苏联不存在了,中国的军事力量也不是可资利用之物了,而有可能成为对西方利益尤其是美国利益的长期威胁”。在某些问题上,中美之间在冷战期间被掩盖着的矛盾容易突现出来2020/1/272.其次是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以及文化方面的差异。由于中美之间在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在西方一些人看来,不同的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存在本身对西方来说就是一种威胁。2020/1/273、第三是冷战思维的继续。冷战结束后,没有“敌人”和“对手”的世界对于美国一些继续坚持“冷战思维”定式的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出于维护其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稳固地位,也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美国一些顽固分子重新拾起“冷战”的旗帜,将攻击的矛头由昔日的苏联转移到今日的中国身上。2020/1/27最后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媒体的片面性宣传。冷战后“中国威胁论”之盛行,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媒体的大力宣传是分不开的。美国的普通民众,甚至包括某些政府官员,对中国的了解是有限的。他们关于中国的信息多来自本国主流媒体和一些研究机构。这些媒体“设定了关于中国的认识,思想以及解释”。这些报道评判别国“是与非”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依据美国和西方的“民主”和“自由”的价值观。依据这样的标准,美国的新闻媒体的对华报道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并经常使用容易引起美国人反感或敌意的词汇和字眼,如“共产党国家”、“独裁政权”、“下一个超级大国”、“民族主义”、“威胁”,等等。美国等西方国家媒体的片面性宣传,限制了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深入了解,从而对“中国威胁论”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20/1/27“中国威胁论”的几种表述方式“中国威胁论”出台以来,其涉及的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已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地缘等等许多方面,其表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过,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文章和材料,其重要论调大体有以下几种:2020/1/271.经济威胁论。该论首先涉及到对中国经济实力的估计。1993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了其使用“购买力平价法”对中国大陆经济总规模进行重新估算的结果。根据新的估算,1990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3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为14740亿美元,在总量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排名世界第三。这个令人震惊的结论顿时引起西方媒体的强烈反响,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伦敦《经济学家》等有影响的报刊都对这一新闻作了突出报道和评论。美国《时代》周刊发表的一篇文章根据“购买力平价法”对未来几十年中、美、日三国的经济发展规模进行估算,认为按目前中国的速度和潜力,中国将于2010年超过日本,于2020年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额最大的国家。上述报道使中国一跃成了经济巨人。有人据此认为中国已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是世界第三甚至是第二强国,一个“超级经济大国”。并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对世界经济带来“威胁”。其次是有关“大中华经济圈”的提法。“大中华经济圈”最初是海外一些华人提出来的一种设想。这是指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澳门、新加坡的华人(有人认为还应包括海外的华人)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经济合作。提出这种设想的依据之一是认为这些地方的华人有一种血缘和文化方面的认同。针对“大中华经济圈”,西方媒体也发表种种议论。认为大中华经济圈的形成将使东南亚国家蒙受损失,“将给美国带来新的挑战”,等等。2020/1/272.军事威胁论。该论主要援引西方“权力转移”理论的观点,认为“经济强大——政治崛起——军事扩张”这一世界大国发展的必然规律也适应目前的中国,中国在强大之后,也会像当年的德国、日本和苏联那样,大规模发展军事力量,走对外扩张的道路。例如,亨廷顿就认为:“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规模、经济活力和自我形象,都驱使它在东亚寻求一种霸权。这个目标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自然结果。”。“军事威胁论”涉及许多方面,如增加军费、扩充军备、武器销售以及军事扩张态势等等。还有所谓“填补真空”论,即填补冷战后因苏联解体和美国军事力量收缩出现的亚太地区“真空”。有的人宣称中国正在大幅度扩充军备,已在亚太地区引起大规模军备竞赛。有的人抬出香港问题、台湾问题、南沙问题,以证明来自中国的威胁。有的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在历史上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丧失许多领土,中国强大后很可能会提出收复失地的要求。有人甚至认为中国从来没有放弃对周边国家的野心。2020/1/273.文明冲突论。该论的代表人物为塞缪尔·亨廷顿教授。1993年,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首先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文章,以后又接着发表此类文章。尤其是他于1996年写成《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更加系统地阐述了其观点。亨氏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一个多极和多文明的世界,主宰未来世界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亨氏强调,他本人所属的西方文明将受到所有非西方文明的重大挑战,他尤其担忧的是伊斯兰文明(主要指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和儒教文明(实际指中国)可能联合起来对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构成最严重的挑战。他在书中写道:“未来的危险冲突可能会在西方的傲慢、伊斯兰国家的不宽容和中国的武断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伊斯兰国家和中国拥有与西方极为不同的伟大的文化传统,并自认其传统远较西方的优越。在与西方的关系中,随着其力量和自我伸张性增强,与西方在价值观念和利益方面的冲突日益增多和加剧。”2020/1/27利益冲突是当今“中国威胁论”的深层原因在国际关系中,威胁总是客观存在的。在相互怀有敌意的国家之间,只要一方有一定的力量及意图,就会对另一方产生威胁。因此,“××威胁论”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常态现象。如在长期相互敌视的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之间,针对彼此的“威胁论”可谓根深蒂固。但纵观全世界,唯有“中国威胁论”近20多年来长久不衰,且得到包括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大规模认同,原因究竟何在?细细究之,这与中国的崛起发展密切相关。概言之,“中国威胁论”实质上是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基于自身危机意识,缘于形形色色利益因素,用来制约中国崛起发展的一种政治手段,是冷战时期“零和”思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体现和反映。在一些西方国家看来,中国的发展崛起,是对其主导下的传统国际秩序及地缘政治格局的挑战。从资本主义崛起的历史经验看,历史上所有大国的崛起,都伴随着强权与战争,都是以运用武力为手段的。英、美、德、日等国的崛起,无不是遵循着富国-强兵-战争扩张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无论是西方权力转移理论或霸权转移理论,都认为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必然会使得国家间的关系发生权力转移,中国将挑战现有的国际结构,导致国际体系的不稳定乃至爆发战争。2020/1/27“中国威胁论”具有遏制和刺激双重效应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始作俑者,是为了遏制与干扰中国的发展。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几十年来,西方及周边一些国家极力渲染的“中国威胁论”,实际上产生了遏制与刺激的双重效应。一方面,“中国威胁论”成为中国发展中的杂音,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形象,阻遏了中国的发展步伐。在政治层面,“中国威胁论”引发了周边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敌意,增加了周边国家对我国的不信任感,阻碍了我国与之开展国际合作的步伐。在军事层面,“中国威胁论”加大了地区军备竞赛的可能性。近年来,周边一些国家花费重金购买先进武器装备,客观上增加了地区不稳定性。在经济层面,“中国威胁论”增加了我们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摩擦。近年来我国同一些国家的经济摩擦事件不断增多,不能说与广泛散布的“中国威胁论”没有关系。2020/1/27在外交层面,“中国威胁论”为某些大国人为地阻遏我国走向世界提供了政治借口,成为西方国家制约我们发展惯用的一张牌。如在近年来我海外经济活动中,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的多起商业行为,都因某些国家以危害本国经济安全等借口横加干涉而终致流产。总的来看,“中国威胁论”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周边环境,使我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不得不承受更多的外部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威胁论”作为外部强加的动力,在一定意义上强化了中国自身的危机意识,刺激了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依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挑战-反应”理论,有机体在遇到挑战时,会本能地产生一系列有效反应,从而最终促进有机体的发展。“中国威胁论”在带来一定程度负面效应的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刺激中国发展的外部动力。中国古代就有“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古训。“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缘于外部力量逐渐强大而产生的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在被反复强调的同时,也反过来成为促使中国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实际上,恰恰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威胁论”浪潮一波又一波掀起之际,中国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并日益稳健。2020/1/27此外,“中国威胁论”在客观上也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从来就不是一个为外力屈服的民族,而是遇强愈强、愈挫愈勇。在“中国威胁论”中成长起来的国人,在亲身感受到国家日益强大的同时,也逐渐适应与接受了这种机遇与危机并存的生存环境,这无疑有利于培育大国心态,有利于下一步中国更好地走向真正的大国。2020/1/27淡定从容、主动作为,应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成了某些国家国内政治中的惯用工具,成了国际社会中的一种权力话语现象。每当某些国家遭遇国内相关政治议题时,往往搬出“中国威胁论”应急。如在当前如火如荼进行的美国大选中,“中国威胁论”就是奥巴马政府屡屡使用的一张牌。面临“中国威胁论”的这种现状,我们要淡定从容,又要主动作为,采取以下方法有效应对。第一,培育与大国相适应的从容心态。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中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中国威胁论”、“中国衰亡论”等种种论调,势必层出不穷。要培育沉着、从容的大国心态,冷静理性地看待来自国际社会的赞誉与诋毁,不为外界的种种鼓噪所动,不被“棒杀”、不被“唱衰”,展示给世人泱泱大国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第二,继续推进并大力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创造与强化互利互惠的“共赢”关系,是消弭“中国威胁论”的重要途径。要坚持睦邻友好的原则,加强政治、军事层面的互信,进一步拓宽在反恐、军演等国际合作方面的深度和广度,最大限度地消除彼此的敌意。在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继续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努力建立相互依存、共同受益的经济关系。要在加强国际合作中,使世界各国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崛起,只会为世界带来实惠与利益,而决不是所谓的“威胁”。2020/1/27第三,积极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们应具备全球战略眼光,积极主动地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重视并发挥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塑造并掌控符合本国利益的国际话语权。除了积极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意图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通过释放善意、提高透明度等,来主动回击“中国威肋论”的恶意攻击,打破当前我面临的被动局面。为此,应对“中国威胁论”、抵消其负面效应的根本之道,在于大力发展中国的国力。要增强定力,以“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聚精会神地干好自己的事情,确保安然度过当前的发展关键期。届时,“中国威胁论”作为中国发展崛起过程中的特殊历史符号,自然就会消退了。谢谢观赏WPSOfficeMakePresentationmuchmorefun@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